审美与审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与审丑
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学理分析等方法,从感性学意义上重新界定了美育的内涵,即美育具有两个基本维度:审美教
育和审丑教育。审视了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中由于感性学视角的缺失所存在的问题,重构了感性学意义下的语文美育新理念与新框架。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提出研究美育的一种新的视角:感性学视角,即从审美和审丑两个维度去重新定义美育。这一观点是在美学研究中兴起感性学视角的背景下提出的。然后用感性学视角去进行一种实然的审视,发现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由于感性学视角的缺失,在审
美论的单极指导下忽视了审丑教育,导致了语文美育目标的偏离。最后进行了一种应然的建构,构建了在感性学视野观照下的审美与审丑并举的语文美育新理念与新框架。在结语中提出在语文美育中应该继续审美教育,加强审丑教育,以实现完整的美育目标。除导论和结语外,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一种新兴的视角:美育研究中的感性学视角。分四章。1980年代以来,在美学界、文论界悄然兴起了感性学研究视角,它是对传统美学研究的新拓展。研究者认为美学(Aesthetics)的初始意义就是感性学,美学是近代西方人对感性学狭义取舍后的学科定位,应该用感性学涵摄、补正和滋润美学。感性学是美学和丑学的合题。感性学的提出有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丑已成为了生活和丈艺
作品中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审丑具有同审美一样的现实意义。美育的英文拼写是与美学相对应的Aesthetic education,美育通常被定
义为美学教育、美感教育、审美教育,从词源学意义上讲即缘于此,是采用了朱光潜先生翻译aesthetics的提法。但朱光潜先生早就意识到了这种不妥,特在1981年补充,丑,也属于审美范畴,并要求人们从感性学意义上理解美学、美感或审美。本论文认为感性学意义下的美育应该包含审美教育和审丑教育两个维度。中篇,一种实然的审视: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中感性学视角的缺失。分四章。用感性学的视角去审视美育理论现状,我们发现在转型期社会中文化多元化发展导致了大量丑的艺术和丑的现象的出现,而审丑教育却几乎是语文美育的盲点。语文美育在理论指导上出现了偏差,语文课程理念在价值取向上走向审美单极化,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审美论危及语文美育的本体地位;审美论导致语文教材美学取向的事与愿违;审美论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价值观的诗意泛滥。审美论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体验生命美丽的过程,不管在何种现实条件下,人生艺术化似乎是唯一正确的人生态度。诗意人生观的泛滥忽视了生命体验的丰富性与人生选择的多样性,既在实践上行不通也有可能误导了方向。审美论视野下的语文美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矛盾: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的不统一性。学生在自主建构中美丑兼审,而教师在价值引导上却只有审美单极,存在为经典避、为尊者讳、为生活饰等弊端,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正向影响力下降而负向影响力上升。这样就导致了语文美育目标的严重偏离,具体表现为:审美情趣的悖反;审美能力的可疑;审美人格的缺失;审美生存的遥远。下篇,一种应然的建构:感性学意义下的语文美育理念。分四章。本篇提出了多元文化环境中美育
超越困境的构想:在感性学视野的观照下,继续审美教育,加强审丑教育。面对冷峻的社会、异化的人生和失衡的心灵,审丑教育具有和审美教育一样的现实意义,并且前者在对学生承受压力、承受痛苦等能力的培养上,在对现实的包容和批判等人文精神的培植上,有着后者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本篇从四个方面提出重构策略:一是语文美育目的观。语文美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善感的心灵;具体目标体系由三方面构成:构建文学、美学知识并重的知识结构;培养经典阅读与通俗阅读均衡的阅读习惯;发展想像思维和辩证思维。二是语文课程资源观。主要体现在:编选要增强分类意识;解读要树立包容意识;转变课外指导观。三是语文教学过程观。教学过程是人与现实的交往过程,应体验交往带来的生命的美丽与丰富,构建直面现实、主动发展的人生观;四是语文教师美育素养观。教师的美育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敏锐的审视能力;卓越的交往智慧;美丽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