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习作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大新乡龙口溪小学曾倩
内容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针对目前学生习作出现了抄袭,内容空洞,说假话,想象脱离实际的现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产生有来自各方面的因素。
我认为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它们是习作教学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我们应该关注小学习作教学,改变现有的习作教学状况。
关键词:习作教学观;教学现状;原因;对策
在实习期间,我发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听其他教师的习作指导课,评讲课,翻阅学生平时的习作,我发现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如下:
1、小学的学生习作抄袭严重,题材雷同。
在考试的卷子中,我会发现许多学生习作部分,内容大多雷同。
他们的作文与《同步作文》之类作文刊物,除了稍作改动,如改人名、地名,其余的一字不漏的照着默写出来。
当老师面对试卷时,评卷的老师各抒己见,很难有统一的看法。
评给高分容易鼓励学生养成抄袭别人劳动成果的习惯;不评给高分,这确实是学生临场发挥的,有失公平。
2、学生习作的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通顺。
在看试卷的时候我有一个小发现:字词小考回回满分的老实的小姑娘还在很没写过什么精彩的作文。
倒是一个调皮的学生写了一篇为离异的爸爸《打酒》的作文却让全班笑翻了天。
对爸爸的醉态描写的绘声绘色,作文很是精彩。
许多学生的习作,记事,叙人都平铺直叙。
就像一部照相机机械的反映事物,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一律没写。
作文写得非常简单,活生生的作文就被描写成了提线木偶。
3、习作想象脱离实际,不合理。
不少学生怕作文是因为生活积累极度贫乏。
生活中的点滴不入眼,不走心,对人对事不敏感。
写作无话可说就很正常了。
有一次习作题目是:未来的。
有个学生写了“未来的果树”,他写道:“二十年后的今天,北风呼呼地刮着,葡萄树依然枝繁叶茂。
劳动一天的我口渴了,这时我想吃葡萄,我就用特制的仪器往葡萄藤一扎,注入一种白色的药水,藤上立即结出了乒乓球般大小的葡萄。
摘一颗放在嘴里,甜津津的……。
”学生想象中的生活就像神笔马良那样有神奇的仪器,想有什么就有什么,想象可谓丰富,但大自然中的果树是先开花再结果,这个想象显然是脱离实际,不太合理。
造成农村学生习作抄袭严重,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说假话、不说真话,想象脱离实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先了解学生怕什么?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怕作文,不论哪个班总有这样的学生,小嘴巴巴,落笔花花,善讲就是不愿意动笔写。
因为生活积累极度贫乏。
生活中的点滴不入眼,不走心,对人对事不敏感,写作无话可说就很正常了。
如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8要求选择两句诗,找到原作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把学习收获写出来。
教材中的诗句全部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他们的阅读量也并不广,所以这样的习作根本让学
生无法下手。
同时也使老师指导更无从下手,这样使学生只有抄袭作文刊物的文章了。
2、受社会的压力,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因为社会压力,以致有些教师没有端正教育思想。
“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而学生的分数同样关系到学校的荣誉,教师的颜面。
“前三名”、“后三名”的排名,教师面对父老乡亲,要有所交代。
为了让学生取得高分。
“背多分”是立竿见影的方法。
为了应付考试,临近考试让学生背上几篇好文章。
遇到题目有点搭得上,就改头换面抄上。
这种做法虽然能骗得好分数,但却失去了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诚实的做人本质,是与教作文和教做人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书,积累生活,丰富见识,提高认识才是关键。
现在的学生在外面玩的时间太少了,也是没事可写的原因。
3、教师对学生习作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不会写或写不够具体生动的局面。
学生在刚习作的时,往往对教师具有依赖性。
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原因,对习作教学不够重视,看重学生完成习作的速度和习作的结构与技巧。
习作指导课上,不厌其烦地将一些知识和方法(如开头法和结尾法)像公式一样抛给学生。
忽视学生对社会生活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
至于习作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表达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则全然不顾,使学生无所适从,无法正确表达书面语言,对习作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写习作。
教材、社会、教师、学生四个因素制约着习作教学的发展,而教材、社会因素对我们教师而言是无法改变的。
就教学而言,我们只能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着手,以往的论文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展开,本文则试图从教师的角度来论述。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把习作教好,必须弄清为什么教习作,习作教学教什么以及习作教学怎样教三个环节,习作教学的这三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每次习作教学,教师都应弄清这三个环节,把这三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缺一不可。
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怕写字,有的是怕老师.这样看来语文老师作文知道仍然要因材施教.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语言天赋是有区别的.正如韩愈所言:闻道有先后,术业专攻.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成长中的儿童?
对学生作文束缚过多,要求过高,是造成学生惧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
提起作文,有的同学就头疼,就像孙悟空头上带的紧箍咒,让学生有一种压抑感。
如何给学生作文“松绑”,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真正把作文当作书面交流的一种工具,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不怕写作文
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写前指导,它可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实习的时候,我碰到过一个对写作文部感兴趣的学生,每次他的作文总是之有几行字。
但是这几行字表达了他的真实情感,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和他进行了一次交流。
“你的作文写的很不错,老师很喜欢!但是如果你多写几笔,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写的更好!”当下次批改他的作文时,发现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所以在习作教学时,一定要在兴趣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举例说明:低段作文仍然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但训练的时候,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写作。
当学生写下作文的第一句或第一段之后,他们会很自然地沉浸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中去了。
小学生的构思没有成年人那么丰富,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把每一步都设计的很详细。
他们只能写几句或一段有意义的话,喜欢写什么就
写什么,爱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作文是很有意思,才会在作文中表达自己某种想法和情感。
二:让学生放飞想象
凡是正常的人都有想象力。
想象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回忆过去曾经经历的事情,在头脑中创造出没有直接感知的新形象,新事物。
所以说在人们没有登陆月球的时候就出现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所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极其重要!
我觉得想象离不开积累。
所以学生要形成较强的读写能力,不但要靠课内学习,更靠课外读写。
我觉得学生之所以有时畏惧作文,很多时候是因为“无米下炊”。
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很多很多,老师要培养学生在碰到一些事情时,一定要让他们有感而发。
只要想说,想记就行。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习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就会对习作充满信心,如果每个学生都如此,那么习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在课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抓住教学的空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也是一种写作训练的有效手段。
古语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为了增加学生的写作储备,我鼓励他们每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告诉老师,也让老师开开心,学生都很乐意,写好后还认真得念一念,生怕老师读不懂,这不就是写作中最起码的修改吗?在他们不断地写作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有一次,我班的一个小女孩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晚上吃饭,我吃了很多鱼子,妈妈说一粒鱼子就是一条小鱼,我想我吃了那么多鱼子,等于吃了成千上万条小鱼。
我的肚子能装这么多小鱼,不就成小河了吗?”看,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
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在习作课堂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在实习期间,我听过指导老师的一堂有关于《小摄影师》的课。
这篇课文在最后结尾的时候给留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指导老师在课后趁势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这篇课文的结局就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所以说作文前可以结合课本让学生展开想象。
老师在习作教学时也可以运用录音、录相、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相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这就是我们要进行习作教学的目的。
作文指导的重点在哪儿?我认为关键是给学生创造“表现”机会。
创造表现机会的做法很多,在作文的审题、构思、写作等各个环节要激活学生表现的欲望。
我这里所谈的,是在“评价”这个环节,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流动”起来,走向真表现,走向读者。
学生习作的唯一读者是教师。
讲座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将这句话与余秋雨的经验放在一起,我想到了:让习作:“流向”班级。
班级里开设“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小组间交换习作本,拿到他人习作本的同学对这位同学的文章进行评价,写下自己的看法,并在他人的习作本上写下自己的“大作”,等待同伴给予的评价。
在这样的“流动”中,双方的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
感受到了新鲜,感受到了乐趣.让习作“流向”家庭。
把学生的习作成果流向家庭,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既让家长通过习作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加大了学生享受成功的机会。
在“流动”中,让更多人成为学生习作的读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习作,接受来自各方的评价及修改意见,这样就给作文教学带来活力,带来生机.
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看法,在“流动”中领悟到一笔无形的习作经验。
这样就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和语感,在以后的习作中就会得心应手!
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是相互促进。
多少年来,审视我们的习作教学走过的路,感觉我们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花的时间最多,收效却最不理想。
我们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指导孩子的习作呢?指导些什么?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习作?
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作业,它不同于简单的遣词造句等单项作业,它是综合反映学生观察能力,认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作业。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些各方面都发育不全面的孩子。
他们的知识少,感知经验差,他们词汇较少,语言贫乏.他们掌握的语言、词汇系统性较差;习作教学尽管鼓励孩子自由表达,但是必要的指导不可少。
指导什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定。
要关注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
帮助孩子产生兴趣,要善于创设激发孩子写作欲望的情境。
我们不能用文学作品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作品,学生只要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别人看清楚,不产生误会就行了。
把作文讲评变为作文赏评,善于发现孩子习作中的优点并将其放大.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充满个性的孩子的作文,尊重个体,关注孩子的个性,把差距和不足作为教育教学的资源和财富,不断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所以在评价习作,作为教师,要注重评语的激励和指导功能。
我们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待问题,以孩子的心理观察世界,以孩子的标准赏评孩子的文章。
我们一定会发现孩子的习作中有许多的优点,在教师的赞赏和鼓励中开始习作的学生,他们还会害怕习作吗?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多给原著以尊重,少用大面积的删改。
在我们的眼中,也许优秀的文章太少,批改时硬着头皮一句句一段段的改,结果学生的作文成了红蓝相间的试验田。
特别是稍差的学生看到后会感到自己作文很失败,心里就开始害怕写作文。
胆大的同学也许会找到老师说:“我不是您改得那种想法。
” 可见学生一篇篇稚嫩的作文就像一棵棵刚露头的小苗,我们最好是用激励的目光去欣赏,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顺着他们的思路去圈圈点点,假如问题较多,可挑几处重点的地方加以指导,让学生有重点地去接受、去改正。
总而言之,小学习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我们应借鉴古今中外习作教学的成功经验,克服不利因素,充分挖掘有利因素,针对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结合自己的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适合自己的做法。
同时,教师应该大胆地进行习作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大面积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让学生不拘一格,自由表达,放飞学生的灵性,使他们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出来。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王晓辉周娜严红焰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新编小学作文指导》李爱莲陈常泉张德芳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余秋雨访谈录》付道春黑龙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