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基础网络建设与运维技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校园基础网络建设与运维服务
技术方案
目录
一、平台建设方案 (4)
1.1背景及分析 (4)
1.2建设目标 (8)
1.3建设范围 (9)
1.1.1一期建设 (9)
1.1.2二期建设 (9)
1.4方案设计原则 (10)
1.5基础承载网规划 (12)
1.5.1网络架构拓扑图 (12)
1.5.2网络设备部署规划 (12)
1.5.3极简网络设计 (12)
1.5.4 IP地址规划 (26)
1.5.5 VLAN规划 (29)
1.5.6 IPv6校园网规划 (30)
1.5.7 网络安全设计 (32)
1.6整体性能 (46)
1.7出口区域设计 (47)
1.8核心网络设计 (54)
1.9汇聚区域设计 (57)
1.10接入区域设计 (58)
1.11无线部署设计 (59)
1.11.1无线环境分析 (59)
1.11.2用户终端类型分析 (60)
1.11.2无线设计原则 (61)
1.11.3无线规划设计 (63)
1.11.4分布式加集中式的无线部署方式 (64)
1.11.5集中式的身份认证系统 (65)
1.11.6无线供电设计 (65)
1.11.7无线设备部署规划 (67)
1.11.8无线部署点位图示例 (68)
1.11.9无线漫游设计 (69)
1.11.10无线多SSID设计 (71)
1.11.11无线认证设计 (71)
1.11.12无线安全设计 (76)
1.11.13无线审计设计 (78)
1.11.14无线QOS设计 (81)
1.12数据中心设计 (85)
1.12.1数据中心防火墙 (85)
1.12.2网络缓存设备 (85)
1.12.3上网行为管理系统 (85)
1.12.4安全审计日志 (86)
1.12.5 IT运维管理 (87)
1.12.6有线无线统一认证平台 (88)
1.13项目地勘设计 (90)
1.14综合布线设计 (175)
1.12.1工艺流程 (175)
1.12.2工程规范化要求 (175)
1.12.3无线网络施工要求 (176)
1.12.4施工前的环境检查 (179)
1.12.5设备安装 (182)
1.12.6线缆的敷设 (183)
1.12.7超六类和超五类线缆的布放 (185)
1.12.8光缆布放 (186)
1.15运营管理设计 (189)
1.15.1智慧校园网统一认证需求分析 (189)
1.15.2智慧校园网统一认证建设思路 (190)
1.15.3方案价值 (191)
1.15.4网络架构设计 (193)
1.15.5高校BOSS与运营商BOSS无缝对接 (194)
1.15.6客户端防代理防逃费 (197)
1.15.7本地号段绑定 (197)
1.15.8“校内免费、校外收费” (198)
1.15.9业务效果 (199)
二、运维方案 (207)
2.1货物的保修期和售后服务的程序、内容及措施; (207)
2.2响应时间和技术支持情况; (212)
2.3网络运维服务管理制度建设 (213)
2.4现场服务管理规范 (219)
2.5培训方案及内容 (223)
一、平台建设方案
1.1背景及分析
学院自建校以来,服务于教务教学的校园网络设施,有力地支持了学院的高速发展。但随着学院业务系统的增多和新型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的学习、实验探究和实践的要求明显提高,因而对整个学院的校园网性能承载和功能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校园网络已难以满足这种需要;另外,由于原有的网络设备使用年限和技术更新等因素,现有校园网设施也已很难满足新课程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
随着无线应用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师生,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学校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校园无线网络,建设高速、稳定、可靠、可运营、可管理的无线网络对于塑造学院新一代智慧校园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在无线网络产品和技术都已成熟,无线
11ac,11n技术相比传统11g的技术在性能和覆盖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加上学校无线应用越来越多,如笔记本、pad、手机等终端广泛应用,学校全校无线校园网建设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背景和需求,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是落实“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等系列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利用各类信息化技术手段,形成以移动互联网络接入环境、知识云、学习云支撑的课堂教育模式,以在线教育支撑的联合培养模式、以虚拟课堂支撑的学生自学模式、以网上社团支撑的通识培养模式、以仿真实验环境支撑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网络评议支撑的科学评估模式,以综合数据分析支撑课程建设质量。全面推进学生自主性、互动性和探究式学习,实现人才培养战略的总体目标。
(二)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学科建设梯度推进战略”、“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学科建设战略的需要。
学科建设是高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是加快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我校确立了“支撑专业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服务地方发展”学科建设目标,这些工作的推进需要建立以泛在快速的网络环境和基于云架构的资源共享环境为核心的学科建设的公共支撑平台,融合学校数字图书、教学影像视频等各类知识资源,为各学科提供按需、主动推送服务。构建跨学科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各科学交叉提供在线的信息交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