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近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国家多管齐下淘汰落后产能:强化主要行业淘汰落
后产能的指标约束,强制关停部分企业;通过差别电价 提高高耗能企业生产成本;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 新建、扩建项目限制供地;停止年内部分过剩行业的项 目审批;取消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406 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
• 4、积极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 若干意见》(新36条)正式发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 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 建设领域、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 业等6大领域,显现了国家大力支持民间投资的决心。民 间投资也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2010年民间投资 额有望达到9.7万亿元,同比增长32%,远高于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23.8%的增长,贡献了40%以上投资增量,较好 地支撑了经济持续稳定回升。
• (五)外贸:促进出口平稳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 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从稳定经济 增长的角度说,尽管面对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国还要采 取措施稳定出口增长,避免下滑势头过快。 • 首先,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 其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 • 再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 • 最后,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
• 其次,对于垄断行业价格要加强监管,强化成本约束。
• 再次,对于资源类产品,要在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价 格形成机制改革。
• 最后,继续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
• (七)农村:促农民增收以激活农村内需
首先,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 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铁路、公路和机场等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从长期看,应加快建 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提高社会消费预期。 其次,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针对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和今年 粮食减产较多的事实,国家适时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在现有 政策基础上,参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建立农业“价格— 直补”综合联动机制。
• (六)价格: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 围
• 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我国目前仍然实行政府定价制度, 如部分资源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产品等。未来我国价格改 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
•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由市场定 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
• (二)4月中旬至9月末:“调结构、促转型”
• 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趋稳,促进结构调整的力度明显加大,以 4月中旬房地产“新国十条”政策出台为标志,我国宏观政 策主体基调正式转为“调结构、促转型”,在房地产和淘汰 落后产能等领域出台了十分严厉的调控政策,同时鼓励引导 民间投资、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重启汇率改革,多管齐下促 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 度,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 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 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 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 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 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 最后,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轻企业特别是 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促进经济 增长。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比如彻底停征储蓄存款利 息税,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 居民的购买力。
• (二)货币: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
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的情 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 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 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 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 第三,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研究制定进一步深 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框架、阶段任务和实施步骤,加快转变政府 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科学划分政府机构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 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行政问责制度,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 第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 体制改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配 套政策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统筹协 调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 步和技术创新。
• 第六,进一步推进财税、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规范各级政府事权 和财权划分,健全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财 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促进 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 政策。
——2010年宏观调控政策
• 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顺利 完成了由刺激政策下的快速增长向市场推动下的稳 步增长转变,宏观政策的重心相应转移到“调结构” 上来,全年政策主基调可分为“扩内需、稳增长”、 “调结构、促转型”、“紧货币、控通胀” 三个阶 段。
首先,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 其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再次,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最后,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
• (三)投资: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
首先,在中央投资计划中交通设施建设是最主要领域。 其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启动农村消费。 再次,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 最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政府鼓 励领域。
3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 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强重点防 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 减排工程建设。
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 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 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 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 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 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 生活补助标准。
13
• (八)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 • 首先,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 • 其次,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 • 最后,进一步整合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提高创
业实训质量。
14
• (九)区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首先,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 其次,继续做好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形
九、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 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 1200亿元。
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 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 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 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 费信贷增长点。
• ——2009年我国宏观调控10大政策
• 三、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 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 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 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 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 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 综合文化站建设。
• (四)消费:增收、减负双管齐下
•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则应当成为内需扩大的重点,因为投资 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扩大消 费一方面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 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 使居民“有处消费”。
• 首先,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其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 再次,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 • 最后,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
• 2、国家正式向高房价宣战,密集出台《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 快上涨的通知》(国十条)等十余项政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主 要包括通过信贷、限制购买等手段抑制不合理需求,通过加快保障性 住房建设、限制囤地等手段增加有效供给,同时勒令国企退出房地产 市场、规范土地供应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而各地关于开征房 地产税的呼声也影响着购房者的心理预期。自5月开始,全国房价出现 连续数月的小幅回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初步实现。但由于市 场观望情绪严重,流动性严重过剩以及短期内被抑制的需求需要一定 程度的释放,9月份全国房价出现反弹。国家因此于9月末再度出台 “新五条”等政策控制房价上涨。
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结构。
15
• (十)经济改革: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和制 度障碍
• 第一,从2009年元旦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 革,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 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第二,加快改革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体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组织好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紧出台各项具体 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 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近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
马子红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
——2008年宏观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
目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十大措施:
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 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 危房改造试点。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 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 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 1、资源税改革率先在新疆试点;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纷纷上 调10%-20%,以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5月10日 存款准备金率再度上调50个基点;在国际人民币升值和国 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改革于6月 中旬重启,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货币政策仍较宽松,公开市场数月内净投放资金超万亿, 导致流动性过剩加剧,通胀压力显著加大。
• (一)财政:由“稳健”转为“积极”
• 2009年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是以扩 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 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以改善经济结构 和拉动经济增长。
• 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2009年的财政政策将重点解决居民 的低消费问题,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 等投资以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 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这样既能在短期内拉动经济 增长,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长期增长。
• 第五,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 收益。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 管理机制,加大国有独资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 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应大力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比例, 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必须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充实社 会保障基金。
• (一)2010年初至4月中旬:继续“扩内需、稳 增长”
• 延续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消费刺激政策,力求 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延续家电、 汽摩下乡、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试点、拓宽范围、提高额度,刺激国内尤其是农村消费 需求。同时为削减过于庞大的流动性规模、抑制投资冲 动和价格水平快速上涨,央行别于1月18日、2月25日两 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公开市场业务维持 数周正回购操作,货币政策由极度宽松转为适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