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牛顿重力模型的旅游吸引力研究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牛顿重力模型的旅游吸引力研究

——以“天下第一城”为例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研究的背景

自2000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0%左右。经济持续增长、人均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和出境游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收入上都不断扩大。但是反映旅游业发达程度的各项指标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旅游人均消费水平、旅游普及率、旅游停留过夜率等仍然较低,旅游行业成长的空间巨大。同时,在旅游业发展热情高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传统旅游观念的束缚下,不管其社会经济背景如何,认为发展旅游就要开发旅游资源,就要建设旅游项目;不管当地的市场类型和市场潜力,过高估计资源价值,盲目上项目;不管有无文化背景,照搬硬造人工景点,却忽略对整体旅游发展动力的培育和大环境营造。而学术界,目前学者专家较多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旅游资源的评估和旅游规划上去,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更深一层次的研究较少,整个旅游研究大多还处于表层阶段。旅游吸引力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引力模型的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和发展将为旅游研究开启一片崭新的前景。[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旅游吸引力研究主要是以旅游地及旅游者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旅游地和旅游者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了解旅游地和旅游者各自的特性和变化规律;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出发,初步构建旅游四力评价体系及旅游吸引力模型,努力解释旅游行为的决策、方式、方向以及空间分布与变动现象,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和旅游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2.2研究意义

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较短,学术界很多新概念不断被提出来,其中一些已经得到学者们的认可,还有一些尚处于争论之中。各种概念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关联,难以界定。另外,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没有结合旅游产品、旅游者的特点和我国旅游发展的实际现状,很难直接用于旅游业的运营。本文首先对旅游系统、旅游吸引力、旅游引力场等概念进行探讨和梳理,以此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尝试构建旅游四力的评价体系,建立引力模型,将理论研究通过数学模型更直观地表现出来,再与“第一城”的实际分析相结合。虽然缺少充分的调查数据,论证方面可能不太严谨,但基本可以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相对深入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产生原因及其带来的联动影响,并运用旅游资源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知识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本文

的研究愿接受实践的考验,也更希望能为“第一城”的旅游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1.3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研究框架

1.3.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归纳演绎法

归纳:基于众多学科内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根据自身研究需要,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归类、整理,进而吸纳有利于研究开展的现有成果。

演绎:根据自身的研究框架和主体,结合归纳后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体系,进一步将两者延伸、融合、扩展开去,从而构筑旅游四力评价体系和吸引力模型。

(2)理论分析指导法

运用旅游体验理论、顾客价值创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行为理论、管理理论、企业发展理论等作为本文的理论指导,结合国内旅游发展研究现状,尝试性探讨“第一城”未来旅游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3)实证研究法

对“第一城”旅游的发展条件、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汇总相关的资料,为本论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依据。

(4)数学模型研究法

在旅游四力评价体系,旅游吸引力模型研究中建立了一些数学模型。

第二章研究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旅游系统

旅游系统是对旅游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要素的总和。对旅游活动全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通常包括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交通、旅游者、旅游组织等,各要素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程度对旅游过程产生影响,并因旅游活动过程使之统一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旅游系统按旅游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及系统各部分在旅游系统中功能的不同,吴必虎将其分为客源地系统、旅游通道系统、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行政组织系统共四个子系统,各系统功能不同,但相互紧密联系共同构成旅游系统。旅游系统的功能即是通过各要素的协同与配合,保证客流、旅游信息流、收益流的顺畅与永续,其中客流和旅游信息流、受益流的顺畅性程度反映的是旅游系统各要素的协调性,而客流和旅游信息流、收益的强度和持久性则反映的是旅游系统功能的完备性和强度。[2]

2.1.2旅游吸引力

旅游吸引力是反映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设施吸引游客能力的一个量化指标。车裕斌认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是一种由目的地系统内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所决定的,将目的地系统以外客源地旅游者吸引至该目的地的力。实质上是目的地系统与客源地系统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朝向目的地方向的力(实际上还存在着朝向客源地方向的力,但流动极少,并伴随明显的经济目的,不属于大众旅游的范畴,也不是旅游研究对象。),是一种单向的力。关于旅游吸引力,刘滨谊认为吸引力可以磁体及其发出的磁场对磁性物的吸引力作比。旅游目的地好比磁体和磁场,游客等诸多被吸引物好比磁性物,其相互间的作用借助于旅游磁场。旅游目的地只有成为一个强大的磁体并释放出巨大的磁场,才能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3]

2.1.3旅游引力场

旅游引力场是指由旅游吸引物(旅游地)与旅游吸引对象(旅游者等诸多被

吸引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场域,其大小也就是两者相互作用的范围。其中,旅游吸引物通过自身的特性吸引众多的旅游者,而旅游吸引对象由于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吸引旅游地。在此基础上,两者相互吸引、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个的旅游引力场。旅游引力场并不完全等同于物理学意义上的重力场或其他引力场,旅游引力场更为社会化和复杂化。[4]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旅游作为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集中了地理学、生态学、心理学、美学、建筑、城市规划、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多门学科研究人员的共同关注与投入,形成了诸如旅游地理学、旅游生态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区域规划与设计等特色研究领域。此外,在众多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国内外尚有一批旅游学者正致力于旅游系统的研究。然而,在目前众多的旅游研究中,极少有关于旅游吸引力的系统研究。相比之下,与其较为密切相关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其中也包含部分对于旅游吸引物的界定与分析。

有关旅游资源最为主要的研究工作之一就在于对他的评价工作。由于评价工作极其复杂性,因此,国外的一些学者早在30年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相应的评价方法也有很多,例如,单因素评价。相比之下,国内开始研究的时间还不长,主要集中在分类成因研究,尤其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模型的研究。

此外,国内对于旅游资源在概念、范畴上的界定,也一直是旅游界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杨振之先生曾在他的“旅游资源的系统论分析”中阐述了旅游吸引物的概念以及内涵,对于旅游吸引物的开发利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谢彦君在他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与调整”中对旅游吸引物加以了界定;林红和王湘则根据上述两位的研究成果,对旅游吸引物加以了进一步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旅游吸引物的根本属性是对游客的吸引力、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旅游吸引物的主要内容是吸引游客的自然与人文客体;而其他一些学者也曾在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上引入过旅游吸引物的范畴,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交集,并且肯定了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及经济性的特质。而在国外,旅游吸引物作为其旅游界的通用语,则相当于我国旅游界中所指的旅游资源概念。[5]总之,国内目前对旅游吸引力研究甚少。

第三章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