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史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西方城市史研究的形成 20 世纪 60 年代,城市史研究迎来了大发展契机, 这主要缘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和
收稿日期:2019-05-06 作者简介:李国强(1995—),男,山西晋中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世界史专业 2017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历史。
·287·
李国强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摘 要:城市作为近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对研究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西方城市史研
究从 20 世纪 20 年代兴起,于 60 年代成为独立的学科。从最初对城市化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到之后多方面、
多角度解读下层人民生活,再到之后“世界城市”概念的提出,研究视角由传统政治史向新文化史再到全球
《美国历史学家和城市化研究》一文的发表,标志着 市史研究呈现下移趋势,众多学者将关注点放在大众消 城市史同以往的城市志史学决裂[1],城市史真正成为 费空间的转变和城市社会生活上,城市政治这一研究点
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埃里克·兰帕德在文中所提 趋于淡化。在城市作为新的传统民主的表达主体的理念
及将城市化作为城市史研究的重点被历史学家所渐渐 作用下,研究者开始更多着墨于对城市的集体记忆、集
发人们开始关注城市史的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亚瑟·史 莱辛格(Arthur M.Schlesinger)分别于 1933 年和 1940 年 发表的作品《美国城市的兴起 1878—1898》和《美国史 中的城市》(The City American History)。这两部著作 将城市作为解读美国历史的新视角,在书中详细论述了 19 世纪晚期工业城市的变迁,反对 20 世纪 40 年代流行 的特纳边疆学派理论,同时亚瑟·史莱辛格在书中提出 了一些关于城市史研究的理论。到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世界学术界城市研究一度被冷落。一是因为二战后人们 对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而无心重拾学术研究, 二是因为二战后城市这一文明的载体有大量都被战摧 毁,世界各地都在重建,城市问题与城市研究在这一时 段静默也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早期的城市研 究,并不能简单归入城市史研究的范畴,仅能看作城市 史研究的先声。关于早期城市的研究,西奥多·赫斯伯 格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传记书写类;第二类是 将城市作为场所的(Urban as site)的各类型研究,即关 于城市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第三类是对 城市发展过程的研究(Urban as process),即对城市化 方面的研究。由此也不难看出,早期城市研究仍停留于 方志性研究,还不能真正称之为一门学科。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战争并没有波及美国,因而美国城市史学仍 有较大发展,并在此之后曾一度引领世界城市研究。到 1952 年,布莱克·迈克威已列出五十多卷这方面的著作 (美国城市研究著作),内容涵盖从早期殖民地时期到 现在美国城市史的方方面面[3]。这一时期美国城市研 究争论的重点在于城市不断扩张的工业化进程与乡村土 地制度改革之间的问题。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新理论不断提出,包括英国 化史和城市史:两者的交汇》一文中这样解释新文化史
学者斯坦利的生态系统研究以及薛定谔的多学科探索, 与城市史的关系,认为新文化史和城市史至少存在这样
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系统控制理论的提出,这些都为 三个交叉点:消费者保护运动、公共空间和集体认同。
城市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1961 年,埃里克·兰帕德 总体来说,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的新文化史影响下的城
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 卷 第 5 期 Vo1.39 No.5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5.128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西方城市史发展研究
2019 年 5 月 20 日 May.20 2019
一、西方城市史研究的兴起 西方城市史研究兴起较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便已 经开始慢慢起步。“最初对城市进行的研究,是一种实 用性的由政府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进行的综合性 的研究。”[1]这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城市发 展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其中包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规划不完善以及贫民窟对城市形象的影响问题。这与中 国城市史研究起源呈现出的局面不一样:西方城市研究 兴起之初的定位便是探讨和解决城市出现的问题,中国 城市研究则首先是采用社会主义城市理论对城市进行改 造。对于西方城市史的兴起,我们不能简单归纳为城市 化过程中的问题,应该看到西方的城市化兴起较早的原 因是工业化和与之相伴的新兴工业城市崛起,这与中国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同。“德·弗里斯发现 19 世纪末 欧洲的另一个特点,即欧洲一些国家成功跨越了一道门 槛:在这些国家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再是来自农村 或国外的移民,而是城市人口的自然繁衍,这在人类历 史上或许还是第一次。”[2](P491)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动 力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的不断推动,来源于农村人口向城 市迁移。农村人口作为城市工业化劳动力的重要补充, 在城市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0 世纪前 20 年,西方城市史的发展一直以实用性 研究为导向,同政府规划部门和相关决策者一起沟通来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这一时期,对于城市 的研究局限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首先引
史转变,研究方法也突破最初依赖于城市志转换到向运用社会学、计量史学等多学科渗透,西方城市史研究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渐趋走向成熟。
关键词:西方:城市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5-0287-02
城市史作为一门尚在发展的新兴学科,是以城市作 为研究主体,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手段对城市社会生活、 城市政治、城市经济的演变进行研究,旨在从中揭示出 城市作为近现代文明的主要载体在各个不同时段所具有 的作用,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现代城市 建设提供借鉴。
收稿日期:2019-05-06 作者简介:李国强(1995—),男,山西晋中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世界史专业 2017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历史。
·287·
李国强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摘 要:城市作为近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对研究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西方城市史研
究从 20 世纪 20 年代兴起,于 60 年代成为独立的学科。从最初对城市化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到之后多方面、
多角度解读下层人民生活,再到之后“世界城市”概念的提出,研究视角由传统政治史向新文化史再到全球
《美国历史学家和城市化研究》一文的发表,标志着 市史研究呈现下移趋势,众多学者将关注点放在大众消 城市史同以往的城市志史学决裂[1],城市史真正成为 费空间的转变和城市社会生活上,城市政治这一研究点
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埃里克·兰帕德在文中所提 趋于淡化。在城市作为新的传统民主的表达主体的理念
及将城市化作为城市史研究的重点被历史学家所渐渐 作用下,研究者开始更多着墨于对城市的集体记忆、集
发人们开始关注城市史的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亚瑟·史 莱辛格(Arthur M.Schlesinger)分别于 1933 年和 1940 年 发表的作品《美国城市的兴起 1878—1898》和《美国史 中的城市》(The City American History)。这两部著作 将城市作为解读美国历史的新视角,在书中详细论述了 19 世纪晚期工业城市的变迁,反对 20 世纪 40 年代流行 的特纳边疆学派理论,同时亚瑟·史莱辛格在书中提出 了一些关于城市史研究的理论。到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世界学术界城市研究一度被冷落。一是因为二战后人们 对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而无心重拾学术研究, 二是因为二战后城市这一文明的载体有大量都被战摧 毁,世界各地都在重建,城市问题与城市研究在这一时 段静默也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早期的城市研 究,并不能简单归入城市史研究的范畴,仅能看作城市 史研究的先声。关于早期城市的研究,西奥多·赫斯伯 格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传记书写类;第二类是 将城市作为场所的(Urban as site)的各类型研究,即关 于城市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第三类是对 城市发展过程的研究(Urban as process),即对城市化 方面的研究。由此也不难看出,早期城市研究仍停留于 方志性研究,还不能真正称之为一门学科。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战争并没有波及美国,因而美国城市史学仍 有较大发展,并在此之后曾一度引领世界城市研究。到 1952 年,布莱克·迈克威已列出五十多卷这方面的著作 (美国城市研究著作),内容涵盖从早期殖民地时期到 现在美国城市史的方方面面[3]。这一时期美国城市研 究争论的重点在于城市不断扩张的工业化进程与乡村土 地制度改革之间的问题。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新理论不断提出,包括英国 化史和城市史:两者的交汇》一文中这样解释新文化史
学者斯坦利的生态系统研究以及薛定谔的多学科探索, 与城市史的关系,认为新文化史和城市史至少存在这样
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系统控制理论的提出,这些都为 三个交叉点:消费者保护运动、公共空间和集体认同。
城市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1961 年,埃里克·兰帕德 总体来说,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的新文化史影响下的城
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 卷 第 5 期 Vo1.39 No.5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5.128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西方城市史发展研究
2019 年 5 月 20 日 May.20 2019
一、西方城市史研究的兴起 西方城市史研究兴起较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便已 经开始慢慢起步。“最初对城市进行的研究,是一种实 用性的由政府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进行的综合性 的研究。”[1]这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城市发 展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其中包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规划不完善以及贫民窟对城市形象的影响问题。这与中 国城市史研究起源呈现出的局面不一样:西方城市研究 兴起之初的定位便是探讨和解决城市出现的问题,中国 城市研究则首先是采用社会主义城市理论对城市进行改 造。对于西方城市史的兴起,我们不能简单归纳为城市 化过程中的问题,应该看到西方的城市化兴起较早的原 因是工业化和与之相伴的新兴工业城市崛起,这与中国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同。“德·弗里斯发现 19 世纪末 欧洲的另一个特点,即欧洲一些国家成功跨越了一道门 槛:在这些国家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再是来自农村 或国外的移民,而是城市人口的自然繁衍,这在人类历 史上或许还是第一次。”[2](P491)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动 力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的不断推动,来源于农村人口向城 市迁移。农村人口作为城市工业化劳动力的重要补充, 在城市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0 世纪前 20 年,西方城市史的发展一直以实用性 研究为导向,同政府规划部门和相关决策者一起沟通来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这一时期,对于城市 的研究局限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首先引
史转变,研究方法也突破最初依赖于城市志转换到向运用社会学、计量史学等多学科渗透,西方城市史研究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渐趋走向成熟。
关键词:西方:城市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5-0287-02
城市史作为一门尚在发展的新兴学科,是以城市作 为研究主体,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手段对城市社会生活、 城市政治、城市经济的演变进行研究,旨在从中揭示出 城市作为近现代文明的主要载体在各个不同时段所具有 的作用,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现代城市 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