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生态脆弱-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城乡发展战略研究——以敦煌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脆弱-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城乡发展战略研究

——以敦煌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董晓莉欧阳鹏钟来天赵博闫庆雨李凯

摘要:敦煌既是生态脆弱地区,又是文化资源富集地区。此类典型地区的城乡发展,不仅面临着城乡二元矛盾等传统问题,还需解决生态环境及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等自身特殊问题。本文在对敦煌城乡发展主要特征和问题解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固本、文化塑魂、产业转型、城乡一体、田园城市、区域协调六大重点发展战略。明确此类典型地区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为先,走以文化为引领的特色城乡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态脆弱-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城乡发展战略;敦煌

1引言

在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分布广泛,占到了全部国土面积的15.3%(刘燕华,李秀彬,2007)。生态脆弱地区多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具有强烈的“开发”冲动,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汇集地之一(卢艳丽,丁四保,2010)。而且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生态脆弱地区还面临诱发生态风险的严峻形势(孙心亮,方创琳,2006)。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分布广泛,就目前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已有123座,另外还有众多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虽然此类地区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掠夺式开发的错误方式、片面追求土地经济价值等而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的现象仍然较多(仇保兴,2012)。

当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地理空间上耦合,使得此类区域面临更为复杂的保护文化遗存与城乡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尖锐矛盾。尤其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此类多元矛盾汇集的典型地区更应予以重视,为其构建合理的城乡发展战略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以敦煌市作为生态脆弱-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的典型代表加以研究,在对敦煌城乡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问题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敦煌市城乡发展的总体战略,以期解决此类典型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多元矛盾和复杂问题,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2敦煌市面临的宏观发展背景

2.1“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向西开放战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明确提出“甘肃要全面推进向西开放”;2013年9月,李克强总理出席东盟博览会时指出“要促进西北地区增强实力,在向西开放中形成新优势”。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都为敦煌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战略机遇。

2.2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图1),为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提供新的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1313”工程的总体要求,甘肃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推进敦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2013年10月,甘肃省委常委会研究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图2),旨在发挥敦煌在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上的示范、引领和标杆作用,为敦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大的发展契机。

图1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布局图图2 《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思路框架图

3敦煌市城乡发展的主要特征及问题

3.1生态环境:沙漠绿洲生态独特,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敦煌属于荒漠、半荒漠地区,四周被沙漠和戈壁围绕,是河西走廊沙化土地的集中分布区和沙尘暴危害高发区,绿洲仅占市域总面积的4.5%,生态环境本底脆弱。近年来风沙侵蚀、城镇建设等导致植被退化、绿洲萎缩,环境保护形势异常严峻。而且敦煌干旱少雨,年

平均降水量3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则达年降水量的60倍,水资源承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敦煌所属的疏勒河水系也在逐年萎缩,渠道硬化、城市用水增加等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关系是敦煌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

3.2历史文化: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利用粗放传承不足

敦煌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地、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之地和重要枢纽城市、中国历史遗产最富集的城市,莫高窟是世界上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敦煌学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显学,拥有以“大漠奇观”鸣沙山与月牙泉,是世界级自然奇观和文化奇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但近年来莫高窟游客接待严重超载,部分城市建设项目侵蚀遗产保护范围等,对敦煌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敲响了警钟。如何处理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关系、促进敦煌文化的现代复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3产业经济:资源产业基础较好,层次较低不可持续

敦煌三产结构为18:32:50。一产以葡萄、瓜菜、棉花种植和肉羊养殖等传统农业为主,整体现代化水平不高;二产以矿业采选和原材料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98%)为主,层次相对较低,且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威胁;光热、风能资源丰富,但相关的新能源产业刚刚起步。第三产业发展基础也较为薄弱,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与资源禀赋条件极不相称;旅游产业虽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旅游收入仍以游、行为主,特色旅游产品欠缺,产业开发层次较低。因此敦煌必须探寻符合自身条件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

3.4城乡关系: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城乡发展缺乏统筹

敦煌虽然行政辖区范围宽广,但城乡居民点集中分布在绿洲区,且分布的均质性较强。城镇化率为60%,部分农村人口在农闲时期或子女上学“陪读”期间等居住中心城区,本地城镇化现象初露端倪。城镇规模体系为首位度极高的典型单中心结构,镇区(乡集镇)人口在1000-3000人之间,与行政村无明显的规模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和建设水平差距显著,乡镇及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落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如何构建体现敦煌特征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居民生活和谐宜人是敦煌城乡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3.5景观风貌:沙水城田林窟共生,空间品质仍待提升

敦煌戈壁沙漠广布,形成了鸣沙山•月牙泉沙水共生的大漠自然奇观;绿洲区内灌渠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农田与灌渠互相依存,林田共生;民居自古便以渠为纲、临渠布点,在绿洲区内均质分布;文化遗存丰富,城市传统街区肌理犹存。这种“沙漠戈壁、绿洲田园、乡土聚落、丝路文脉”的地域场地特征极其独特(图3)。但近年来城市开发扩张混乱,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