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精品文档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本节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1787年美国宪法》,二是该宪法的影响。其中心内容是1787年宪法的“分权与制衡”及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781年成立的美国邦联只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无力解决独立战争后面临的执政困境,建设一个怎样的美国成为《1787年宪法》的重要任务。作为近代世界的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宪法把西欧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它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类对于理性政治的追求变成了现实。它不仅为美国二百多年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学生对美国历史的认识侧重于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少数名人逸事的了解,对美国宪法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时事性质的感性认识,对“三权分立”的理解

1 / 20

精品文档

也停留在较浅的水平。

由于美国对世界影响深刻而广泛,中国媒体对美国政治,特别是美国选举有较多关注,学生对探究美国共和政治有较大的兴趣,但学生对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对美国政治文明不够宽容,不能以平等的

意识看待、探究美国的宪政文化,有时走向两个极端或是盲目的崇拜或是盲目的贬损。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体会现实,反思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地对待历史发展进

2 / 20

精品文档

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理解“分权与制衡”

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列表法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由此导出美国的政治体制。

讲授新课

设问:美国的这一套政治体制是怎样确立的,一、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设问: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110页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1、前提: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必要性

邦联制的弊端

要求强化统治迫切需要制定新宪法、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思想

美国吸取英法的先进思想,说明美利坚民族具有开放性。

二、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原则

1、1787年宪法的制定

3 / 20

精品文档

时间:1787年地点:费城机构:制宪会议、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原则内容包括序言和正文两部分

课堂练习:

三、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

1、积极意义

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 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示范 ?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2、局限性

未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 明确将财产作为划分标准

四、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

探究: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区别,

虽然美国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很多区别,但是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小结:

一、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原则:分权与制衡美国二、1787年宪法的立法权归国会联内容和原则

邦内容司法权归联邦法院政

4 / 20

精品文档

府行政权归总统的

建进步性立三、1787年宪法的影响

局限性

四、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

课堂巩固作业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宪法起了什么作用,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授课课题: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授课教师:高丽芬

授课班级:高一年1班

授课时间:2010年3月30日第三节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

的因素。

设计思想

1(这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基本思

路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受历史,联系自身情况及周围生活体验历史,最

终认识历史。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适当引导,深入探讨,归纳特征、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

5 / 20

精品文档

归纳能力。

2、为确保课标的实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取舍。物质生活方

面以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文化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弱化饮食和建筑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中国近现

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情况的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对近现

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

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再现近现代中

国社会生活的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

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各

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逐步树立历史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