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完美版1

合集下载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33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33张PPT)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4、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__C___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5、红军长征结束时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是:①红一方面
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三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___B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红军红过军草地过穿草的草地鞋

吴起镇
1935年10月
00中5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长征的胜利
(1)陕北会师: 时间: 1935年10月 军队: 党中央、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三大主力会师: 时间: 1936年10月 军队: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朱 德 、 周 恩 来 、 秦 邦 宪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请思考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 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 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活动:我是小导游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红 军四 渡赤 水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 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 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 了对面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 进的道路。
飞夺泸定桥
第一篇 大兵压境突围败
——长征原因
思考: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第五次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1934年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点 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 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新中国
1.后期路线:
过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
天险腊 子口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
D 爬雪山
C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四渡赤水河
突破湘江
B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开始长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36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36张PPT)

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室内景
遵义会议(油画)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005
遵义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10中央红 军开始长征
渡过湘江
二、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意义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 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 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 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 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 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 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 过大小62座城市。

部编版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完美版1

部编版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完美版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宁
1935年9月中国 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 地区,通过正面强攻 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 包抄的战术,经过浴 血奋战,一举攻破了 鲁大昌部重兵据险扼 守的天险腊子口天险, 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 进入陕甘的通道。
第三部分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PART 03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宁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 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讨论:结合材料及其本课知识点,说一说长征途中遇见的困 难、你心中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 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 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 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 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
阻,战粉胜碎党了内国分民裂党的危反机动,派最后消到灭达红陕军北的的企人图数不,多保,存但了这党是和经过千 锤百炼红保军存的下基来干的力中国量共,产使党中和国红革军命的精转华危。为安。
材料二: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
宣传队红中,国军它长革向征命全的播中下新国人了局民面革宣命。传种了子红,军铸的主就张了;长长征征精是神播,种机打,开它了把革
人但率性而为……人能自治……条教禁 约, 皆不必用
——【明】李贽《李氏文集》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缘夫 天下之 大,非 一人之 所能治 ,而分 治之以 群工。
——【明户,凡机户 人口多 者,便 有织机 三、四 具,人 口少者 ,只有 一二机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
1.寻访团一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熟读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来讲 一讲。 2.寻访团二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分角色表演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 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演一演。 3.寻访团三的任务:搜集长征歌曲,课前寻访团成员学唱歌曲,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唱一唱。 4.寻访团四的任务:搜集长征诗歌,课前寻访团成员背诵诗歌,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诵一诵。
2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分钟强化,
挑战自我
三、历经艰险终会师——长征胜利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 一人类奇迹的?
小组探讨: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长征精神”
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它包含哪些内涵?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纠正了—— 2.肯定了—— 3.取消了——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会前:
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 剿”和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失利。
会后: 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中国革命
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 标志。
你能想象出红军战 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 些困难?
红军纵横12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跨越了近100条江河,征 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 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 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 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要在一个地球上 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9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9张PPT)优秀课件

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甘肃会宁会师楼
1936.10 会宁
005 1935.10吴起镇
1934.10 瑞金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 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缺医少药。 4、内部矛盾斗争。
1934年,开始长征
金色的鱼钩
——毛泽东
如何理解这段话?(如何认识长征?)
1、宣言书:
象征了红军决不放弃、不畏艰难,坚 定的革命信念。
2、宣传队:
一路上,向广大人名群众宣传了共产党 的思想。
3、播种机:
宣传革命思想,使得群众成为革 命的 种子。


















辈 红军过草红地军穿的过草鞋草 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
朱 德 、 周 恩 来 、 秦 邦 宪
长 征 到 达 陕 北 后 的 毛 泽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 粉碎了……, • 保存了……, • 使中国革命……。 • 红军长征播下……, • 铸就了……, • 打开了……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 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 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 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 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第 五 次
1933年10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A.强渡乌江 C.渡过金沙江
B.攻克遵义 D.会宁会师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6.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其中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的地点应该是( D )
A.A C.C
B.B D.D
7.(跨学科·音乐)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会师 歌》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转战的历史,如歌词中三大主力军 胜利会合的地点是( A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B.长征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 C.红二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 D.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变得机动灵活
14.(2023·湖北武汉)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 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 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 座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 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A ) 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开的伟大意义
家国情怀:了解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红军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瑞金
生死攸关
吴起镇
围剿 毛泽东
核心概念梳理
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期间,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分别从长江南北各 苏区撤离,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余里,因此长征又 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1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略转移”是什么。 (1分)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2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4张PPT)

介石已经判明红军的意图,在通往湘西的道路上
,埋伏重兵...... -------刘伯承《回顾长征》
讨论:长征路上最困难的时候,
红军队伍该做怎样的抉择呢?
应该按照既定的方 针,继续去湘西与红 二六军团会合,复兴 后再回来。 应该该向敌人力量 薄弱的地方去,建立 新的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意义:
1、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
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1、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 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 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
局常委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
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
的事件了。”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的。
——毛泽东
历史八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20万
30万 40万 50万
3万 毛泽东 诱敌深入 胜利
3万 7万 朱、周 8万 博古 李德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全线出击 打阵地战 失败 防御保守
会宁 会宁
红四 方面军
红二 方面军
中央和红一
方面军
1936年 10月, 红军三 大主力 会师, 宣告红 军二万 五千里 长征胜 利结束。
据统计: 参加长征的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平 均年龄不足20岁,14到18岁的战士占百分之四十。 红军长征共爬过18座山,其中5座海拔4千多米终 年冰雪覆盖;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 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2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2张PPT)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二七惨案、 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 建立新中国
读图说史
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图一、图二中分别召开的是 哪次会议?请分别说出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敌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1933年
分散兵力


50万
10万 博古

1934年
李德
进攻冒险
失 败
防御保守
问题: 1.请你根据材料预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 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依据: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 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1932年
军队人数 敌我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领导人 毛泽东
第四次 1933年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战略战术 结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胜利 各个击破
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制定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前四次反“围剿”红军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4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易错点: 1.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遵义会议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长征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4张PPT).pptx(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4张PPT).pptx(1)
3)意义:
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共 24张PP T).ppt x(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共 24张PP T).ppt x(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共 24张PP T).ppt x(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共 24张PP T).ppt x(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共 24张PP T).ppt x(1)
课堂延伸: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那么什 么是长征精神?当代青少年应如何继承和 发扬长征精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共 24张PP T).ppt x(1)
强渡乌江
瑞金
1农红军 长征(共 24张PP T).ppt x(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共 24张PP T).ppt x(1)
会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共 24张PP T).ppt x(1)
(1933.2—3)
朱德
第五次
100
(1933.9-1934.10) 万
10万 博古 李德
防御战 阵地战
红军 歼敌数 1.5万 3万多 3万多 3个师 失利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地点?经过哪些省?主要过程?
005
吴起镇
1935年10月
00中5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共 24张PP T).ppt x(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教学精品课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教学精品课件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提升达美
合作探究二: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
D 心情( )
A. 遵义会议
B. 会宁会师
C. 井冈山会师
D. 吴起镇会师
实践 展美
D 3.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 遵义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7周年”合唱音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意义:①②③④。
实践 展美
B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伐战争的失败
2.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
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学习目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通过“重走长征路”,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大事件 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学习遵义会议的内容,认识其 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红军长征的学习,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感悟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部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优质课件

(部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优质课件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1、内部的矛盾; 2、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 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 3、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小组探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 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 材料二: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 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1949年)
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14年 转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巧 渡金沙江,逃出敌人包围圈。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进入格草雀地儿两山三等天十,几红座军雪的山干;粮红就四基方本面上军吃在完历了时。1年多的
•“就长靠征吃中野,菜翻、越草的根海、拔树44皮00充米饥以。上”的老雪红山军就彭有永5座清,说其,“有的 野菜中、梦野笔草山有、毒夹,金吃山了都轻是则两呕次吐经泻过肚。,重则中毒死亡。前边的部
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就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了。”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第五次反“围剿” 新中国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的失利 点 因此,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想起当年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对自己说:风雨过后一定会见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1、原因:193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2、时间: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军8 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课件完美版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课件完美版1

时间: 1934.10-1936.10
课堂小结
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过程:
① 从江西瑞金出发 ② 突破四道防线 ③ 突破湘江 ④ 抢渡乌江
⑤ 遵义会议
⑥ 四渡赤水
⑦ 巧渡金沙江
⑧ 强渡大渡河 ⑨ 飞夺泸定桥 ⑩ 爬雪山 ⑪过草地 ⑫ 红一方面军到达
陕北吴起镇 ⑬会宁会师
课堂小结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 最高指挥权。
意义
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 央的领导地位。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 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 国
开始:1934年10月

时间:1935年1月
农 红
过程: 遵义会议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 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军 长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
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随堂演练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B)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
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
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
领导地位( C)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6张PPT)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 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是的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 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战略转移)长征的开始:
时间: 1934年10月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


腊子口
黄 陕
西
西 毛尔盖
康 泸定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顺场
B.巧渡金沙江
C.翻越大雪山
D.会宁会师
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
C 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
A.井冈山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 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 重重包围。短暂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翻过了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走过了 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
四川 长
遵义会议
1935.1.

遵义 贵

贵阳




西
瑞金 福
1934.10.

广西
2、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内容 意义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对中央工作重新分工。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导入新课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27张PPT)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 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 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 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 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 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 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
再创辉煌
胜利会师的吴起镇、会宁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 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 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 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 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 征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诞生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21年)
(1949年)
14年
经历了很多挫折, 经受了大革命的失 败、第五次反“围 建立 新中国
赤水
古镇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 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7、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 组的同学计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 迹。他们应该选择的正确路线是( B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
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 22 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 , 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 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