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养成系偶像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养成系偶像文化研究

作者:杨璐

来源:《新媒体研究》2020年第05期

摘; 要; 新媒体全面崛起的背景下,养成系偶像正逐渐成为我国偶像生产模式的主流。对于粉丝而言,偶像“养成”的过程正是一种自我理想的投射,粉丝将自身的追求移情到偶像身上,通过偶像崇拜以获取一种替代性满足。偶像“养成”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对此,应认清养成系偶像崇拜的本质,关切青年一代的内在需要,引导其理性追星,发挥养成系偶像崇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养成系偶像;粉丝文化;偶像崇拜

1; 养成系偶像的起源和发展

养成系偶像塑造模式起源于日韩,该模式改变了传统造星模式下偶像与粉丝之间存在的距离感与神秘感,强调粉丝参与偶像从素人到明星的成长和蜕变过程。日本养成系女子组合AKB48是最早的养成系偶像团体,创始人秋元康认为“养成系偶像的真谛就是让粉丝们看着她们在自己眼前渐渐成为明星”。

当前,偶像的养成通常以选秀节目的形式出现。2015年安徽卫视推出的《星动亚洲》是国内首档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后继的《燃烧吧少年》《明日之子》均小有知名度,直到2018年《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的播出引发了爆点,正式掀起了一场养成偶像团体的风潮[1]。

2; 养成系偶像产生的原因

2.1; 粉丝经济推动

目前,在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粉丝文化”“粉丝经济”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粉丝经济中,粉丝具有得天独厚的用户黏性,对偶像的消费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因而获得粉丝的喜爱就是资本运行的动力。

以《偶像练习生》为例,这档节目的总播放量达到28.3亿,单期播放超2.3亿,同名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34.9亿,相关微博话题盘踞微博热搜榜高达577次。在节目播出期间,爱奇艺平台付费会员数增加1 000万,会员服务收入为21亿元,同比增长67%,网络广告服务营收为21亿元,同比增长52%,而在整个选秀过程中的独家冠名商农夫山泉维他命水的销售额更是增长了10倍以上[2]。

正是这样巨大的变现能力让资本市场着手开拓“偶像养成”这片蓝海。在这场经济公司与各平台进行利益角逐的资本游戏中,粉丝成为实现各方利益的“接盘侠”,催动粉丝进行消费成为第一要义。“偶像养成”背后的商业价值与市场潜力让资本家们纷纷布局“养成市场”,粉丝的流量在哪里,资本的热钱就流动到哪里,“偶像养成大潮”的背后实则是强大的资本运作。

2.2; 新媒体技术赋权

大众媒体时代,偶像是经纪公司经过精心包装后的产物,通过镜头的曝光和加工后让粉丝产生崇拜心理,在这种传统偶像的运营理念中偶像与粉丝距离遥远。到了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崛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特别是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使信息的双向传播成为可能,加强了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性。

对于粉丝来说,这种改变将与偶像进行双向交流成为可能,交流的方式主要是微博评论、私信留言等。偶像通过发微博、回复私信和评论等方式与粉丝互动,大大缩短与粉丝之间的距离,也推动了“养成文化”的形成[3]。

《创造101》等偶像养成真人秀突破了主流电视平台偶像选秀节目的封闭式传播,媒介平台和经纪公司共同合力,不断放大粉丝话语权。粉丝则被称为“女团创始人”,在偶像选拔塑造中具有充分的参与感、代入感与主宰权,他们可以通过“做数据”“应援”等一切可能的方式为偶像做宣传,通过二次创作相关“同人作品”进一步塑造和强化偶像的“人设”,从而影响偶像的竞争排名,真正实现由“媒体制造”到“粉丝养成”的深度变革。这场“赋权式造星游戏”使粉丝对偶像的感情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制造,粉丝得到极大的情感满足。

媒介革命使造星权力分散到不同主体手上,微博、小红书、抖音等渠道的出现,将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壁垒打通,偶像对经纪公司的渠道依赖大大减弱,这使得经纪公司不得不与更多行为主体共同完成造星工程。技术赋权使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主客关系发生了转变,粉丝由被动接受成型偶像的客体转变为自主“养成”偶像的主体,最终“养成”的喜悦则变为一股“强力胶”,使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互动和黏性关系能够长久稳固地保持。

3; 养成系偶像崇拜的实质

3.1; 自我理想的投射

“投射”是弗洛伊德创造的一个概念,指将自身拥有的想法、感受或行为转移到认识对象上。将投射理论用在粉丝“养成”偶像身上,也就是说粉丝对养成系偶像的崇拜实质上是自我理想的投射。对于偶像来说,他们经历了由平凡的素人变为耀眼夺目的明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粉丝们在偶像身上看到了理想的自我,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当现实生活并不如意时,代表着完美和理想的偶像形象便成为粉丝们勇往直前的动力。因此,粉丝更愿意将自己某

种无法实现的梦想、欲望、缺憾寄托在偶像身上,在帮助偶像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获取替代性满足。

偶像的“养成”其实就是粉丝内心的造梦过程,人们往往会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躲进“理想的乌托邦”,企图在理想世界中获得满足。而在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实现舞台梦想的偶像们在一定程度上让粉丝的想象有了承载。

3.2; 拟态亲密关系

相较传统的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的粉丝权利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他们在陪伴偶像成长的过程中,与偶像之间形成了一种拟态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网络空间的虚拟人际关系,粉丝与偶像通过在网络虚拟公共空间中进行交流互动从而营造出仿若朋友、恋人甚至是亲人的亲密感觉,这打破了传统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感,也是偶像养成模式成功的核心理念[4]。

例如TFBOYS一出道便与粉丝们立下了“十年之约”,这个约定就像一个强有力的纽带将他们与粉丝牢牢绑在了一起,双方之间就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姐姐与弟弟”“妈妈与儿子”“哥哥与妹妹”的拟态亲密关系,粉丝在拟态亲密关系中享受着极大的情感满足。除了“十年之约”,时代峰峻还推出了《TF少年go》《TF小黑屋》等系列节目,在节目里有意识地展露TFBOYS 成员们在舞台后的生活状态,尽管有表演成分,但依旧给粉丝造成一种“真实感”。粉丝通过后台花絮和生活细节等信息重构,还原偶像“本色”。这种“真实感”的建立拉近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心理距离,粉丝则轻易建立起与偶像的拟态亲密关系,粉丝与偶像之间的黏性得以加强。

4; 对偶像养成现象的引导策略

据有关统计显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受众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他们处于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型时期,因此较容易被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偶像”所影响。这时,各方主体应注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政府应当从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等方面对节目进行严格评估,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大众媒体应该注重提升内容品质,传播积极励志的价值观为大学生群体塑造精神偶像。高校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大学生合理地进行精神文化消费,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公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溝通交流,关切子女的内在需要。大学生自身要提高思想素质,理性看待节目传播的内容,提高个人辨别能力和审美情趣,选择正面积极的榜样作为偶像[5]。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偶像崇拜的积极层面在于通过偶像的榜样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导人们健康全面发展,但盲目崇拜则会让人在幻想中日渐空虚,最终迷失方向。只有各个方面同心协力,共同引导“偶像养成”良性发展,才能发挥养成系偶像崇拜的积极作用,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