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2016年第十一届云南茶博会古树名山推介
易武古茶山
易武古茶山地处今勐腊县易武乡境内,包括历史上的慢撒茶山,面积达750平方公里,在六大古茶山茶叶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半。
清乾隆初期实行移民殖边,云南石屏等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不断移居易武及慢撒等地,开辟开荒种茶和创办茶庄,茶号,设立茶坊制茶,易武茶业从此崛起,成为六大古茶山的后起之秀。
道光年后易武茶号、商号大增,至咸丰时六大古茶山的茶叶加工和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
茶叶主销东南亚和香港等地。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年代,易武成为镇越县的县城,便成为六大古茶山贸易中心,成为六大古茶山之名山,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
至今易武茶山尚有9.8万余亩,其中古茶园7.8万亩。
现在最热的当数薄荷塘茶王,知名企业有易聘号老茶行等。
冰岛古茶山
冰岛村委会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东北与临翔区南美乡接壤,西面与耿马大兴乡相邻。
村委会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辖冰岛、地界、糯伍、坝歪、南迫5个自然村。
全村国土面积25.79平方公里,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400毫米,现有农户289户1101 人。
目前,冰岛村委会共有茶叶面积6300亩,可采摘面积2400多亩,百年以上古茶树5.7万株,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1.6万多株,百年以下茶树 3900亩。
冰岛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0.5公里,现有农户47户212人,茶地
面积1600多亩,可采摘面积588亩, 2.4万株。
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4900多株;百年以下茶园804.2亩。
昌宁黄家寨古茶山
漭水黄家寨古茶山地处昌宁县漭水镇境内,位于东经99°40′02"~
99°43′05",北纬24°52′38"~24°57′42"之间,海拔跨度1780-2280米,坡度6-25度,山脉东西走向,植被主要以茶树为主,土壤以黄壤为主,共涉及联福、漭水、共裕、河尾4个村24个村民小组,古茶树分布面积959公顷,有古茶树29751株,其中基部径围50cm以上7492株。
属栽培型普洱茶种及少部分的野生型大理茶种。
据考证,古茶树植株最大树龄在1000年以上。
分布地区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45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茶叶、核桃等农作物,生态茶园面积5700亩,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为主。
黄家寨大叶古树茶属阿萨姆种类的一个种,是云南省国家级地方性良种之一,称为漭水源头茶,种植历史悠久。
特大叶类,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生长,叶芽肥大,叶质柔软、油绿,内含水溶性物质含量高,是制作普洱茶和红茶的上佳原料。
黄家寨大叶古树茶产品条索舒而不松,壮硕油润,毫峰显露,味道清香,经久耐泡,回甘性好的特点,有“金汤蜜甜”感,有清肺润喉、明目益思、驱困轻身和消炎解毒之功效。
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
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生命的避难所”、“野生动物的乐园”、“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人类的双面书架”的美称。
高黎贡山古茶山位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段,涉及隆阳区的潞江、芒宽两个乡镇,腾冲县的明光、界头、曲石、芒棒四个乡镇。
北起腾冲县明光空树河谷,南至隆阳区潞江镇赧亢高黎贡山南骊大马河塔垭口,南北长105.7公里,东西宽12.07公里,面积约190万亩。
分布海拔 1800米-2500米。
植被为由青冈、贡山栎、硬斗石栎、多变石栎、银木荷、滇楠等组成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主要为黄壤土。
古茶山周边是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汉、傣、傈僳、回、白、苗、纳西、彝、壮、阿昌、景颇、佤、德昂等13个民族。
金平古茶山
金平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去岭山脉分支的哀牢山南延地段,山势险峻,重峦叠嶂,山区占总面积的98.68%。
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大,降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性气候,是野生茶树、古茶树生长保存的适宜之地。
当地各族群众很早以前就有种植野茶和采摘野生茶叶加工饮用、治病的习惯。
金平县古树茶老树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分布广,品种较多。
金平县古茶树、老茶树主要分布在马鞍底等10个乡(镇)13个村委会,有16个片区,总面积约有82630亩,约有10多万株,从嫩叶茸毛分有2种;从叶片大小划分有3种;从嫩枝叶色划分有2种。
二是生长环境优越。
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300米之间的原始森林中,生长于原始的生态环境,水质清亮,生物植被保护完好,无任何污染。
三是品质优。
由于生长于原始的生态环境,属于原始的生态有机茶,具有芽叶肥厚,经久耐泡,汤色红亮、甘味略长,甘甜回味,口感顺滑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
官寨茶山
普洱茶的百山千寨中,还有很多名寨潜在山峦里,芒市的官寨古茶园坐落在海拔1680米群山之间,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600毫米,这里森林茂密,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这片神秘古茶园,树龄都在数百年以上,其中就有高达六百多年,树高五米,仍然枝绿芽翠,品质均优,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森林植被良好、土质地壤肥沃,适合茶树的成长。
官寨的古茶树群应是所谓的第一代的茶园,其特点是,几亩连成一片,茶树间距数十尺见方,挖穴单株种植,或与其他林木混合种植,同时长成,保留至今,成为云南最古老的茶园结构模式,和古老的栽培方法,是真正的孕育云南种植历史的第一代级茶园。
官寨茶条形粗壮均匀,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持久,入口甘甜,回味悠长,品味干爽,余味不绝。
2015年“云茶杯”名优茶评比,云南德凤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洱茶生茶“百年官寨”荣获“金奖”。
哀牢山古茶山
哀牢山,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
哀牢山走向为西北--东南,北起楚雄市,南抵绿春县,全长约500公里,主峰称哀牢山,海拔3166米。
哀牢山普洱茶产区主要在普洱市景东县、镇沅县、墨江县和江城县,最有名的要数哀牢山西坡古茶山、马邓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国庆古茶山等。
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树王”就生长在镇沅县九甲乡的千家寨。
哀牢山老树茶样的特征:条索黑亮,汤色金黄明亮;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叶底黄绿,匀齐。
邦崴古茶山
邦崴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澜沧富东乡邦崴村、那东、小坝和南滇村,该茶山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
清末,邦崴就是当时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产茶之地。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绣,最有利于高品质茶的生长。
邦崴1700年的过渡型古茶树位于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寨脚园地中,树高11.8米,树幅8.2米X9米,基部干径1.14米,当地村民一直在采摘食用。
邦崴古茶具有条索较粗长,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烈,醇厚等特点。
景迈古茶山
景迈古茶山(古茶园)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主要分布在芒景、景迈等村,西邻西双版纳勐海县,东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距今有18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拥有28000亩古茶园,是云南省著名的古茶山之一。
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
2012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景迈古茶园的茶多数生长在万木丛林中,与数百种野生药植物共存,古茶园中各种蜜蜂飞鸟及各种小动物繁多,景迈古树茶具有花香兰香明显,入口涩味融化快,回甘快等特点,品质优,深受消费者好评和青睐。
困鹿山
困鹿古茶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宽宏村委会困鹿山自然村,距普洱县城31公里,海拔1410米-2271米之间。
困鹿山古茶树群落面积1万多亩,地跨凤阳、把边两乡,困鹿山古茶园分东、南、西、北四个部分组成,附近的凤阳乡、把边乡、黎明乡还有大片的人工栽培型、过渡型的古茶资源,其中宁洱镇宽宏村的困鹿山境内有1900多亩,属半栽培型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
困鹿山栽培型茶树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其半栽培型(过渡型)茶树已超过1000年以上。
因为拥有上千年上万亩古茶园而被人们称之为"茶之博物馆"相传为清代皇家茶园。
困鹿山大叶茶分类上属于普洱茶,当地俗称的细叶茶,茶园管理较好,树势较强,茶叶品质优良。
古茶园中的过渡型古茶大、中、小叶种相混而生,香型独特,在云南三大茶区中独有此茶能称得一个" 雅"字,茶香清雅、高锐、持久,韵长。
新茶入口微苦化甘转甜,口感香、甘、甜相混而生,丰富沉厚,喉韵甘润持久,气蕴上扬而沉实。
无量山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西北起于南涧县,向西南延伸至镇沅、景谷等地,西至澜沧江,东至川河,景东县境内面积2581平方千米。
无量山古茶山是很多古茶园的集合体,最有名的有老仓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御笔古茶山、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坝古茶山、勐大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古茶山等。
相传,无量山垦植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直到唐代南诏时期,无量茶山一直是彝族在栽培利用茶树。
无量山的茶品特点:滋味醇厚、纯正,汤色黄绿尚亮,叶底细嫩、芽和细嫩叶含量多,有山野气韵。
布朗山
布朗山是是中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也勐海县生态环境最好的乡,布朗族是勐海县的土著居民,古称“濮人”、“扑子蛮”、“浦蛮”,凡是布朗族居住地都是古茶树丰富地,形成“濮人种茶”现象。
云南茶学专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已经定论布朗族是云南省最早种茶的民族。
布朗山古茶区与贺开古茶区相邻,主要分布在班章村委会老曼峨、老班章、新班章和新竜村委会曼新竜等村寨。
老曼峨,是布朗山乡建寨历史最早、最大的布朗族村寨,于639年建寨,至2015年已有1376年历史,古茶树面积3200余亩。
班章,意为“桂花飘香的地方”,分老班章和新班章,曾是布朗族居住地,后为哈尼族居住地,古茶树面积4500多亩。
老曼峨、班章的古茶园海拔在1600~1900米之间,平均海拔1700米,土壤为黄棕壤或黄壤。
茶园内森林密布,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茶树长势旺盛。
古茶树树龄均有200多年。
所产茶叶具有“白毫显著,芽尖厚亮,滋味厚重、浓烈、霸道,回甘好,耐泡”的特点,是勐海茶中之精品。
尤其是班章古茶如伟岸的汉子,风骨刚健,气势雄浑,回味则有刚中有柔、强中有媚的风情。
第一泡,茶劲很足,滑爽感中有很浓的苦味,略有涩味,但茶香馥郁;第二泡,茶劲更足,苦味转化很快,回甘上升,油滑感强,高香张扬;第三泡,茶劲不减,回甘明显,舌底生津,喉韵舒畅。
有茶人称赞班章茶是普洱茶的王中之王,是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是绝佳的收藏品。
曼新竜,为布朗族村寨,古茶树面积 300多亩,所产茶叶具有“汤色呈黄,香高馥郁”的特点。
贺开山
贺开,位于勐混镇境内,是典型的园林级古茶树林区,茶林中的“国家公园”。
古朴的拉祜族风情村寨错落分布于山林之中,更使这片茶园具有童话色彩。
清晨,贺开茶园薄雾轻曼,阳光穿透层层茶树,在林间投射出道道摄人心魄的光芒,场景如同电影布景,更像梦幻世界。
贺开古茶主要分布在曼弄新寨、邦盆老寨、曼迈、曼囡等拉祜族村寨,面积1万多亩,是西双版纳州境内连片面积最大、最具观赏价值的古茶园,景观迷人,树枝高低错落,树形奇美,好似一个园林,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曼弄新寨是贺开古茶山中最具代表性的茶林村,茶树在寨子里,寨子在茶树中,形成独特的景致。
贺开的古茶品质与布朗山的接近。
南糯山
南糯山,系傣语地名,“南”即水,“糯”即竹笋,是哈尼族集居地,位于格朗和乡东面,隔流沙河与勐宋茶山相望。
南糯山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常年云雾笼罩,是个神秘的雾区。
全年降雨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年雾日为120多天.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
土壤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且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南糯山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由于雾日多,茶山常笼罩于云雾之中,故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具有“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点,全国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生产于此,是众多古老茶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传,南糯山先民植茶始于三国时期,种茶技术为诸葛孔明所授,距今已1700多年。
古茶树面积1.2万亩,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大都树龄200~500 年,是西双版纳州乃至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古茶区,也是云南省机械制茶的发祥地。
1938年4月,受云南省财政厅委派,白耀明(字孟愚)到南糯山创办云南省思普区茶业试验场第二分场,采取梯台栽种。
次年,建立南糯山制茶厂,从印度引进制茶机,机制出第一批红茶、绿茶,产品远销香港、缅甸、印度。
古茶区内,生长着2棵树龄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见证了南糯山先民悠久的植茶、制茶、用茶历史。
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总面积称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居的高山区。
历史上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年产茶万担以上。
明、清时期,茶庄林立,商贾云集,极为热闹。
最早的茶号为宋云号和元昌号,创立于光绪(1875—1908)年,制作的茶叶专销四川。
倚邦所产的茶远销西藏、港澳、南洋各地,由于茶质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
清朝为了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 (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由石板镶成的运茶马道,宽2米,长达数百公里。
从残存的石板磨损状况可以判断,当时筑路的艰辛和茶叶运输的繁忙景象。
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就成为内地与边疆交往的政治经济中心。
现在倚邦茶山包括倚邦村委会14个村小组和曼庄村委会曼松、背阴山、锡空老寨、架布老寨。
沧源怕拍古茶山
怕拍千年古茶园位于沧源自治县糯良乡政府驻地北部17公里的怕拍村,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16℃,属于生长在喀斯特地貌的栽培型古茶园,因拥有千年树龄古茶树而得名。
据统计,茶园面积235亩2万多株,树龄最长达到1000年以上,是全县迄今为止连片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古茶树群。
由于怕拍村高寒边远,无任何工业污染,当地群众也从未给茶园施用过任何农药化肥,是典型的天然生态有机茶园。
怕拍古茶园地理条件独特,气候温凉,所产茶叶汤色金黄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味浓,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并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
由于怕拍村高山缺水,怕拍茶的产量很低,实为普洱茶中的珍品。
林权制度改革后,怕拍千年古茶园实行均山到户管理,共涉及221户农户,884人,户均1亩左右,当地茶农的茶叶收入主要通过租赁茶树获取租金为主。
怕拍千年古茶园干茶市场价每公斤1200元至7000元不等。
昔归古茶山
昔归,属临翔区邦东乡邦东村,离村委会12公里,距乡政府16公里,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
昔归古茶园位于邦东村古茶区忙麓山,面积达335亩,主要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茶树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
制作出的昔归茶条索粗壮、茶气醇烈、汤色金透、持久耐泡。
昔归茶驯化的大叶茶被列为全国大叶良种茶之一。
昔归茶已发展成云南三大名山茶之一。
昔归团茶(俗称人头茶)传统制作工艺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忙肺古茶山
忙肺古茶山位于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面积2800亩,其中:树龄80年以上500余亩,100年至120年的2300多亩,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 1800米,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气温18℃的忙肺山。
茶园周边植被丰富,森林茂盛,生态良好。
2006年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茶园962亩。
忙肺大叶种茶是1980年经省级茶树种质资源普查组的专家命名,并经省级审定的优良茶树群体品种。
该品种特征为:树姿半展开,分枝密,叶长椭圆形,叶长13厘米,宽约6厘米,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背绒毛多,短粗肥壮。
茶汤入口后滋味浓郁,鲜爽回甘等独特风格而驰名。
忙肺大叶种茶是加工制作红茶、普洱茶、绿茶等茶类的上等原料。
白莺山古茶山
云县白莺山古茶园南北纵距6km,东西横距1.6km,涵盖漫湾镇白莺山和核桃林两个村委会25个村民小组,有布朗族、拉祜族、俐侎、彝族、汉族等5 个世居民族,处于“忙怀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区。
白莺山古茶园海拔1800米至2300米,在1.24万亩的林地、耕地、山地、田边和村落间,分布有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型古茶树184万株,品种有当地茶农称的黑条子茶、二嘎子茶、白芽子茶、藤子茶、柳叶茶、豆蔑茶、红芽口茶、大叶本山白芽口茶、贺庆茶、本山茶和勐库茶等12个种类。
在2006年5月1日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茶之源”学术研讨会上,白莺山古茶园被美、日、法和韩等国的专家评价为: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可以看到茶树栽培驯化历史进程和品种最多样化的古茶园;是茶树种质资源宝库;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的天然实验室。
马鞍山古茶山
马鞍山茶是采用马鞍山生长的百年茶树精心选制而成,所产炒青,外形条索紧结园直,锋苗显露,两端略尖,样似松针,带有茸毛,色泽绿翠,内质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幽雅,滋味鲜爽,叶底嫩绿匀净,宜做礼品茶。
因其种植百年茶树地域归属于马鞍山,此山连绵马鞍山村后数十公里,山间溪流众多,云雾缭绕,当地群众生产的茶叶美其名曰:马鞍山茶。
马鞍山是忙丙乡马鞍山村委会所在地马鞍山村后一支山,离镇康新县城南伞镇65公里,距忙丙乡政府40公里。
镇康县马鞍山茶主产区主要在镇康县马鞍山村及周边6个自然村3200亩的百年古茶园,马鞍山片区共5000余亩,辐射帮海村、回掌村等优质茶园,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560毫米,该村1913年引进双江勐库大叶种茶,属人工栽培区域之一。
感谢易聘号老茶行易永刚先生提供部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