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交路口几何安全设计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路 次 路
交叉口功能区 (带辅助车道)
主路
次
路
13
交叉口功能区
应维护交叉口功能区的完整性
对交叉口本身的交通运行的机动性和 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最低限度地限制平交口之间的间距
物理区域 功能区域
上游功能区长度 d上游=d1+d2+d3
感知-反应时间内行驶距离d1 车辆减速行驶距离d2 车辆排队长度d3
8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交叉口的左右转车的通行方法
条件
道路类别
停让控制 信号控制
进口
出口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进口
出口
一级公路 干线 集散
S4* S4* S4* S4* N/A N/A N/A S4* N/A S3*
二级公路
三级
干线 集散 公路
S4* T4 T4 S4* T4 T2 S3* T3 T2 S4* T4 T4 S3* T3 T2
下游功能区长度
左(右)加速车道的长度 停车视距
14
交叉口功能区
设计 速度 (km/h) 100
80 60 40
表 2.1 各等级交叉口功能区长度
感知-反应 行驶距离 d1
(m) 45-70 35-60 25-45 20-30
减速行驶 距离 d2 (m)
155 100 45-55 20-25
排队停储 功能区下游
14.0 8.5 11.0 8.2 8.5 7.9
R=12.0m AB 4.0 4.0 5.5 4.9 4.3 4.3 6.7 5.5 4.0 4.0 6.7 5.5 4.0 4.0 6.7 5.5 3.6 3.6 6.7 5.5
d2 d2
R
d1 示例 A
行车道边缘线
R
行车道边缘线
d1 示例 B
Leabharlann Baidu
备注:采用小客车作为设计车辆,车道宽为 3.6 m,转弯半径大于或者等于 4.5m 情况 A——车辆从固定的车道转弯,转向车道的宽度不确定,即 d1=3.6m,d2 为变量 情况 B——车辆转向前后所需车道的宽度都为变量,即 d1=d2
四级 公路
T1 T1 T1 T1 T1
在表中S或者T后面显示的2-4的数字,表示右转时采用如下所示的通行方法: (1)使用整个路面全部宽度; (2)利用右转车道的部分左侧道路; (3)在出口道右转时使用所行驶方向最左侧的车道,左转时使用最右侧的车
道,但是不使用对向的车道; (4)只使用左右转车道或者最右车道(右转时),或者最左车道(左转时)。
长度 d3 (m)
车道长度 (m)
160
见表 2.2、表
110
2.3 和表 2.4
75
40
15
交叉口视距设计
无控制交叉口 次路停让控制交叉口 主路左转视距 信号控制交叉口(满足规范中停车视距) 全停控制交叉口(满足规范中停车视距)
16
交叉口视距设计--无控制交叉口
无控交叉口安全视距值取决于车辆达到交叉口时的速度。 通过在交叉口附近的进口道和进口道停车线分别观测进入交叉
平交路口几何安全设计
1
主要内容
•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 交叉口功能区 • 交叉口视距设计 •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 • 交叉口转弯车道设计 • 交叉口接入管理技术 • 交叉口常规渠化 • 弱势群体保护设计
2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设计车辆尺寸
车辆类型
小客车 载重汽车 鞍式列车
总长 (m)
5.8 4.9 5.2 4.6 4.9 4.6
8.2 6.4 8.5 6.1 7.6 5.8
7.0 5.5 5.8 4.9 5.2 4.6
11.3 7.3 9.8 6.7 8.8 6.4
8.2 5.8 6.4 5.5 5.2 4.9
13.1 8.5 11.0 8.2 9.1 7.9
9.8 6.4 6.7 5.8 5.2 4.9
载重货车为设计车辆。在公路和城乡结合部使用比较多。 主干路上转向车辆比较多,尤其是货车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 。
鞍式列车为设计车辆。用于货车组合转向频繁的地方。
4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120 100 80 100 80 60
二级公路 80 60
6.1 5.2
5.8 4.9
9.4 6.7
7.9 6.1
12.8 6.7
10.4 6.7
15.2 8.8
12.2 7.6
16.2 9.4
情况 A 和 B 时 d2 的值(m)
R=6.0m
R=7.5m
R=9.0m
A
B
A
BA
B
4.3 4.0 4.0 4.0 4.0 4.0
6.1 5.2 6.1 5.2 5.8 4.9
宽度(m)总高(m)前悬(m)轴距(m)后悬(m)
6
1.8
2
0.8
3.8
1.4
12
2.5
4
1.5
6.5
4
16
2.5
4
1.2
4+8.8
2
3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设计车辆的选择
设计车辆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三种行驶边缘的最小设 计:
小客车作为设计车辆。在小汽车专用路段上的交叉口; 或者两条相交道路的等级都不高,交通量也比较小的时候, 也可以使用小客车作为设计车辆。
9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交叉口的通行方法
(b) (a)
(c)
10
交叉口功能区
交叉口功能区定义
交叉口的每一个进口道根 据车辆的驶入和驶出分为 功能区上游和功能区下游, 驶入车道称为上游区,驶 出车道称为下游区 。
上游车道 下游车道
11
交叉口物理区
主路 次 路
交叉口功能区
主路
次
路
12
交叉口物理区 (带辅助车道)
口车辆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寻找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 以此计算安全视距。
道路设计速度 (km/h)
停车视距 (m)
100
160
80
110
60
75
40
40
注:视距值计算精确至5m。
安全视距 (m)
60-120 40-85 30-60 15-30
三级公路 40 30
四级公路 20
加减速度取值对应表(m/s2)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加速度值 1.0 1.5
减速度值 -2.5 -3.0
5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路缘石半径为4.5m时车辆转弯轨迹
6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路缘石半径为12m时车辆转弯轨迹
7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右表给出交
叉口的角度 对各种设计 车辆转向轨 迹的影响。 d1和d2的尺 寸为主要道 路和次要道 路上右转车 辆所占用的 宽度。
交叉口交角 (度) 30 60 90 120 150
设计车辆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R=4.5m
A
B
4.3 4.0
交叉口功能区 (带辅助车道)
主路
次
路
13
交叉口功能区
应维护交叉口功能区的完整性
对交叉口本身的交通运行的机动性和 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最低限度地限制平交口之间的间距
物理区域 功能区域
上游功能区长度 d上游=d1+d2+d3
感知-反应时间内行驶距离d1 车辆减速行驶距离d2 车辆排队长度d3
8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交叉口的左右转车的通行方法
条件
道路类别
停让控制 信号控制
进口
出口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进口
出口
一级公路 干线 集散
S4* S4* S4* S4* N/A N/A N/A S4* N/A S3*
二级公路
三级
干线 集散 公路
S4* T4 T4 S4* T4 T2 S3* T3 T2 S4* T4 T4 S3* T3 T2
下游功能区长度
左(右)加速车道的长度 停车视距
14
交叉口功能区
设计 速度 (km/h) 100
80 60 40
表 2.1 各等级交叉口功能区长度
感知-反应 行驶距离 d1
(m) 45-70 35-60 25-45 20-30
减速行驶 距离 d2 (m)
155 100 45-55 20-25
排队停储 功能区下游
14.0 8.5 11.0 8.2 8.5 7.9
R=12.0m AB 4.0 4.0 5.5 4.9 4.3 4.3 6.7 5.5 4.0 4.0 6.7 5.5 4.0 4.0 6.7 5.5 3.6 3.6 6.7 5.5
d2 d2
R
d1 示例 A
行车道边缘线
R
行车道边缘线
d1 示例 B
Leabharlann Baidu
备注:采用小客车作为设计车辆,车道宽为 3.6 m,转弯半径大于或者等于 4.5m 情况 A——车辆从固定的车道转弯,转向车道的宽度不确定,即 d1=3.6m,d2 为变量 情况 B——车辆转向前后所需车道的宽度都为变量,即 d1=d2
四级 公路
T1 T1 T1 T1 T1
在表中S或者T后面显示的2-4的数字,表示右转时采用如下所示的通行方法: (1)使用整个路面全部宽度; (2)利用右转车道的部分左侧道路; (3)在出口道右转时使用所行驶方向最左侧的车道,左转时使用最右侧的车
道,但是不使用对向的车道; (4)只使用左右转车道或者最右车道(右转时),或者最左车道(左转时)。
长度 d3 (m)
车道长度 (m)
160
见表 2.2、表
110
2.3 和表 2.4
75
40
15
交叉口视距设计
无控制交叉口 次路停让控制交叉口 主路左转视距 信号控制交叉口(满足规范中停车视距) 全停控制交叉口(满足规范中停车视距)
16
交叉口视距设计--无控制交叉口
无控交叉口安全视距值取决于车辆达到交叉口时的速度。 通过在交叉口附近的进口道和进口道停车线分别观测进入交叉
平交路口几何安全设计
1
主要内容
•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 交叉口功能区 • 交叉口视距设计 •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 • 交叉口转弯车道设计 • 交叉口接入管理技术 • 交叉口常规渠化 • 弱势群体保护设计
2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设计车辆尺寸
车辆类型
小客车 载重汽车 鞍式列车
总长 (m)
5.8 4.9 5.2 4.6 4.9 4.6
8.2 6.4 8.5 6.1 7.6 5.8
7.0 5.5 5.8 4.9 5.2 4.6
11.3 7.3 9.8 6.7 8.8 6.4
8.2 5.8 6.4 5.5 5.2 4.9
13.1 8.5 11.0 8.2 9.1 7.9
9.8 6.4 6.7 5.8 5.2 4.9
载重货车为设计车辆。在公路和城乡结合部使用比较多。 主干路上转向车辆比较多,尤其是货车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 。
鞍式列车为设计车辆。用于货车组合转向频繁的地方。
4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120 100 80 100 80 60
二级公路 80 60
6.1 5.2
5.8 4.9
9.4 6.7
7.9 6.1
12.8 6.7
10.4 6.7
15.2 8.8
12.2 7.6
16.2 9.4
情况 A 和 B 时 d2 的值(m)
R=6.0m
R=7.5m
R=9.0m
A
B
A
BA
B
4.3 4.0 4.0 4.0 4.0 4.0
6.1 5.2 6.1 5.2 5.8 4.9
宽度(m)总高(m)前悬(m)轴距(m)后悬(m)
6
1.8
2
0.8
3.8
1.4
12
2.5
4
1.5
6.5
4
16
2.5
4
1.2
4+8.8
2
3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设计车辆的选择
设计车辆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三种行驶边缘的最小设 计:
小客车作为设计车辆。在小汽车专用路段上的交叉口; 或者两条相交道路的等级都不高,交通量也比较小的时候, 也可以使用小客车作为设计车辆。
9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交叉口的通行方法
(b) (a)
(c)
10
交叉口功能区
交叉口功能区定义
交叉口的每一个进口道根 据车辆的驶入和驶出分为 功能区上游和功能区下游, 驶入车道称为上游区,驶 出车道称为下游区 。
上游车道 下游车道
11
交叉口物理区
主路 次 路
交叉口功能区
主路
次
路
12
交叉口物理区 (带辅助车道)
口车辆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寻找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 以此计算安全视距。
道路设计速度 (km/h)
停车视距 (m)
100
160
80
110
60
75
40
40
注:视距值计算精确至5m。
安全视距 (m)
60-120 40-85 30-60 15-30
三级公路 40 30
四级公路 20
加减速度取值对应表(m/s2)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加速度值 1.0 1.5
减速度值 -2.5 -3.0
5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路缘石半径为4.5m时车辆转弯轨迹
6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路缘石半径为12m时车辆转弯轨迹
7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右表给出交
叉口的角度 对各种设计 车辆转向轨 迹的影响。 d1和d2的尺 寸为主要道 路和次要道 路上右转车 辆所占用的 宽度。
交叉口交角 (度) 30 60 90 120 150
设计车辆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R=4.5m
A
B
4.3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