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9
(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 小分子递质(经典递质)在突触前末梢由底物经酶催化合 成。酶在胞体内合成,经慢速轴浆运输(0.5~5mm/d)方式 运输到末梢,底物通过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或称转运系统) 摄入。所以合成速度受限速酶和底物摄入速度的调节。而 神经肽的合成方式完全不同,在胞体内合成大分子前体, 然后在运输过程中经裂解酶裂解、修饰而成。
整理ppt
10
(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 递质合成后通过囊泡转运体储存在囊泡内,囊泡内可以有 数千个递质分子。待释放的活动囊泡聚集在突触前膜活动 区,为递质的胞裂外排作好准备。小分子递质如乙酰胆碱、 氨基酸类递质储存在小的清亮囊泡;而神经肽储存在大的 致密核心囊泡;单胺类递质储存的囊泡既可有小的致密核 心囊泡,也可是大的的致密囊泡。
整理ppt
12
(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
• 递质的释放受自身受体或异源受体的调节。突触前自身受 体无论是促代谢型受体或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激活后产 生二种效应: ① 一种效应是Ca2+通道关闭,或者K+通道开放使膜超极 化,减少冲动到达末梢时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开放,减 少突触前末梢Ca2+内流,以致递质释放减少,这是一种负 反馈的调节机制,以限制递质释放的数量,避免突触后神 经元过度兴奋和突触后受体的失敏。 ② 另一种效应是使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 内流增加,导致递质释放增加,
整理ppt
5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比较
神经递质
神经调质
类似点 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储存于突触囊泡,随神经冲动
到达而释放,作用于相应受体。
不同点 直接作用于效应
细胞上的受体引
起功能效应。
(1)可为非神经元所释放,对递 质起调制作用 (2)不直接引起突触后效应细胞 功能改变 (3)调节递质的突触传递效率 (4)旁突触传递
整理ppt
13
(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间隙消除
•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受体结合,未与受体结合 的一部分递质必须迅速移去,否则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对随 即而来的信号发生反应,况且受体持续暴露在递质作用下, 几秒后便失敏,使递质传递效率降低。递质失活的方式有 重摄取、酶解和弥散。递质的重摄取依靠膜转运体,氨基 酸类递质释放后可以被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重摄取,而单胺 类递质仅被神经元重摄取。重摄取的递质进入胞浆后又被 囊泡转运体摄取重新储存在囊泡中。膜转运体位于神经元 和胶质细胞,也可以在周围组织中(如肝、肾、心脏等)。
整理ppt
14
重摄取 4
3 胶质细胞摄取
1 扩散
2
酶解
整理ppt
15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实际上并不能绝对割裂开来,往往同一 种神经化学调节物的具体作用,在某种情况下起递质作用,而在 另一种情况下起调质作用。
一直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 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神经末梢 均释放一种递质,这一原则称为 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近 年来,发现有递质共存现象,包 括经典递质、神经肽的共同或相 互共存。
整理ppt
3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而后储存于 突触前囊泡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突触前 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效应细胞上的受 体,引起功能效应,完成神经元之间或神经 元与其效应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整理ppt
4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存在于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产生,能调节 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改变递质的效应的化学物质, 它们不直接传递神经元之间信息。
多肽,分布于神经组织也可存在于其它组织。
下丘脑释放激素类、神经垂体激素类、阿片类、
垂体肽类、脑肠肽类等
其他类 NO、CO、组胺和腺苷、前列腺素等
整理ppt
8
二、神经递质的代谢
(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 (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 (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间隙消除
聚集在突触 前膜活动区
整理ppt
11
(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
• 囊泡释放是递质释放的主要形式,囊泡的胞裂外排在所有 递质都相似,但在释放的速度上有所差异。小分子递质的 释放比神经肽快。
• 不依赖Ca2+的胞浆释放, • 胞膜转运体反方向转运的释放。 • 弥散方式释放。如前列腺素、NO和CO • 少量的漏出(leak out)。
整理ppt
16
递质共存 (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 这种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递质共存的生理意义:
• 协同传递信息 • 通过突触前调节,加强或减弱突触传递 • 直接作用于突触后受体,以相互拮抗或协同的方式来调 节器官活动。
③不同神经肽共存,如下丘脑弓状核有β-内啡肽(β- EP)与ACTH 共存,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有SP与VIP的共存,降钙素基因相关 肽(CGRP)与SP共存于感觉神经节与支配心脏神经末梢等。
整理ppt
6
但神经肽,NO,CO等不断被发现的信 息传递物质,并不完全符合以上条件, 用此标准判断一个神经信息活性物质
是否为神经递质并不完善
整理ppt
7
神经递质分类
经典神经递质
氨基酸类: 谷氨酸 天冬氨酸 -氨基丁酸 甘氨酸
乙酰胆碱 单胺类: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Fra Baidu bibliotek素 5-羟色胺
神经肽 是生物体内主要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生物活性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整理ppt
1
第一节 神经递质概述
一、神经递质及其分类
整理ppt
2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概念
•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系统通过化学物质作 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称为化学传递,化学传递物质 即是神经递质。
•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有一些神经调节物本身并 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效应,只是调节传统递质的 功能和作用,称为神经调质。
整理ppt
17
神经递质共存的现象,有3种形式:
①不同经典递质共存,如NA与ACh共存于发育中的交感神经节,5HT与GABA共存于中缝背核,DA与GABA共存于中脑黑质等;
②经典递质与神经肽共存,如脑内蓝斑核中的NA神经元含有神经 肽Y(NPY),中缝大核的5-HT神经元含有SP与TRH,颈上交 感神经节神经元有NA和脑啡肽共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