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美原则”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凝练隽永,意境深远而独树一帜。诗歌中的意象都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古诗英译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文化意象的处理。本文运用许渊冲教授的“三美”标准来探讨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旨在为诗歌中意象的传达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古典诗歌,文化意象,“三美”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
一、引语
“译诗难,译中国诗更难,这几乎是文坛一条公认的铁则。”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是美的追求,而这种美的追求归根到底,就是诗歌中意境美的完美呈现。翁显良先生曾提出“汉诗英译要保持本色,……这本色,……在于意象及其加强其艺术效果的节奏。”[2]49 谢天振教授在其《译介学》中写道:“传递文化意象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其实就是一直困扰翻译界的如何处理翻译中原作的形式与内容的问题。” [3]181许渊冲教授先后在专著《翻译的艺术》中提出了诗歌翻译三美原则。他强调译诗应该展示原诗的“意美”,因此文化意象的处理是关键,而“音美”和“形美”是达到“意美”的必要条件,对突出诗中的文化意象也起着重要作用。[4]本文将以“三美原则”为标准来进一步探讨并评析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方法及效果。
二、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差异
中国古典诗歌中含有大量的经典意象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诗英译过程中,两种文化的差异可能导致译文出现意象的错位现象,即翻译中由于文化因素所引起的文化形象、文化涵义等的缺失。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三月”有人译为may,flowery may,april等,而王守义、诺弗尔却把它译为march…而原来的‘三月’指得是阴历三月,在公历上应该是四月。由于文化的不同,古诗词中还分布着大量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意象。例如《何满子》中“何满子”是一首曲名,声调哀婉。白居易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许渊冲翻译这一意象时采用了“swan song”,它指的是天鹅临死前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后来喻指人们最后所做的最为成功的作品。“swan song”使读者能较为顺利地理解原文化意象所蕴含的悲剧色彩。这样译者通过“等化”即意思对等的方式达到诗歌的“意美”原则。
三、以“三美原则为基础”文化意象的重构
(一)意象重构之“意”与“音”
诗歌翻译的首要原则就是尽可能保持原诗的意义,甚至要译出其深层的含义。但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传统、风俗、历史等造成了许多概念及其理解上的差异。遇到这种情况时,译者可采取意象转换的方式翻译。例如唐诗《春怨》中“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when they sing they scare off my dreams.and i will never get to liaoxi!
2.from dreaming of my dear.far off on the
frontier[5] “辽西”也就是戍边,,夫妻在美好的春天非但不能相聚,就连黄莺也吵得她无法与梦中的丈夫本相见。译文1 waston 用拼音直译不译出“到辽西”,未作增补和说明。因此外国读者不可能理解liaoxi所蕴含的深刻的意境。许渊冲用frontier来译“辽西”,以一般代替具体,不需要加注解释,更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象,巧妙形象的再现了原诗的主旨。
由于我国古典诗词语言凝练、虚实相应,往往产生一种模糊的意境美。中国传统思维“描述事物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的成分”。而西方人的思维讲究精确,这就要求“对任何概念和命题都作‘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判断”。[6]54许渊冲曾说过:“中国诗词往往意在言外,英诗却是言尽意穷,这就是说中诗意大于言,英诗意等于言”。[7]28汉语诗歌语言凝练,主谓、时态、词性等都给外国读者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因此在翻译汉语诗歌中,也可以通过“译者化入原诗”的方法化虚为实,使得原诗意境的再现。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译文。amid the flowers,from a pot of wine.i drink alone beneath the bright moonshine.i raise my cup to invite the moon who blends.her light with my shadow and we’re three friends.[8]192译者在结构上可谓独具匠心,他把对影成三人构想成“月光,酒杯及我的影子融合成了三个朋友”的景象,增加了“who blends her light”“and we’re three friends”等词,使虚幻的构想变成了真实的意境。这里增加的是原文无其词但却含其意
的“言外之意”,它把原来主客互融的模棱性变得清晰明确。这样也更符合读者轻模糊、重精确的思维习惯的。许教授的译文意美音美完美结合,全诗韵律优美,结构整齐,生动地再现了原诗的意境。
(二)意象重构之“形”
诗歌翻译的形式包括诗歌结构,词的重复,结构的平行等等。如果原诗较长,译者不能把译文缩短,反之亦然。为了减少文化亏损,在翻译国俗语性强的术语时,人名,地名时因内容不能割舍,通常不得不采取音译加注的办法处理。比如杜牧:《江南春绝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of all 480 temples built by the southern dynasties.many towers and terraces still remain erect in the misty rain.*most emperors of southern dynasties(ad 420-598)are known for their devout buddhism,and a great number of buddhists monasteries built all over south china.[8]199
四、结语
诗歌翻译之所以是文学作品中翻译的难点,是因为诗歌中的意象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读者对诗歌进行深刻的解读。翻译除了要追求“信息对等”之外,“文化对等”也同等重要。本文只对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侧策略做了初步的探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并检验“三美原则”,发现不足,并寻求新的方法,这样古诗的翻译和批评才能越做越精,古典诗歌才能有更加深远的影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