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明了作者关于教育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二、过程和方法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科学、客观地思考文章中涉及到的教育方面的问题,思考自己的学
习方法,自觉地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能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清演讲思路,注意抓住演讲词的主旨,理解爱因斯坦有关教育问题的观点。
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防止学和陷入片面狭隘地否定现行教育的误区,实现文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的,让学生学会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在
1936年“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
念会”上作过一次演讲,对于学校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诸如学样的目标是什么,学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
去培养等问题都有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演讲词,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和我们现在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二、介绍爱因斯坦
大家一定都知道“三只小板凳”的故事,当那个小孩拿
出自己做的小板凳,被老师批评为是世上最难看的时候,他
拿出了自己做的前两只小板凳,说交作业的那一只不是最差的,第一只应当是最差的。那个小孩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
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镇乌东姆,父亲是一家小电气工厂
的主人。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幼时的爱因斯坦,没有丝毫天才的迹象。直到四五岁,
还没有学会说话。上学以后,他的成绩很一般,老师说:
“这个孩子生性孤独,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大的出息。”爱因斯坦考大学也不顺利,第一
次没有录取,第二年才考取。在大学里,他也不是老师眼中
的好学生。
在学校中,爱因斯坦一直是一只被老师瞧不起的丑小鸭。
然而,就是这只丑小鸭,却成了物理学的大师,成为物理学革命的领袖人物。1999年,美国时代杂志公布了20世纪的“世纪人物”,第一名是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二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三位是印度的圣雄甘地。2001年,西方某个学术组织调查人们心目中近1000年中的100位伟大人物,结果,爱因斯坦又名列榜首。
爱因斯坦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的创立者。26岁那年,他做出了震惊世界的三项伟大发现。他的科学成就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他反对纳粹的专制统治,反对战争,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以重大影响。他是20世纪中最有影响的伟大人物之一。
三、熟悉课文
1、学生熟悉课文。
找出篇演讲的主体部分,大致理清文章的结构。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演讲的开场白:说明自己演讲的内容及初衷。
第二部分(4-18),演讲的主体:学校教育的理想(目标)、指导思想、途径方法。
第一层(4-7),学校教育的理想及实现的方法。
第二层(8-15),推动学生实际行动的三种动力。
第三层(16、17),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次要的。
第四层(18),总结学校教育的理想。
第三部分(19),演讲的结尾:重申演讲是个人看法。
2、重点阅读演讲词的第4-18段。找出体现作者观点的
语句,讨论下列问题:
(1)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什么?
明确:学校目标--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学
生离开学校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
(2)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有哪些?这些动力孰优孰劣?请具体分析。
明确: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有三种。
①恐怖和强制--最坏的事件,伤害了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它制造出的是顺从的人。
②追求威信荣誉的好胜心--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力量交织
在一起,求得别人的表扬和尊重,是人的本性、人类合作的
精神根源,也是对个人的一种约束力;但一味地要求别人承
认自己比同学、伙伴们更高明、更强有力或更有才智,就容
易产生极端自私的心理,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害的。
③对于对象的诚挚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好奇心,要启发这种心理,当然不像使用强力或才唤起个人好胜
心那样容易,正因为难,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基础是让
孩子有一种得到有效的法动能力和人们的谢意的愿望,是要
发展孩子们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
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只要学校
这样做寿了,它就会受到学生的高度尊敬,学校的作业就会
被他们当作礼物来接受。
(3)作者如何看待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问题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人”,只要人有了健康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和必要的技能,那么他可以胜任任何工作。
3、理清作者思路。
在弄清楚了课文结构的同时,基本就清楚作者的思路了,先讲什么问题,后讲什么问题已经一目了然。
教师明确:
(1)起点:提出学校教育的目标--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
(2)展开:从教育思想、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达成这个目标。
(3)终结:重申学校教育的目标。
四、作业
结合文中爱因斯坦的观点和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准备
一篇文章或发言提纲,下一节课
上具体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