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出现了诸如‚宁要社会主义的 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 本主义的正点‛;‚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 本主义‛的一类荒谬的流行语。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

一个在自我反思与自我否定中重新梳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阶 段(30年建设探索之后)

其二,以‚中国特色‛所内涵的独特意蕴与其他国家 独特的理论与实践脱钩,也就是完成了哲学上所说的 特殊与特殊、个性与个性之间的区别。这里的关键是 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实 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对社会主义的多维度认识

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社 会制度。由于理解者的角度不同、意识形态不 同等原因,使得社会主义这一术语呈现多变性 和多义性。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认识阶段: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人对社会主义 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的自我界定 逐渐由“他指”转向“自指”,即社会主义在进行自我确证 的过程中,首先不再以对“它者”即资本主义的否定的形式 出现,而是以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 过去,社会主义的自我确证不过是资本主义批判和否定形态 的延伸;而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则是社会主义自 我肯定形式的逻辑推衍。社会主义不再为批判资本主义而存 在,相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是为了社会主义更好的发展。
首先,我们坦然承,‚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还在摸索之中‛‚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 清醒的。‛不仅如此,‚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 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怎样搞社会主义, 它也吹不起牛皮。‛ 也就是说,中国人长期没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没弄清楚。



对社会主义的多维度认识

然而,社会义作为社会制度是存在及基本规定性的。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又是资本主义的对立 物,是在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用 以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革除资本主义固有弊的新 型的社会制度。 6、 从理论上说,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主 义的学说和理论就已存在: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 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社会主义、 批判的或空想的社会主义;科学会主义产生后的各种 社会主义流派:当今社会主义运动中除科学社会主义 外,最有影响力的是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和 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认识中界定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自 我界定与自我实现过程,是一个指向其对立一方资本主义 的否定性判断。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自我肯定是以对‚它者‛即资本主 义的否定形式出现的,社会主义的自我确证不过是资本主 义批判形态的自然延伸。社会主义似乎不是为其自身而存 在,而只是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而存在的。社会主义是 什么?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不是的那个东西。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未来设想

经济制度的设计:经济制度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制问题, 空想社会主义者普遍地把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造成社会 灾难的一个根本原因。从生产中的关系看,重视劳动的 作用;产品的分配是经济制度的落脚点,最终反映经济 制度的本质属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此给予大量论述: 按需分配;按利润分配等。


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是马克思。马克思的唯物史 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 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 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 ①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科学地认 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动力。唯物史观正确地说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②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吸收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优秀成 果——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 义代替的必然性。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西安交大人文学院
周延云
主要内容

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多维视角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


1、中国人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人最初接受社会主义是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寻找一 个工具,也即毛泽东所说的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对于一 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中国人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既有 历史必然,也有历史偶然性的一面。

政治制度的设计:民主政治是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空 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制度的设计中包含了诸多民主政治 的内容,揭示了政治国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强调了作 为公共占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民权利,以及有关的经 济权利和社会权利。重视法制建设、法律公正性和法律 科学性的研究。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批判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主张 十六──十七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 级形成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空 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游记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 理想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代表 人物:三个托马斯。其中莫尔是将社会一切罪 恶根源归因于私有制因而主张消灭私有制的第 一人。


2、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上,主要是从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认识中界定社 会主义,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不是的那个东西。 在第二个阶段上,主要是在自我反思与自我否定中剔除许多 长期被置于社会主义名下而实际上并不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 东西。这两个认识阶段目前大体已经完成。
在第三个阶段上,我们则试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下, 从社会主义的自我确证中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是什么。这一探 索目前仍在进行中。

第三个阶段

于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深了一层,开始 迸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目前 这一认识尚未完成,探索仍在进行中。当我们经 过理性的思考,能够形成一个周延的关于社会主 义的基本概念,而不再是有关社会主义的一大堆 描述,甚至是一大堆似是而非的模糊描述的时候, 这个认识阶段才算基本完成。
第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 的最大成就,就是彻底打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第三个阶段


“中国特色论‛在两个层面上完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在空 间上的理论定位: 其一,以‚中国特色‛所内涵的具体的实践与抽象的 原则脱钩,也就是完成了哲学上所说的特殊与一般、 个性与共性的区格。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主张

十九世纪初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时期的空想 社会主义。 本阶段的特点:为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制度提供了相当 丰富的思想资料,提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圣西 门),生产力发展将使资本主义灭亡;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为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科学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材 料;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预测。 代表人物为法国圣西门的‚实业制度‛《论实业体系》 《论文学、哲学和实业》;法国傅立叶‚和谐制度‛《论 商业》;英国欧文‚公社制度‛。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主张

十八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 主义。 这一时期是用法律理论来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较前一阶段更为抽象。 主要特点为: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 性。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通过立法 变革现实社会。主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恩格 斯评价其为“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享受的,斯巴达式共产 主义”。 代表人物有:英国温斯坦来《自由法》(1649 年)掘地派 领袖。重视家庭,主张民主政治,议会共和制,农业社会; 法国摩来里《自然法典》(1755 年);法国马布利《论公 民的权利和意义》(1758年)

实际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都包含着一 个基本的含义: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否定、替代,是要建立起一个比资本主义更加 美好的新制度,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对社会主义的多维度认识

1、 社会主义具有多样性:社会主义是学说、运动、国家和 制度。 2、 社会主义从词源角度看,与“个人的”相对立,指 “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 3、 社会主义最初的含义是与“个性”相对立的,所表达 的是不满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个人义,朦胧的倾向 于集体主义”。 4、 社会主义具有“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社会、经济、法 律秩序”的内涵。 5、 众多社会主义流派和思潮的出现,使对社会主义的解 释和定义变得较为困难。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未来设想

理想制度的设计:在对现存社会进行无情批判的同时,这 些社会主义先驱者还按照自己的理想设计了未来的社会主 义社会,其共同特征是: 与私有制相对应的是公有制; 与剥削与被剥削相对应的是人人平等、不劳动者不得食; 与杂乱竞争相对应的是劳动与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实行 按需分配。
③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第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点、提出 “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 同时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实现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资本主义 相比至少会带来两个根本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 的目的;消除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第二、没有商品和货币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可能性; 计划经济的必要性;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第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实行按 劳分配及其原因;由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由社 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 马恩指出社会主义的动态性特征。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时,首要 的任务就是剔除过去附加在社会主义名下的东 西,即进行自我批判和否定。 最后,这种自我评判和否定是通过一些列的否 定判断来完成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在未来制度的设计方面,马恩与其他社会主义 先驱者本质上差别不大,在社会主义替代资本 主义的途径、方法上,马恩与以往的社会主义 者有着重大的区别。 马恩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 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此马恩整个学说 的重点不在于对未来社会的描述,而在于阐述 无产阶级实现自己所负的使命的各种条件。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未来设想

但是,不能把空想社会主义仅仅理解为空想的社会主 义,它本身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考察的结果,也 有它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 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自己改造社会的方案或这是亲自 领导或参加了若干改造社会的实践,这些实践为科学 社会主义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的经验,为科学社会 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的经验;空想社会主 义者提出的社会设计中的一些具体设想,是现代社会 的制度体系的重要启示。
中国人最初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把它作为一 种革命理论即夺取政权的工具接受的,对社会主义的真义 并没有特别深刻的了解。这恰如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所 说,‚社会主义讨论,常常引起我们的无限的兴味,然而 究竟如俄国19世纪40年代的青年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纱 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 分清晰的。‛

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

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述他接受和吸收社会主义、马克思主 义的过程: 我读《共产党宣言》等书,‚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 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 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它四个字: ‘阶级斗争‛’。 只有到中国政权之后,才开始认真思考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主义问题。这就是说,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具有 有别于欧洲人认识发展历程的自身特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