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为推动x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发挥园区在打造环x科技创新走廊先行区、特色小镇建设示范镇和高端制造业基地的积极作用,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x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x规划建设环x科技创新走廊的总体部署,以优化园区布局定位为抓手,以培育高端制造业集群为重点,以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能力为基础,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全面升级,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产业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的园区发展体系,努力将园区打造成x半岛科学城的特色功能区、创新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
二、发展目标
到x年,园区一期建成区面积不少于5平方公里,综合承载能力不低于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其中高端制造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产值比重超过40%,实现税收收入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0亿元、完成招商引资60亿元,成为x镇产城融合的特色板块、x高端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x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创新园区。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综合考虑x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进一步明晰园区产业定位,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1.完善园区规划体系。组织编制园区片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市政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一期形成不少于5平方公里的园区框架。加强园区规划与x半岛总体规划、x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上位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加快高端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牵头单位:市规划局、x镇)
2.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园区比较优势,综合考虑产业政策、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潜力等因素,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高端制造业,优先培育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保健食品等健康制造产业,打造科技创新型精品园区,培育具有x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发改委、x镇)
3.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科学划定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等功能分区,合理确定近期、中期建设区和预留发展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出分期实施计划。(牵头单位:市规划局、x镇)
4.研究确定园区名称。按照“接轨长三角,融入大合肥”的标准,围绕园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确定园区名称,通过
园区更名体现优势、凸显特色、打响品牌、错位发展。(牵头单位:市规划局、x镇)
(二)加速产业更新。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为方向,抓好特色产业培育,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5.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按照“淘汰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要求,全面整治淘汰落后产能,重点解决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布局零散、规模不大、效益不好、管理混乱等问题,依法严查违法建设、违规用地、违章作业、污染环境等行为,引导低质低效企业关停并转,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优化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牵头单位:x镇、市经信委、市环保局)
6.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在自主品牌提升、核心技术掌控、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加大投入,鼓励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精准扶持园区现有食品、机械装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向“专、精、特、新、深”以及外向型方向发展。(牵头单位:x镇、市经信委)
7.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健康中国”、环x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以塑优产业发展环境、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引进高端生产要素、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为抓手,通过主导产业延伸、重大项目招商等方式,引导优质资源向新兴产业聚集,新兴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牵头单位:市发改委、x镇)(三)完善承载功能。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升园区形象,增强承载能力。
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按照“七通一平”的标准,大力推进水、电、路、气、热等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年度政府性投资项目,拉开园区建设框架,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对外形象。(牵头单位:市直相关部门、x镇)
9.全面优化园区环境。推进园区“生态圈”建设,按照特色小镇和高端制造业项目“微中心”模式,对园区市政、道路、景观、公共服务等设施进行整体提升。建设x大道等园区主通道,加强与滨湖大道交通联系,实现人流、物流分离,展现环境优势。加大园区绿化力度,加强园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园区、镇区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打造精品园区。(牵头单位:市直相关部门、x镇)
10.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布局与园区相配套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餐饮商贸等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园区招商展示中心、邻里中心、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等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园区由功能单一区域向城镇综合功能区转型。(牵头单位:市直相关部门、x镇)
(四)提升服务水平。创新体制,搭建平台,推动管理创新,为园区持续快速发展和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11.创新园区运行体制。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按照“精简、高效”的要求,现阶段成立园区管理办公室,实行“镇区合一”的园区管理体制。由x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园区建设的投资主体,保障园区资产收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费用。健全完善园
区建设调度机制,市级层面发挥园区建设领导组的作用,针对园区转型升级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协调调度,派单销号解决。(牵头单位:市发改委、x镇、x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2.健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园区建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公共平台,建立健全园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促进功能平台体系化、专业化、公共化。支持园区建设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引导园区加快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步伐,不断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园区创新发展水平。(牵头单位:市科技局、x镇)
13.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投资服务体系,优化办理流程,推行并联式、“一站式”审批,避免互为前置条件,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面公开审批服务主体、内容、依据、办理承诺期限,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安全生产等监管,打造法治、高效的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市直有关单位、x镇)
(五)强化政策保障。围绕制约园区发展的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形成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政策合力。
14.产业政策。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支持园区内保留的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在技术改造奖励政策幅度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给予奖励。根据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对完成当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并通过审核验收的企业,按照“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引导粉磨站进行股权整合,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进行兼并,减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