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合集下载

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理由

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理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7
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 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 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 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 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 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 荣的。这些发现导致了一种通 常被人们称为“基因打靶”的 强大技术。这一国际小组通过 使用胚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实 现了基因变化。
2011 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人布鲁斯·巴特 勒,卢森堡人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 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获奖者发现了 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 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 改变。据介绍,无论是研发针对传染 病的“治疗性疫苗”,还是开发对抗癌 症的新方法,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 果 有重要的意义。
们发现在细胞裂变中的重要控制物质,这可以使人们找到癌症治疗的 新方法。
2002 英国的约翰·劳尔斯顿和悉尼·布雷内、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表
彰他们在研究基因如何控制器官发育和细胞死亡过程方面所作出的贡 献。
2003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 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 得·曼斯菲尔德表彰他们 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 的突破性成就。这项技术 使人们可以详细了解大脑 和人体内部器官的状态。
2004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 克塞尔和琳达·巴克表彰 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 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 贡献。
2005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 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 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 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 门螺杆菌。
2006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 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 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 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 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 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 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 疗法。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名单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名单

历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1901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3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4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5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6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7法国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8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0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1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2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3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4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1919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0丹麦科学家克罗格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3加拿大科学家班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4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6丹麦医生菲比格因对癌症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
1951-南非医生蒂勒因研究黄热病及其防治方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2-美国科学家瓦克斯曼因发现链霉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3-美国科学家李普曼因发现辅酶A及其中间代谢作用、英国科学家克雷布斯因阐明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和三羧循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4-美国科学家恩德斯、韦勒、罗宾斯因培养小儿麻痹病毒成功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2-美国科学家埃德尔曼、英国科学家波特因对抗体化学结构的研究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3-奥地利科学家弗里施、洛伦茨、英国科学家廷伯根因发现动物习性分类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4-美国科学家克劳德因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利时科学家德·迪夫因发现溶酶体、美国科学家帕拉德因发现核糖核蛋白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1-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3-澳大利亚科学家埃克尔斯、英国科学家霍奇金、赫克斯利因研究神经脉冲、神经纤维传递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4-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德国科学家吕南因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5-法国科学家雅各布、利沃夫、莫洛因发现体细胞的规律性活动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8-英国科学家布莱克因制成治疗冠心病的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美国科学家埃利肖、希琴斯因研制出不损害人的正常细胞的抗癌药物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介绍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介绍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 查尔斯·尼柯尔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 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
卡尔·兰德施泰纳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 埃德加·阿德里安
Institute, Stockholm, Sweden Columbia University Division, Cardio-
Pulmonary Laboratory, Bellevue Hospital, New York, NY, USA
Mainz University, Mainz,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匈牙利 Szeged University, Szeged, Hungary
海门斯 格哈德·多马克
亨利克·达姆 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
约瑟夫·厄尔兰格 赫伯特·斯潘塞·加塞 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 恩斯特·伯利斯·柴恩 霍华德·弗洛里爵士 赫尔曼·约瑟夫·马勒
卡尔·斐迪南·科里 格蒂·特蕾莎·科里
澳大利亚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United Kingdom
美国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IN, USA
美国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MO, USA
美国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MO, USA
法国 法国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汇总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汇总表
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2007
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马丁·埃文斯
美国科学家
英国科学家
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2010
罗伯特·爱德华兹
英国科学家
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
布鲁斯·巴特勒、朱尔斯·霍夫曼、拉尔夫·斯坦曼
美国科学家
卢森堡科学家
加拿大科学家
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04
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
美国科学家
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5
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澳大利亚科学家
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6
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
美国科学家
2008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德国科学家
法国科学家
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9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
美国科学家
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的,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不至于发生降解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汇总表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1854年~1917年,德国医学家,因研究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纳德〃罗斯(Ronald Ross),1857年~1932年,英国细菌学家,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而获得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1860年~1904年,丹麦医学家,因率先使用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而获得19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年~1936年,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因在消化生理学研究领域的巨大贡献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年~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因关于结核病方面的研究和发现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米洛〃戈尔吉(Camillo Golgi),1844年~1926年,意大利医学家,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1852年~1934年,西班牙病理学家、组织学家、神经学家,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45年~1922年,法国医学家,因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作用的研究而获得19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Ilya Ilyich Mechnikov),1845年~1916年,俄国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1854年~1915年,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因发明“606”药品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荣获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荣获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有些神经细胞中还存在一个 中间环节--多巴胺和转运单磷 酸腺苷相关磷蛋白质 (DARPP-32)分子,它的作用 如同一个总开关。DARPP-32 协调细胞膜和胞质膜上各种靶 分子的磷酸化程度。 其它一些靶分子(例如磷 酸化转运单磷酸腺苷响应元素 结合蛋白pCREB)通过激活 细胞核内的基因来调节蛋白质 合成。DARPP-32起中介作用, 例如作为欣快感的中介,药物 滥用间接影响DARPP-32。


教育和就职状况: 1951年获得瑞典兰德大学医学博士 1951年任助理教授 1956年任副教授 1959年任瑞典加特伯格大学药理学教授 1989年退休
格林加德简历

格林加德简历 1925年12月11日 出生于美国纽约。
地址:美国纽约1230约克大道洛克菲勒大学分 子与细胞神经科学实验室。 学术教育和职位背景:
1953年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 士。
格林加德简历

1953至1959年 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国家医学研究所以及 美国马里兰州国家卫生研究所生物化学博士后。 1959至1967年 美国纽约州阿德斯雷市Geigy研究实验室生物化学 部主任。 1961至1970年 美国纽约市爱因斯坦医学院药理学访问副教授和 教授。

左图显示在荧光显微镜下,鼠脑的基底交感神经节 中有很多含有多巴胺的神经末梢(绿点)。 右图是电镜下一个神经末梢的特写,囊中的黑点表 示贮有多巴胺。

神经末梢分泌的多巴胺,激活靶 细胞上的膜受体,引导受体细胞 形成信号分子。
多巴胺是由它的前体左 旋多巴形成的,于是, 卡尔森给用过利血平的 动物使用左旋多巴。这 样恢复了脑中的多巴胺 水平,动物就从运动不 能和肌肉僵硬中痊愈了。 受到卡尔森的研究的启 发,开始对人进行研究。 发现,帕金森氏症病人 的多巴胺神经细胞退化, 最重要的是,左旋多巴 对人同样有效----帕金森 氏症病人重新获得了运 动能力。这些发现使无 数帕金森氏症病人能够 正常生活好多年。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
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 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突出贡献 一、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二、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 三、完成“青蒿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四、机理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五、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 方双氢青蒿素” 六、根据临床需要,研究多种剂型 七、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
美国微生物学士院会员、
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 立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 院院士、法国国家科学院外籍 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长期从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是该领域的世界级学科带头人, 研究发现的avermectin(阿维 菌素)被誉为20世纪自青霉素 发现以来对人类贡献的最重大 发明之一
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寄生虫生物学方面 的专家,1930年出生于爱尔兰。1952年毕业于爱尔兰都伯 林大学三一学院,获学士学位。1957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 学麦迪逊分校获博士学位。1957-1990年工作于默沙东公 司的研究所,1984-1990年晋升为该所的首席科学家和研 究发展首席分析师。目前为美国新泽西州德鲁大学麦迪逊 分校的名誉教授。
螨和植物组织内取食危害的昆虫有长残效性。主要用于家 禽、家畜体内外寄生虫和农作物害虫。
河盲症是由旋盘尾线
虫感染所致的、可引起慢 性皮肤疾病和可能导致失 明的眼睛病变。
象皮病又称血丝虫 病是因血丝虫感染所 造成的一种症状,血丝 虫幼虫在人体的淋巴 系统内繁殖使淋巴发 炎肿大,使人体蛉观 类似于象的皮肤和腿, 一般传染的途径是蚊 虫叮咬。
阿维菌素(Avermectins)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 用杀虫、杀螨剂。由链霉菌中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发酵产生。由一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组成, 对螨类和昆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时间奖项获奖者1901生理学或医学贝林[德](Emil Adolf von Behring)1902生理学或医学罗斯[英](Ronald Ross)1903生理学或医学芬森[丹麦](Niels Ryberg Finsen)1904生理学或医学巴普洛夫[俄](Ivan PetrovichPavlov)1905生理学或医学郭霍[德](Robert Koch)高尔基[意](Camillo Golgi)卡哈尔[西](Santiago Ramòn yCajal)1907生理学或医学拉韦朗[法](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906生理学或医学梅涅尼科夫[法](Ilya IlyichMechnikov)埃尔利希[德](Paul Ehrlich)1909生理学或医学科赫尔[瑞士](Emil Theodor Kocher)1910生理学或医学科塞尔[德](Albrecht Kossel)1911生理学或医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AllvarGullstrand)1912生理学或医学卡雷尔[美](Alexis Carrel)1908生理学或医学1913生理学或医学里切特[法](Charles Robert Richet)1914生理学或医学巴拉尼[奥地利](Robert Bárány)1915生理学或医学1916生理学或医学1917生理学或医学1918生理学或医学1919生理学或医学博尔代[比利时](Jules Bordet)1920生理学或医学克罗[丹麦](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1921生理学或医学未颁奖希尔[英](Archibald VivianHill)迈尔霍夫[德](Otto Fritz Meyerhof)班廷[加](Frederick Grant Banting)麦克劳德[加](John JamesRickard Macleod)未颁奖1922生理学或医学1923生理学或医学1924生理学或医学爱因托文[荷兰](Willem Einthoven)1925生理学或医学未颁奖1926生理学或医学菲比格[丹麦](Johannes Andreas Grib Fibiger)1927生理学或医学贾雷格[奥地利](Julius Wagner-Jauregg)1928生理学或医学尼克尔[突尼斯](Charles Jules Henri Nicolle)艾克曼[荷兰](ChristiaanEijkman)霍普金斯[英](Sir 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1930生理学或医学兰德斯坦纳[美](Karl Landsteiner)1931生理学或医学瓦尔堡[德](Otto Heinrich Warburg)谢灵顿[英](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艾德里安[英](Edgar Douglas Adrin)1933生理学或医学摩尔根[美](Thomas Hunt Morgan)惠普尔[美](George Hoyt Whipple)米诺特[美](George RichardsMinot)墨菲[美](William ParryMurphy)生理学或医学1929生理学或医学19321934生理学或医学1935生理学或医学斯佩曼[德](Hans Spemann)戴尔[英](Sir Henry Hallett Dale)勒维[奥地利](Otto Loewi)1937生理学或医学纳扎波尔蒂[匈牙利](Albert von Szent-Györgyi Nagyrápolt)1938生理学或医学海门斯[比利时](Corneille Jean François Heymans)1939生理学或医学多马克[德](Gerhard Domagk)1940生理学或医学1941生理学或医学1942生理学或医学达姆[丹麦](Henrik Carl Peter Dam)多伊西[美](Edward Adelbert Doisy)厄尔兰格[美](Joseph Erlanger)加塞[美](Herbert SpencerGasser)生理学或医学19441936生理学或医学未颁奖1943生理学或医学(Sir Alexander Fleming)钱恩[英](Ernst BorisChain)弗洛里[英](Sir Howard Walter Florey)1946生理学或医学赫尔曼·穆勒[美](Hermann JosephMuller)卡尔·科里[美](Carl FerdinandCori)格蒂·科里[美](Gerty TheresaCori, néeRadnitz)奥赛[阿根廷](Bernardo AlbertoHoussay)1948生理学或医学保罗·穆勒[瑞士](Paul Hermann Müller)赫斯[瑞士](Walter RudolfHess)莫尼兹[葡萄牙](Antonio Caetano de Abreu FreireEgas Moniz)1945生理学或医学1947生理学或医学1949生理学或医学(Edward Calvin Kendall)赖希施泰因[瑞士](TadeusReichstein)亨奇[美](Philip ShowalterHench)1951生理学或医学泰累尔[美](Max Theiler)1952生理学或医学瓦克斯曼[美](Selman Abraham Waksman)克雷布斯[英](Hans Adolf Kerbs)李普曼[美](Fritz Albert Lipmann)恩德斯[美](John Franklin Enders)韦勒[美](Thomas Huckle Weller)罗宾斯[美](Frederick Chapman Robbins)1955生理学或医学特奥雷尔[瑞典](Axel Hugo Theodor Theorell)考南德[美](André Frédéric Cournand)福斯曼[德](Werner Forssmann)理查兹[美](Dickinson W.Richards)1957生理学或医学博韦[意](Daniel Bovet)比德尔[美](George Wells Beadle)1954生理学或医学1956生理学或医学1950生理学或医学1953生理学或医学(Edward Lawrie Tatum)莱德伯格[美](Joshua Lederberg)奥乔亚[美](Severo Ochoa)科恩伯格[美](Arthur Kornberg)伯内特[澳](Sir Frank Macfarlane Burnet)梅达瓦[英](Peter Medawar)1961生理学或医学贝凯希[美](Georg von Békésy)克里克[英](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沃森[美](James Dewey Watson)威尔金斯[英](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埃尔克斯[澳](Sir John Carew Eccles)霍奇金[英](Alan Lloyd Hodgkin)赫胥黎[英](Andrew Fielding Huxley)布洛赫[美](Konrad Bloch)吕南[德](Feodor Lynen)贾克柏[法](François Jacob)利沃夫[法](André Lwoff)1963生理学或医学1964生理学或医学1965生理学或医学1962生理学或医学1958生理学或医学1959生理学或医学1960生理学或医学莫诺[法](Jacques Monod)劳斯[美](Peyton Rous)哈金斯[美](Charles Brenton Huggins)格拉尼特[瑞典](Ragnar Granit)哈特兰[美](Haldan Keffer Hartline)沃尔德[美](George Wald)霍利[美](Robert W.Holley)科拉纳[美](Har Gobind Khorana)尼伦伯格[美](Marshall W.Nirenberg)德尔布吕克[美](Max Delbrück)赫尔希[美](Alfred D.Hershey)卢瑞亚[美](Salvador E.Luria)卡茨[英](Sir Bernard Katz)奥伊勒[瑞典](Ulf von Euler)阿克塞尔罗德[美](Julius Axelrod)1971生理学或医学苏德兰[美](Earl W.Sutherland, Jr.)埃德尔曼[美](Gerald M.Edelman)波特[英](Rodney R.Porter)弗里希[德](Karl von Frisch)洛伦茨[奥地利](Konrad Lorenz)1973生理学或医学1970生理学或医学1972生理学或医学1968生理学或医学1969生理学或医学1966生理学或医学1967生理学或医学1965生理学或医学丁伯根[英](NikolaasTinbergen)克劳德[比利时](Albert Claude)迪夫[比利时](Christian de Duve)帕拉德[美](George E.Palade)巴尔的摩[美](David Baltimore)杜尔贝科[英](Renato Dulbecco)特明[美](Howard Martin Temin)布隆伯格[美](Baruch S.Blumberg)盖杜谢克[美](D. Carleton Gajdusek)吉耶曼[美](Roger Guillemin)沙利[美](Andrew V.Schally)耶洛[美](Rosalyn Yalow)阿尔伯[瑞士](Werner Arber)那森斯[美](Daniel Nathans)史密斯[美](Hamilton O.Smith)科马克[美](Allan M.Cormack)豪斯费尔德[英](Godfrey N.Hounsfield)贝纳塞拉夫[美](Baruj Benacerraf)1979生理学或医学1977生理学或医学1978生理学或医学1975生理学或医学1976生理学或医学1973生理学或医学1974生理学或医学让·多塞[法](Jean Dausset)斯内尔[美](George D.Snell)斯佩里[美](Roger W.Sperry)休伯尔[美](David H. Hubel)维厄瑟尔[美](Torsten N.Wiesel)伯格斯特龙[瑞典](Sune K. Bergström)萨米尔松[瑞典](Bengt I.Samuelsson)范恩[英](John R. Vane)1983生理学或医学麦克林托克[美](Barbara McClintock)杰尼[瑞士](Niels K. Jerne)克勒[瑞士](Georges J.F. Köhler)米尔斯坦[英](César Milstein)布朗[美](Michael S.Brown)戈尔茨坦[美](Joseph L.Goldstein)科恩[美](Stanley Cohen)蒙塔尔奇尼[意](Rita Levi-Montalcini)1986生理学或医学1984生理学或医学1985生理学或医学1981生理学或医学1982生理学或医学1980生理学或医学1987生理学或医学利根川进[日](SusumuTonegawa)布拉克[英](Sir James W.Black)埃利恩[美](Gertrude B.Elion)希青斯[美](George H.Hitchings)毕晓普[美](J. Michael Bishop)瓦慕斯[美](Harold E.Varmus)默里[美](Joseph E.Murray)托马斯[美](E. Donnall Thomas)内尔[德](Erwin Neher)萨克曼[德](Bert Sakmann)费希尔[美](Edmond H.Fischer)克雷布斯[美](Edwin G. Krebs)罗伯茨[美](Richard J.Roberts)夏普[美](Phillip A.Sharp)吉尔曼[美](Alfred G.Gilman)罗德贝尔[美](Martin Rodbell)路易斯[美](Edward B.Lewis)纽斯林-沃尔哈德[德](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1995生理学或医学1993生理学或医学1994生理学或医学1991生理学或医学1992生理学或医学1989生理学或医学1990生理学或医学1988生理学或医学威斯乔斯[美](Eric F.Wieschaus)杜赫提[美](Peter C.Doherty)辛克纳吉[瑞士](Rolf M.Zinkernagel)1997生理学或医学布鲁希纳[美](Stanley B.Prusiner)佛契哥特[美](Robert F.Furchgott)路伊格纳洛[美](Louis J.Ignarro)慕拉德[美](Ferid Murad)1999生理学或医学布洛伯尔[美](Günter Blobel)卡尔森[瑞典](Arvid Carlsson)格林加德[美](Paul Greengard)坎德尔[美](Eric R. Kandle)哈特韦尔[美](Leland H.Hartwell)亨特[英](Tim Hunt)纳斯[英](Sir Paul Nurse)布伦纳[美](Sydney Brenner)霍维茨[美](H. RobertHorvitz)2001生理学或医学2002生理学或医学1998生理学或医学2000生理学或医学1996生理学或医学苏尔斯顿[美](John E.Sulston)劳特伯[美](PaulC. Lauterbur)曼斯菲尔德[英](Sir PeterMansfield)阿克塞尔[美](Richard Axel)巴克[美](Linda B.Buck)马歇尔[澳](Barry J. Marshall)沃伦[澳](J. Robin Warren)法尔[美](Andrew Z. Fire)梅洛[美](Craig C.Mello)卡佩奇[美](Mario R. Capecchi)埃文斯[英](Sir Martin J. Evans)史密斯[美](Oliver Smithies)豪森[德](Harald zur Hausen)巴尔-西诺西[法](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蒙塔尼[法](LucMontagnier)2006生理学或医学2007生理学或医学2008生理学或医学2003生理学或医学2004生理学或医学2005生理学或医学2002生理学或医学布莱克本[美](Elizabeth H.Blackburn)格雷德[美](Carol W. Greider)绍斯塔克[美](Jack W. Szostak)2010生理学或医学爱德华兹[英](Robert G.Edwards)巴特勒[美](Bruce A.Beutler)霍尔曼[法](Jules A. Hoffmann)斯坦曼[美](Ralph M. Steinman)格登[英](Sir John B. Gurdon)山中伸弥[日](Shinya Yamanaka )罗斯曼[美](James E. Rothman)谢克曼[美](Randy W. Schekman)苏德霍夫[美](Thomas C. Südhof)奥基夫[英](John O'Keefe)梅·布莱特·莫索尔[挪](May-BrittMoser)爱德华·莫索尔[挪](Edvard I.Moser)坎贝尔[爱尔兰](William C.Campbell)2014生理学或医学2012生理学或医学2013生理学或医学2009生理学或医学生理学或医学2011大村智[日](Satoshi Ōmura)屠呦呦[中](YouyouTu)生物学或医学2015成就感想与血清疗法相关的工作,尤其是应用于白喉的血清疗法当年的血清疗法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被动免疫”,相对于治疗白喉,这项研究更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抗毒素,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的先河,确立了免疫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抗原和抗体。

2001-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化学奖(生物相关)一览表

2001-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化学奖(生物相关)一览表
伦(澳大利亚) 2005 伊夫·肖万(法国)、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 德·施罗克(美国)
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 化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
2006 罗杰·科恩伯格(美国) 2006 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美国) 2007 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美国)和 马钉埃文斯(英国)
化学奖
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英国)、罗伯特•霍维 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 茨(美国) 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
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
2003 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
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4 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美国) 2004
2001-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化学奖一览表
年份
2014
获奖人
约翰·奥基夫(美国),梅-布里特·莫泽和爱 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细胞 德华·莫泽(挪威)
屠呦呦(中国)坎贝尔(爱尔兰)和大村智(日 林达尔(瑞典)、莫德里克(美国)和桑贾尔(美
成就
奖项
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
2015 本)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阿维 菌素,从根本上降低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 分子水平上描绘细胞如何修复基因并维护遗传信息
成就
豪森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巴尔-西诺西和 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 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在试管受精技术方面的发展 开发更有效的连接碳原子以构建复杂分子的方法
奖项
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 化学奖

2000以后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及其的成就

2000以后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及其的成就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保罗·格林加德,埃里克·坎德尔—关于神经系统信号传导方面的研究。

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瑞典)卡尔森是一名饮用水氟化的反对者,最著名的成就是对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研究以及该物质在帕金森氏症中的作用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美国)发现了多巴胺和其他的一些信号传递物质如何对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美国)在研究中发现了如何改变突触的效能,以及其中涉及了哪些分子机制,2001年:勒兰德·哈特韦尔,蒂莫希·亨特,保罗·诺斯—发现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美国)他发现了一种控制细胞循环的特定类型基因,其中一种名为“start”的基因对于控制每个细胞循环的开始具有重要作用。

蒂莫希·亨特(R. Timothy Hunt,英国)他因发现了控制CDK功能的cyclins和蛋白质保罗·诺斯(Paul M. Nurse,英国)发现了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物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

2002年:悉尼·布伦纳,罗伯特·霍维茨,约翰·苏尔斯顿—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

悉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英国)1961年他与佛朗西斯·克里克通过克里克-布伦纳实验解释了蛋白质翻译的三元码,发现了移码突变这个发现提供了遗传密码前期解释。

2002年12月,他的诺贝尔演讲的题目为《Nature's Gift to Science》,介绍了线虫动物门,他被认为选择了正确研究方向,并选择了正确的生物体。

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美国)美国生物学家,以研究线虫动物门的秀丽隐杆线虫而著名。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详细介绍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详细介绍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详细介绍篇一: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吗?这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奖项呢!从我开始学习知识起,就常常听到老师提起这个奖。

每年,都会有一些超级厉害的科学家因为在生理学或者医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获得这个奖。

就比如说1901 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德国科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他发现了白喉抗毒素,这可不得了!就好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治疗白喉的大门。

你们能想象到当时那些被白喉折磨的人们,突然看到了希望的那种喜悦吗?还有2015 年,屠呦呦奶奶获得了这个奖!她发现的青蒿素,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

这难道不像是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一束明亮的光吗?疟疾曾经让多少人痛苦不堪,而屠呦呦奶奶的发现,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了那些干涸的生命。

再说说2017 年获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他们发现了控制生物钟的分子机制。

这就好比是找到了我们身体内部的一个神秘时钟的调节密码,难道不神奇吗?每次听到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我都会忍不住想,他们怎么能这么聪明?怎么能有这么大的勇气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他们难道不怕失败吗?我想,正是因为他们不怕,才会有这么多伟大的发现。

小伙伴们,你们说,如果没有这些科学家的努力,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是不是很多疾病都没办法治疗,很多人的生命都会早早结束?所以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仅仅是一个奖项,它更是一种鼓励,鼓励更多的科学家去勇敢地探索,去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向这些科学家学习,要有探索的精神,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情呢!篇二: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吗?这可太了不起啦!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就有好多超级厉害的科学家在为了让我们更了解生命、更健康地生活而努力。

这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为了表彰他们的伟大成就设立的。

比如说,1901 年,第一个获得这个奖的是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0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以奖励其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及研究。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威廉·C·坎贝尔)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大村智)获奖。

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奖,另外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

2014年,美国科学家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May Britt Moser(梅-布莱特)和挪威科学家Edvan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获得了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奖励他们在“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所做的贡献。

2013年,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f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12年,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

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

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

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

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完整版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完整版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8)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01年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意大利“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西班牙1907年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德国1909年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1911年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1912年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1914年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1920年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1923年加拿大“发现胰岛素”加拿大1924年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年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英国1933年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1934年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美国1935年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1936年爵士英国“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奥地利1937年匈牙利“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1938年海门斯比利时“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1939年德国“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1943年丹麦“发现维生素K”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美国“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美国1945年爵士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英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美国瑞士1951年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4年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美国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德国美国1957年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美国美国“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1959年美国“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美国1960年爵士澳大利亚“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英国1961年美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1962年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美国英国1963年爵士澳大利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英国1964年美国“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德国1965年法国“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法国法国1966年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美国“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1967年拉格纳·格拉尼特瑞典“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美国美国1968年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美国美国1969年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美国美国1970年美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瑞典爵士英国1971年美国“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美国“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英国1973年德国“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奥地利英国1974年比利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比利时乔治·埃米尔·帕拉德美国1975年美国“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美国美国1976年美国“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美国1977年美国“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安德鲁·沙利美国美国“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瑞士“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美国美国1979年美国“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英国1980年美国“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法国美国1981年美国“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美国“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瑞典1982年瑞典“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瑞典约翰·范恩英国1983年美国“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1984年丹麦“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德国英国1985年美国“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美国1986年美国“发现生长因子”美国1987年日本“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1988年爵士英国“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美国美国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美国1990年美国“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美国1991年德国“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德国1992年美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美国1993年英国“发现断裂基因”美国1994年美国“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美国1995年美国“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德国艾瑞克·威斯乔斯美国1996年澳大利亚“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瑞士1997年美国“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1998年美国“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美国美国1999年美国“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2000年瑞典“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美国美国2001年美国“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英国爵士英国2002年英国“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H·美国美国2003年保罗·劳特伯美国“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爵士英国2004年美国“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美国2005年澳大利亚“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澳大利亚2006年美国“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美国2007年美国“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爵士英国美国2008年德国“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法国2009年澳大利亚“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美国英国2010年英国“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2011年布鲁斯·巴特勒美国“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朱尔斯·霍尔曼法国拉尔夫·斯坦曼美国“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2012年爵士英国“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2]日本2013年詹姆斯·E·罗斯曼美国“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兰迪-W.谢克曼托马斯-C.苏德霍夫德国2014年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美国“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May BrittMoser(梅-布莱特-莫索尔)挪威Edvan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挪威2015年爱尔兰“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日本(浙江宁波人)中国“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6年大隅良典日本“发现机制”2017年杰弗里C ·霍尔(Jeffrey C.Hall )美国“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迈克尔W·扬(Michael W.Young)2018年詹姆斯·艾利森美国“发现了抑制负面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本庶佑日本。

近五年重要的诺奖成就总结

近五年重要的诺奖成就总结

近五年重要的诺奖成就总结
近五年重要的诺贝尔奖成就如下: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以表彰她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卓越贡献。

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制造新型材料和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引力波探测方面的成就。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人类深入理解引力和宇宙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免疫治疗方面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近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总结

近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总结

大村智是日本的微生物学家,他专注于一个细菌群落——生活在土壤中的霉菌,这种菌类会产生大量抗菌活性剂(包括1952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塞尔曼·沃克斯曼发现的链霉素)。

大村智教授用独特的技巧发展起大规模培养和表征这些细菌的方法,并从土壤样本中分离出新的链霉菌菌株,还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将它们培养出来。

从数千个不同的培养皿中,他选出大约50个最有希望的菌株,并进一步分析它们对付有害微生物的活性。

威廉·坎贝尔在美国从事寄生虫生物学研究,他获得了大村智的链霉菌培养菌株并继续研究它们的功效。

坎贝尔的工作表明,一个培养菌株中的成分可显著地防止家养农场动物受到寄生虫的感染。

生物活性剂的纯化名称为阿维菌素,随后经化学改性将之发展成一种叫做伊维菌素的更有效的化合物。

此后对伊维菌素在感染寄生虫患者中的人体测试结果显示,它可有效杀死寄生虫幼虫(微丝)。

大村智和坎贝尔共同发现了这样一类新的具有超强疗效的抗寄生虫药物。

疟疾的传统治法是使用奎宁,但是其治愈成功率在逐渐下降。

上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大量努力都失败了,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屠呦呦转向开发传统中药对抗疟疾的新疗法。

她从大量中草药中选取对抗疟疾感染,青蒿成为备选对象,但是结果却与预期的并不一致,屠呦呦重新开始查找古典医书,并发现了引导她成功从青蒿中提取活性成分的线索。

屠呦呦首先证明了这种后来被称为“青蒿素”的成分能够高效治愈感染疟疾寄生虫的动物和人类。

青蒿素代表了一类新型抗疟疾制剂,能够在发病初期快速杀死疟疾寄生虫,并展现了在治疗严重疟疾上前所未有的功效。

阿维菌素、青蒿素保障全人类健康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方法。

阿维菌素的衍生物伊维菌素在世界各地获得很好的使用,它能有效对抗各种寄生虫,不仅副作用有限,还免费在全球发放。

伊维菌素改善了数以百万计的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为世界最贫困地区带来福祉。

2000-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0-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0---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Arvid Carlsson)、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奥地利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因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Leland H.Hartwell)、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Timothy Hunt)、保罗·纳斯( Paul Nurse)因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John B.Fenn)、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itz)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罗德里克·麦金农(Roderick Mackinnon)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uterbur)、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Aaron Ciechanover)、阿弗拉姆-赫尔什科(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Irwin Rose),因三人因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简介

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简介

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简介
2000年:瑞典的阿尔维德·卡尔森、美国的保罗·格林加德、埃里克·埃德尔,表彰他们在脑细胞是如何传递信号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使人们进一步加深了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理解,并为治疗神经和精神紊乱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2001年:美国的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的蒂莫西·亨特、保罗·纳斯,表彰他们发现在细胞裂变中的重要控制物质,这可以使人们找到癌症治疗的新方法。

2002年:英国的约翰·劳尔斯顿和悉尼·布雷内、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表彰他们在研究基因如何控制器官发育和细胞死亡过程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

这项技术使人们可以详细了解大脑和人体内部器官的状态。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表彰他们在人体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包含1000个不同基因的大型基因家族,清楚地阐释了人类的嗅觉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这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人类为什么能够自觉感受到春天紫丁香的香气,并在任何时候都能提取出这种嗅觉上的记忆。

”。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理由、获奖感言、科研坎坷路、启示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理由、获奖感言、科研坎坷路、启示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华网快讯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情商不高”的屠呦呦为何能获诺奖?2015年10月06日文/新浪专栏观察家王石川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嵩素。

这是让全球华人为之振奋的好消息!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

四年前,她即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

”当时,舆论冠之“离诺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四年匆匆而过,诺奖终究没有辜负这位勤恳而卓越的科学家。

屠呦呦系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内地科学家,这一历史性突破委实值得庆祝。

欣喜之余,我们也该思考,如何才能涌现更多的“屠呦呦”?科学之途,荆棘密布。

没有无数次的失败以及愈挫愈奋,就没有屠呦呦。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仿佛屠呦呦天生与青蒿有缘,但是她一路走来,极其艰辛:一方面她临危受命,压力极大;另一方面条件艰苦,设备奇缺。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姗姗来迟。

据报道,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

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马克思认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诚如此言!凭借智慧和求索,屠呦呦等人提炼出了青蒿素,但她不满足于既有成就,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药物。

应看到,屠呦呦取得杰出成就,非一人之力。

这是团队合作的产物,更与她精勤不倦、锲而不舍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0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以奖励其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及研究。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威廉·C·坎贝尔)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大村智)获奖。

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奖,另外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

2014年,美国科学家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May Britt Moser(梅-布莱特)和挪威科学家Edvan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获得了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奖励他们在“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所做的贡献。

2013年,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f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12年,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

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

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

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

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

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的,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不至于发生降解。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

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

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

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
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

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

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

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美国科学家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artwell)、英国科学家保罗-诺斯(Paul Nurse)与他的同事蒂莫希-亨特(Timothy Hunt)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以表彰三位科学家在有关控制细胞循环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发现。

这一发现找出了细胞循环控制出现缺陷时可能导致的染色体改变以及可能最终导致癌细胞的生成,因此这在研究癌症治疗方面开创了新的方向。

200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77岁的瑞典人阿尔维德-卡尔森、75岁的美国人保罗-格林加德和71岁的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三人在人类“神经系统信号传送”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揭晓!获奖者为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奖励他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