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九五”重点课题《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增长质量研究》部分成果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我国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经济总量、结构、体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买方市场形成,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实现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被列为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方针。

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和探讨更多地集中在定性分析上,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定量测度和评价研究很少。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度量与评价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过去,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主要以产值和速度来衡量,其结果是加剧了追产值、求速度、忽视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用经济集约化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使人们从根本上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此外,各地区采用这套指标体系,能够对本地区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有一个科学的测度与评价,也可以与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同时,还可以提出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量化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使经济增长由产值型、速度型和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结构优化型和质量型增长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不顾市场需求状况和资源条件,盲目上项目,随意扩大生产规模;不重视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一味铺新摊子,片面追求产值和产量;不注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不注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注意保护环境,造成环境破坏,等等。而集约型经济增长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宏观的和微观的经济效益,使经济增长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对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将从以下两个层面来把握。

1.对于经济增长方式或增长质量的把握,即对国民经济整体经济效益的把握。经济效益的高低及其变化趋势,可以综合体现经济增长方式所处的阶段、转变的程度以及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

2.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因素去把握,即剖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源泉与机制,如经济结构的优化,规模经济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等。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特征

根据上述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参照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体制转轨所处的阶段,对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其主要特征可归纳如下:

1.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即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获取更多的产出,实现在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下形成的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良性循环,这是衡量社

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尺度,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体现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程度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2.合理、优化的经济结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特征。经济结构的状况在一定程理论与方法

38中国软科学6/1999度上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处的阶段。经济结构的优化与集约型增长是相伴而生的。只有在经济结构不断走向合理、优化和升级的条件下实现的经济增长,才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相关。

3.规模化经营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一大特点就是不考虑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一味铺新摊子,搞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企业普遍达不到合理规模。其结果是争原料、争市场,单位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劳动生产率低,竞争能力差,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因此,达到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也是集约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4.科技进步水平经济增长除了依靠要素投入增长推动外,还要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素的合理配置以及科学的管理等,即依靠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赖以增长的主要源泉。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我国现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因此,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装备水平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

5.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将经济体制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提出,是因为,在我国的现阶段,两个转变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实现集约型增长的关键和前提。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计划性配置资源的方式还大量存在。不能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不可能形成经济集约型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对于市场的主体企业来说,也不可能产生集约型增长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只有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现实。因此,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6.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要实现经济持久、高效的增长,就必须保证经济运行的质量与稳定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同时,保持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如果供需持久失衡,通货膨胀率过高,或经济增长伴随高能耗、高污染,以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那么,经济增长是不会持久的,也是低质量的。因此,保持经济总量的供需平衡和较低的通货膨胀,克服经济增长中的短期行为,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经济集约型增长的又一重要特征。

三、建立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项涉及诸多因素和方面的系统工程,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与考核不是单一指标或部分指标就能完成的,必须根据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与主要特征,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既能测度经济集约化程度,又能评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源泉与机制的指标体系。在我国,评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增长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一套社会公认的指标体系。我们以为,建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指标体系要科学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与主要特征,避免现行统计指标的简单堆砌和交叉重复,尽可能选择最能科学体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征的指标。

2.可行性指标体系要在尽可能科学、客观、合理的基础上,兼顾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度与评价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指标的选取上,要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