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特征及结构性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经济特征及结构性问题
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但遗憾得是,就它得经济增长模式而言,却具有小国特征.大国经济得特征是消费社会,经济增长得动力要紧是靠消费增长;而小国经济得特征是生产社会,要紧是靠资金、靠投资、靠项目来拉动经济增长.中国过份以来出口得“比较优势战略”恰恰是一个小国战略.中国得大国优势确实是国内得大市场,但那个大市场却多年来“启而不动”.中国得社会情况自然与尼日利亚如此得第三世界国家不能相提并论,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对投资得高度依靠也是现实.作为一个倡导和平崛起得国家,无疑以后得进展之路应该是去搞大国经济,走向消费社会,而不是坚持小国经济得做法
中国在成为大国经济得道路上,将不可幸免地受到域外经济体得更大制约和挑战,这能够称为大国经济“成长中得苦恼”.关于这些外部压力,所以需要采取更为务实、灵活和富有智慧得措施进行化解,包括像李稻葵教授建议得培养国际型人才,采纳大国得经济外交和大国得国际舆论导向.但化解外部挑战讲到底取决于自身得进展态势,骨骼强健得人相关于躯体屏弱得人对病毒侵入更有抵抗力.在那个意义上,中国经济所以需要对外部保持敏感,但更需要在审懊得自身改革得基础上谋求长期进展.在中国成为大国经济得时刻尤其要深思改革得绩效和以后得努力方向.实践证明,中国得改革开放在总量层面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得成就,基于这点我们才有可能和有资格去讨论所谓得大国经济及其以后战略咨询题
近年来,围绕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得前景咨询题争论不.中国得高速度增长能不能长久持续下去?众讲纷纭.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乐观论和悲观论.绝大多数体制内学者持乐观论,境外多数投资银行及跨国公司看好中国经济得以后
总得来讲是乐观论得大合唱盖过了悲观论得黄昏悲歌
中国经济存在向好进展得基础,乐观论者得要紧论点归纳起来有如下方面:一是工业化时期高增长论.wcOm在工业化得整个时期尤其是中前期时期,经济都呈高速增长.经济明显减速是在工业化接近完成和完成以后
二是起点低增长潜力大论.中国就像一架起点不久正在加速得高速列车,起点低,加速和高速得时刻就长.中国目前人均gdp得水平还非常低,增长得人均基数还较小
三是高储蓄高投资论.储蓄是投资最要紧资金来源.一般情况下,高储蓄率对应高投资率.高投资率下得较多投资,一方面直截了当扩大了需求,通过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又会形成新得生产能力,新得生产能力意味着社会供给能力得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储蓄率一直非常高,大体在40%左右,这一水平已高出世界上一些高储蓄利得国家和地区
四是人口迁移都市化轮.中国面临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得人口迁移潮,在以后得几十年内,中国数以亿计得农民有如滚滚洪流涌向都市和城镇,中国近4既得都市率具有异常巨大得上升空间,都市人口每增加l%确实是1300一1400万,假如在增长10%确实是14亿人口,这是多么巨大得新增都市人口购买力
五是廉价得劳动力外加外资外贸推动得“世界工厂”论.过去30年得高速增长离不开外资推动和对外贸易.中国已成为吸引外国直截了当投资即fdi最多得国家.外资得流入不仅增加了国内可用资金,而且带来了高新技术和先进得治理经验.中国对外资得最大吸引是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几乎无限供给得劳动力和数量众多受过高等教育得不断增加得同样相对廉价得高素养得劳动力.中国现拥有在校大学生2000万,为世界之最
六是市场巨大得消费结构升级论.中国市场巨大而层次分明.13亿人口得市场本身就像一个世界,相当于欧洲36个中等国家.①但改革开放并没有解决所有得咨询题,在一系列得结构性咨询题上还存在深化改革得必要.关于中国得大国经济而言,总量上得显著绩效和结构上得咨询题从生正在形成某种失衡关系,对结构咨询题得解决不仅决定着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而且也决定着中国得大国经济是否能够接着保持国际竞争优势.这并不是悲观论和唱衰论,而是中国经济必须正视得现实咨询题.具体地讲,这些结构性咨询题包括七个方
1二元经济结构接着强化,反差过大.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沿着一条平滑轨道在持续转化,而是经常表现出波动、迁回、反复甚至强化得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不考虑物价得名义人均收入差距、剔除物价得实际人均收入差距以及人均消费差距,这三个指标均在接着拉大.中国得基尼系数远超过了国际上公认得040得警戒线,连中国得富人也认为贫富差距过大.由于经济得高速增长并没有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相对收敛,因此我们尤其要关注类似于沃尔芬森得警告:“今后10年内,假如以目前得速度进展下去,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得国家……中国在10一15年时刻内面临得最大挑战差不多上是社会正义.”②
2区域差距接着扩大.改革开放之后,区域差距一度缩小而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东部俱乐部”与中部和西部得地区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得
1978一2005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得gdp占全国比重得平均值分不为56%、26%和18%.在收入水平妨碍消费水平和结构得情形下,不同区域居民得消费水平差距和消费格局差距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有相对拉大得趋势.30年来中国区域差距在世界上其他114个经济体中,增长差距也是世界最高得3资源消耗难以支撑为了经济得高速增长.国家发改委领导曾经透露,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得1美元gdp能源消耗是其4一10倍,33种要紧产品得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8个高耗能行业得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得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得73%.中国gdp仅占世界总量得4%多一点,但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等得消耗量均达到了世界总消耗量得1/3或1/2左右.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为美国得1/6,但原煤消耗超过了20亿吨,几乎是美国得2倍.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也出现了流域性缺水
4环境质量得持续下落,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己十分严峻.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峻,大河、大江、大湖得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江南等地出现水质性缺水.2007年初环保部首次采纳“区域限批”利器应付屡禁不止得环境污染事件.而依照联合国全球项目对全球要紧都市得观测记录,北京空中颗粒物污染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得健康标准得4一5倍
5国内消费对宏观经济得拉动力过弱.中国得消费率在世界各要紧经济体中是最低得.所谓拉动经济得“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2005年消费对gdp增长得贡献率为333%.投资是488%,净出口为179%.同年美国得家庭消费占gdp得70%,英国为60%,印度为61%.过高得投资贡献率使经济增长伴随着资本一产出比得不断上升,过高得净出口贡献度使经济受外部波动妨碍得概率增加,过低得消费率以及与之相伴随得高储蓄率使得国内需求相对不足,不同阶层居民不能充分地、相对均匀地分享改革开放得成果
6劳动力密集型得粗放型增长方式,技术进步、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等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得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随着投资增长得加速,中国得资源利用效率落低了.假如考虑到资本一产出比率得上升趋势,则总体上中国得经济增长是粗放型得,而不是集约型得;是更多依靠“汗水”,而不是“灵感”,是更多依靠投资主导,而不是技术主导.在“微笑理论”得作用下,人们有理由怀疑这种增长模式得以后盈利空间是否依旧非常大,而在要素供给有限和边际酬劳递减规律下,人们更有理由质疑此种增长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
7公共产品供给和配置方面,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得成效,尤其是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带有民生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得公共产品改革不能令人中意.在教育方面出现了上学难、上学贵得咨询题,而医疗方面也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得咨询题.农村得部分贫困家庭因教返贫、因病返贫得案例屡见不鲜,而都市居民得住房需求也正在承受着由于地点政府和地产商人所推动得高房价得考验.除此之外,电信、煤气、水、电、邮政等带有明显行政垄断行业得部门,没有形成基于与利益相关主体有效谈判得价格和服务形成机制,围绕这些公共品得价格确定和服务提供咨询题也正在不断凸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