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海市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保持了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总体进展顺利。

一、综合
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趋同。

2018年,全区实现增加值2362.7亿元,可比增长6.2%。

其中,第二产业实现1609.5亿元,可比增长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4%,第三产业实现750.0亿元,可比增长1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6%。

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趋于协同,三次产业结
构比重为0.1:68.1:31.8。

财政总收入增速与去年持平。

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015.5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与去年持平。

中央级和市级收入分别实现528.1亿元和217.5亿元,同比增长12.6%和5.4%。

实现属地财政总收入850.3亿元,同比增长9.0%,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9亿元,同比增长7.0%,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依旧侧重民生。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1.5亿元,同比增长5.6%。

其中,“十一类”民生支出311.2亿元,同比增长4.6%,占全区财政支出的79.5%,比重长期维持在80%上下。

税收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实现税收总收入978.6亿元,同比增长10.2%,较去年同期小幅回落0.6个百分点。

属地税收总收入813.4亿元,同比增长9.8%。

单位数量增幅%税收总收入亿元978.6 10.2 (一)按企业类型

#私营税收亿元237.8 16.0
涉外税收亿元491.4 9.7
个体税收亿元34.5 -19.6 股份制税收亿元204.6 12.4 (二)按行业分
#工业亿元465.8 11.1
商业亿元174.6 19.1
服务业亿元151.8 -1.1
房地产业亿元114.1 6.5
产业转型动力明显增强。

“四大品牌”建设全面推进,制定《构筑嘉定城市核心竞争力新优势,全力建设上海“四大品牌”特色功能区的实施意见》和4个专项三年行动计划,加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嘉定区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2018年度嘉定区技术改造项目申报指南》,有效引导存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其中31个项目成功申报2018年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技术改造),共获市级扶持资金3.1亿元,申报企业数及立项率跃居全市首位;12个项目成功申报区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获区级扶持资金1098万元。

总部经济能级稳步提升,年内笔克企业管理升级为市级管理型总部,迅达电梯被认定为市级研发中心(内设),全区已引进总部企业152家,其中外资总部43家、内资总部109家。

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

初速度汽车技术、爱驰汽车、复诺健、云检集团等行业优秀项目落户,同时,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上汽大众MEB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嘉定芯天地嘉康产业园开园,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投入运营,与临港集团合作开展上海临港嘉定科技城(金宝园区)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测试场景突破200个,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增至11.1公里,上海首条燃料电池公交线路在嘉定上线。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3亿元,可比增长0.7%。

实现农业总产值9.1亿元,可比下降10.2%。

其中种植业产值7.2亿元,畜牧业产值0.4亿元,渔业产值0.4亿元,林业产值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亿元。

201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产量增幅%
粮食总产量吨43808.
8
-11.0
1、夏粮总产量吨#小麦单产公斤/亩
2、秋粮总产量吨43808.
8
5.1
#单季稻单产公斤/亩560 7.1
蔬菜上市量吨129717
.0
-0.8
生猪出栏数头2271 -88.7 家禽出栏数万只 3.7 -0.8 鲜蛋产量吨344.8 260.7
牛奶产量吨4036.9 -1.1
水产品产量吨1278.0 1.0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着力构建乡村振兴“1+X”政策体系。

完成区村庄布局规划优化调整,出台《嘉定区保留保护村村民住房更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实施农民住房更新和村庄平移归并。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悦华亭”项目正式启动,向阳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完成全区6398户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加快发展,粮食功能区、蔬菜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区”划定方案基本完成。

农村发展更有活力,完成4个街镇镇级产权制度改革,“村账镇记”“村资镇管”“村财镇理”全面实施,完成8家集体园区开发平台公司认定,村级经济自我“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工业、能耗和建筑业
工业产值保持低位增长。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044.1亿元,同比增长1.7%。

其中,汽车产业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4405.9亿元,同比增长0.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9%。

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60.3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汽车零部件业实现工业产值2122.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占全区属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4%。

2010-2018年嘉定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及增幅
经济效益维持小幅增长。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381.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8.6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655.6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属地利润总额295.3亿元,同比下降2.3%。

实现汽车产业利润总额544.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汽车零部件利润183.7亿元,同比下降6.1%。

至年末,全区亏损企业249家,亏损面21.4%。

工业产品产销率100.5%,比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嘉定“智能制造”品牌全力打响。

2018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058.4亿元,可比增长8.0%,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7.5%,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119家四大新兴产业共实现产值450.9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高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2个百分点,占全区属地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2.0%,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962.3亿元,同比增长2.9%,占属地工业产值52.2%。

2018年嘉定区规模以上四大新兴产业产值
规模以上四大新兴产业产值
450.
9
16.912.0
#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41.5 9.7 1.1
集成电路及物联网217.3 22.4 5.8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

111.4 19.8 3.0 智能制造及机器人80.7 4.2 2.1
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能耗121.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6%;实现单位产值能耗0.04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4%。

用电总量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单位产值电耗0.012万千瓦时/万元,同比下降2.0%。

用水总量3236.7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9%;单位产值水耗1.144立方米/万元,同比下降4.5%。

121家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总量80.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5%。

全年淘汰劣势企业202家,节约标煤6.9万吨,腾出土地1443亩。

建筑业产值增长较快。

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7.5亿元,可比增长4.7%。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6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3.2亿元,同比增长18.6%。

其中,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分别实现产值127.9亿元和23.7亿元,同比增长19.7%和21.1%。

全区建筑业企业工程施工个数2665个,同比增长63.9%。

其中,本年新开工个数1642个,同比增长57.9%。

工程竣工个数1661个,同比增长
76.3%。

四、批发和零售业
线上线下商业联动发展。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410.5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属地商品销售总额3383.8亿元,同比增长4.7%。

实现汽车产业销售3952.0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61.6%,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销售额1489.5亿元,同比增长12.9%。

实体商业布局不断优化。

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先后落地,中信泰富万达广场开业运营。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6亿元,同比增长15.3%。

其中,电子商务实现零售额753.7亿元,同比增长24.1%,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0个百分点,占全区零售总额的62.6%,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

已开业经营的14个商业综合体和2条商业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8.1%,占全区零售总额的5.7%,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嘉定区商品销售总额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走势图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1.1亿元,可比增长9.4%。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3亿元,同比增长15.4%;出口函件583万件,进口函件2132万件;出口普通包裹8.9万件,进口普通包裹2.5万件;投送各种报刊杂志3343万份。

公共交通更趋便利。

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公交枢纽网络日渐成熟,轨交11号线嘉定段进出站客运量9533.9万人次,同比增长4.3%;轨交13号线嘉定段客运量3841.8万人次,同比增长4.7%。

年内,本区公交企业共新增81辆公交车,报废更新44辆公交车,现有营运车辆815辆。

公交候车亭1336座,公交线路115条,本区82条,营运线路长度1275.3公里,区内通公交道路总长度666.5公里,区内公交线路客运量达7087.4万人次。

全区现有投入营运区域性出租汽车617辆,客运量1006.6万人次。

电信宽带及IPTV用户不断增加。

年内实现电信业务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4.5%。

电信CDMA移动用户新增18万户,同比增长41.7%。

宽带用户达到
36.4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3.4万户。

IPTV用户规模达到23.8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3.8万户。

固定电话用户34.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9.7万户。

旅游目的地建设持续推进。

全区上下牢抓旅游安全,增强服务意识,放大宣传能级,在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年共接待游客1866万人次,同比下降0.7%;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14.6亿元,同比增长13.7%。

全区星级宾馆6家,客房数1115间,出租率59%。

旅行社68家,全年接待游客638万人次,同比增长0.4%。

A级旅游景点7家,其中4A级景点5家,3A级景点2家,全年接待游客999万人,同比下降1.3%。

六、金融业
金融市场要素配置效率有效提高。

上市挂牌企业总量再获突破,年内,天永智能上交所成功上市,全区累计上市企业数达到16家;新增股权托管交易及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累计达到299家。

产融合作成效加速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成功对接31家银行或金融机构、汇聚89种金融产品,实现1098家企业注册登记、发布融资需求32亿元,并有73家企业成功授信,获贷款支持超5.8亿元,其中无抵押信用类贷款占比高达六成;小贷公司业务有序开展,13家小贷公司累计放贷559.5亿元;全区投资基金总量达到52支,总规模668.9亿元,累计投资项目808个,“嘉定创投”品牌效应持续放大,资本撬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银行存贷款保持稳定。

至年末,全区统计范围内银行网点数162个,银行存款余额2885.9亿元,较年初增长5.5%,其中,单位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分
别为1504.5亿元和1381.4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6%和10.1%;银行贷款余额1413.3亿元,较年初增长2.6%,其中,单位贷款816.7亿元,较年初减少1.7%。

2018年嘉定区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银行存款余额2885.9 5.5
#单位存款1504.5 1.6
居民储蓄存款1381.4 10.1
#定期储蓄709.0 -5.0
银行贷款余额1413.3 2.6
#单位贷款816.7 -1.7
个人贷款596.6 9.1
#个人住房贷款451.0 7.9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仍呈下降态势。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80.2亿元,同比下降6.3%。

其中,完成民间投资156.0亿元,同比下降11.2%,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0%,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9.5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65.7亿元,同比下降1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0.7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42.6亿元,同比下降11.7%,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分别完成投资27.7亿元和14.1亿元,同比增长78.2%和33.2%。

2011-2017年嘉定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民间投资额及增幅
房地产销售降幅有所收窄。

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96.8亿元,可比下降2.1%。

全区房屋施工面积104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0%。

房屋新开工面积16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1%。

房屋竣工面积28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8%。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3%,较去年同期收窄16.9个百分点;实现销售额332.1亿元,同比下降18.3%,较去年同期收窄18.7个百分点。

待售面积33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2%。

全年动迁安置房、宅基地置换建设投资7.1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住宅投资5.3亿元,同比下降12.5%。

动迁安置房施工面积9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0.1%;房屋竣工面积5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7%。

八、市政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
重大工程建设平稳有序。

沪通铁路、轨交14号线、S7公路建设进展顺利,陈翔路地道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环城河步道全线贯通,区建筑垃圾、湿垃圾两个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开工。

城市综合防护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完成国际汽车城联圩工程,建成8个应急避难场所。

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保持较高水准,探索推行“街区长制”,积极开展美丽系列创建。

《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面实施,“美丽家园”行动完成各类旧住房改造8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改造420万平方米,创建“美丽楼道”158个。

公共事业服务水平稳定良好。

全年自来水用水量16691.6万吨,同比增长1.2%。

其中,居民生活用水9223.9万吨,同比增长5.4%。

全区用电量10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其中,居民生活用电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

全区天然气用气量32926.6万立方米,同比下降0.4%;液化气用气量28951.5吨,同比下降2.5%。

九、对外经济
扩大开放举措深入落实。

全年外商投资总额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合同利用外资25.4亿美元,同比增长63.5%。

其中,第二产业引进大项目10个,合同外资额1.1亿美元;第三产业引进大项目66个,合同外资额22.4亿美
元。

累计批准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00家,合同利用外资6.1亿美元,占总额的20.7%;累计批准增资项目110个,合同利用外资19.2亿美元。

全区到位资金6.7亿美元,同比增长24.7%。

进出口增长幅度趋同。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7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

其中出口总额701.0亿元,同比增长6.9%;进口总额771.8亿元,同比增长6.2%。

机电产品出口和进口额分别为451.9亿元和451.3亿元,同比均增长6.0%。

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额490.6亿元,占出口总额的70.0%;加工贸易207.3亿元,占出口总额的29.6%;其他贸易3.2亿元,占出口总额的0.4%。

按出口国别地区分,出口额位列首位的是北美洲,进口额位列首位的是欧盟。

2010-2018年嘉定区外贸进出口情况
十、教育
嘉定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全力提升嘉定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要求,持续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任务,持续完善教育功能体系构建,持续提升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品质,推动教育向更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年内新开办上海大学附属南翔高级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嘉定区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4所公办学校。

至年末,全区拥有学前教育机构88所、小学42所、中学44所。

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7994人,小学在校学生48749人,初中在校学生24385人,高中在校学生7119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4079人,特殊教育、专门学校在校生177人。

其中民办随迁子女小学9所,在校学生5174人。

全区高中阶段录取率达99.57%;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均为100%;3~6岁幼儿入园率为99.9%。

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1960人,全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培训总量达到143万人次。

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2018年建成小剧场15个,室内体育馆2个,室内游泳池项目1个,创新实验室15个,图书馆17个,安全教育共享中心18个,共68个项目。

2018年我区中考合格率达到96.1%,其中中考600分以上101人,比去年提高41.6%;高考自招上线率达到27%;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本科及以上上线人数共1462人,上线率为90.1%,较上年提高0.7%。

交大附中嘉定分校本科上线率100%,嘉定一中、嘉定二中本科上线率均达到98%以上。

十一、科学技术
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扶持力度,新增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1家,全区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达207家次。

组织推荐438家企
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可超1000家。

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申报91项,获市高转自主创新十强项目1个,百佳项目12个,2人获市高转项目先锋人物。

149个项目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立项。

申报2019年市科技计划人才项目22项。

2018年末,全区市专利工作试点示范单位增至94家。

全区专利申请总量13710件,专利授权总量9127件。

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86项,合同总成交金额38.9亿元。

创新服务完成区行政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大厦科委部门综合窗口建设,实现了科技项目的“一口”咨询的目标,指导企业项目申报10198家次。

创新创业载体进一步丰富。

年内,新入库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新立项市“三化”众创空间引导培育项目3家,各级众创空间(含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52个,提供39.6万平方米孵化空间,有8684家创业企业入驻孵化空间创业。

院地合作进一步深化。

上海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牵头的张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集聚区二期重大项目,聚焦专业技术转化平台建设,上海工研院8英寸MEMS研发中试线完成量产客户导入14个,温度传感器产品累计出货超过350万颗。

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已完成安装及设备调试等工作,联合北京市器检所积极推动检验检测工作。

区级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39项,立项31项,其中与驻区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立项17项,驻区科研院所创新溢出效应进一步放大。

十二、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基础设施
电子政务应用技术持续深化完善。

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光纤网络全覆盖,接入单元达1721个,接入用户达22044名,实现全区统一安全管理; 智慧政务平台应用不断推进,日均在线人数9452名,移动用户数达6372名,嘉定移动办公平台微信服务号正式开通;政务平台累计发布工作记实691.4万条、政务短信9043.3万条、专送件291.1万件;智慧政务云计算中心规模不断完善,政务云平台建设完成,目前共承载全区各类网络设备1721台、服务器234台、安全设备89台、存储系统5套、虚拟机345台,政务云主机120台,运行全区业务系统132个,总体上云进度已超50%,形成了我区政务信息系统“硬件集中、云端共享”格局。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不断扩大。

全区家庭宽带覆盖用户总数达91.6万户,覆盖率达100%,实际在网用户总数达44.6万户,同比增长2.0%;全区范围内,“光纤到户”覆盖家庭用户总数达87.8万户,实际在网用户数达43.6万户,家庭光纤最高宽带速率可达1000Mbps;全区累计建成并开通4G移动通信宏基站物理站址1645处,累计建成4G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1245处,极大提升了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能力;全区在网手机用户总数达259.3万户,同比增长7.8%,其中4G手机用户数达221.2万户,同比增长34.4%。

十三、文化、广播和电视
全力打响嘉定“文化享受”品牌。

年末全区共有区级图书馆2个,镇(街道)级图书馆12个,村(居委)图书室252个,24小时街区智慧图书馆5个,“百姓书社”100家,“农家书屋”110家、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电子阅览室6家,“周末书房”1家,新建延伸服务点“我嘉书房”24家。

全区藏书301.6万册,其
中区图书馆藏书168.9万册,新购图书14.4万册,新办读者证0.9万张,读者到馆数198.7万人次。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我区以全国东部第一的高分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通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中期评估。

挂牌成为全国第4家“中国曲艺名城”;完成全区252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达标验收。

开展嘉图讲座65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4万场,参与市民超278.4万人次。

制作嘉定800周年宣传片,6集系列专题片《嘉定八百年》在上视播出;全区现有影院23家,影厅156个,座位数22198个,放映电影30.6余万场,观众人数528万余人,实现票房收入1.9亿元;上海保利大剧院共完成演出388场,实际上座率67%。

广播电视影响力不断扩大。

全年电视新闻共播发新闻稿件3078条,其中央视录用7条,上视录用1171条,上视通联用稿综合排名位列郊区台第1名。

广播新闻共播发新闻稿件5730条,被上海电台990早新闻采用59条。

3月15日起,嘉定区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正式与“嘉定发布”“嘉定报社”微信号合并,成立全新区级新媒体“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全年共向“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发送推文345篇。

十四、卫生和体育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新增仁济、东方肝胆区域医联体,中心医院二期、江桥医院等项目顺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评价保持全市前列,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评审和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审。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
机构367个,其中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9个,病床4023张。

区内卫生技术人员881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93人,注册护士3893人。

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分中心2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4家,市级标准化村卫生室38家。

全年完成诊疗1176.6万人次,出院13.6万人次,区级医院住院病人施行手术8.4万人次。

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427.4万人次,同比上升0.7%,门诊人次占全区总门诊量达42.3%。

分级诊疗的成效逐步显现。

至年末,全区共建立家庭医生团队277个,覆盖辖区所有村居,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60%。

通过“1+1+1”转诊市三级医院病人101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1”签约居民共上转5022人次。

签约居民组合内就诊率达75.4%,社区就诊率52.6%。

截至年底,开展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7425人次,居家护理服务老人3292名,共开展居家护理服务20.2万人次。

体育事业扎实推进。

新增体育场地24.6万平方米,举办、承办各级各类赛事1422项,参与市民达到19.2万人次,市运会成绩实现历届新高。

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2559片,总面积642.6万平方米,全年体育彩票收入20898.2万元。

公共体育设施年开放率保持100%,符合开放条件的55所中小学全部向社区开放。

全民健身综合平台服务市民,全年发放全民健身卡1.3万余张,现场刷卡使用近190万人次。

2012-2017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连续六年位居全市前列。

十五、人口、人民生活及就业
人口规模略有扩大。

至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58.89万人,较去年增加0.71万人,同比增长0.4%。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68.71万人,较去年增加0.43万人,同比增长0.6%;外来常住人口90.18万人,较去年增加0.28万人,同比增长0.3%。

全区户籍家庭户数24.4万户,户籍人口64.1万人,同比增长2.5%。

其中女性31.9万人,同比增长2.4%。

全年户籍出生人口4349人,粗出生率6.87‰,其中,女性出生人口2312人。

户籍死亡人口5224人,死亡率8.25‰,其中,男性死亡率8.71‰,女性死亡率7.79‰,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92‰。

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据抽样调查,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45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去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就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荣获市创业型城区“创建先进城区”称号,成功举办区第十三届职业技能竞赛。

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778人,控制在指标范围5200人以内;帮助引领创业650人,其中帮助引领35岁及以下青年大学生创业441人;帮助24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新增就业岗位27465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236人;建成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7家、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4家、创业见习基地39家、高校创业指导站4家;安置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共1459人,实现100%安置就业;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7303人次;发放市、区两级各类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基金)5.7亿元。

高质量落实市级就业创业政策,完善升级区级促进就业政策。

以“乐业上海”和“海纳百创”服务品牌为引领,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居委)“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强化本区就业创业特色服务品牌建设。

平稳推进公益性劳动组织转制工作, 原组织中的5537名从业人员全部实现安置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