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噻吩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结构单元的合成【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点:本研究的合成方法简单,分离提纯容易,产率高。
2
利用简单的步骤合成二甲基苯并噻吩,将有利于合成更多性能优异的有机半导体 材料,从而推动其在有机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利用简单的四步反应合成二甲基苯并噻吩。 研究内容:邻二甲苯在低温下双溴化,然后通过比较便宜的 2-甲基-2-羟基-3-丁炔 进行 Sonogashira 交联偶合反应,得到带炔醇键的化合物,再在强碱作用下回流脱去端 基得到炔化合物,进一步插硫关环得到二甲基苯并噻吩。
Br
Na2S, NMP, 190oC
S
4
5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二甲基苯并噻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结构单元,利用简单的溴化及
Sonogashira 交联偶合反应得到含相邻炔键和溴的芳香化合物,在硫化钠的作用下插硫
关环,从而得到二甲基苯并噻吩。对二甲基苯并噻吩可以进行多种修饰从而得到性能
优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
Br
Br 2
Pd(PPh3)2Cl2, CuI, THF
(Et)3N, reflux OH
Br HO
3
2010.12.06—2010.12.20 化合物 3 的合成、纯化与表征;
Br H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aOH, toluene, reflux, 3h
3
Br 4
2010.12.21—2011.1.15 化合物 2,3 放大量及化合物 4 的合成、纯化与表征;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整体研究方案按照图 1 所示实验路线进行。具体研究进度如下所示: 2010.11.01—2010.11.15 化合物 2 的合成、纯化与表征;
1
Br2, 0oC 1
Br
Br 2
2010.11.16—2010.12.05 化合物 3 的合成、纯化与表征;
目前报道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主要是基于芳香苯环和含硫、硒、氮等杂原子的五元 芳香杂环形成的大共轭结构体系。通常利用更大的结构单元如萘、蒽、并二噻吩、并 三噻吩、苯并噻吩等来合成新型的有机半导体材料。这些芳香环单元以不同的结合形 式形成了结构不同、性质各异的半导体材料。其中,苯并噻吩是一类重要的合成结构 单元,利用其噻吩环的活性可以合成很多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然而,当噻吩环的 α-位和β-被占用时,苯并噻吩便很难进行修饰。如果在其苯环上引入双甲基,便可 以进行多种修饰,用其合成更多的性能优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然而,目前有关二甲 基苯并噻吩的合成很少报道,且难以获得,因而限制了其在有机半导体材料合成及光 电器件方面的应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苯并噻吩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结构单元的合成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有机光电器件以其成本低廉、大面积和可弯曲而被广泛关注,尤其是液 晶和有机光电器件等可用于移动电子器件的显示部分。相对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材料 和碳纳米管,有机材料具有易于通过分子裁剪调控材料性能,器件制备温度低,和柔 性基底相容,可用于大面积显示领域等突出优势。尽管目前部分有机半导体材料其光 电性能已达到实用化程度,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要想真正实现工业化应用,发展 新的性能更好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仍然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本研究拟采取以下实验路线,见图 1。邻二甲苯在低温下溴化,然后用比较便宜的
2-甲基-2-羟基-3-丁炔,在 Pd, Cu 催化剂作用下在碱性溶液中进行 Sonogashira 交联偶
合反应,得到带炔键的化合物 3,再在强碱作用下回流脱去端基得到炔化合物 3,进一
步插硫关环得到 5,6-二甲基苯并噻吩。
Br2, 0oC 1
Br
Br 2
Pd(PPh3)2Cl2, CuI, THF
(Et)3N, reflux OH
Br HO
3
NaOH, toluene, reflux, 3h
Br
Na2S, NMP, 190oC
S
4
5
图 1. 5,6-二甲基苯并噻吩的合成路线
四、参考文献
Symp. Proc. 2003, 771, 169. 6. Menard, E.; Podzorov, V.; Hur, S. H.; Gaur, A.; Gershenson, M. E.; Rogers, J. A. Adv.
Mater. 2004, 16, 2097. 7. Yamamoto, T.; Takimiya, K. J. Am. Chem. Soc. 2007, 129, 2224. 8. Ling, M. M.; Bao, Z. Chem. Mater. 2004, 16, 4824. 9.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分子电子学研究进展[1] 10.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其集成电路研究进展[1] 11.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1]
Phys. Lett. 2003, 83, 3504. 4. Zeis, R.; Besnard, C.; Siegrist, T.; Schlockermann, C.; Chi, X.; Kloc, C. Chem. Mater.
2006, 18, 244. 5. Kelley, T. W.; Muyres, D. V.; Baude, P. F.; Smith, T. P.; Jones, T. D. Mater. Res. Soc.
1. Heilmeier, G. H.; Zanoni, L. A. J. Phys. Chem. Solids. 1964, 25, 603. 2. Dimitrakopoulos, C. D.; Malenfant, P. R. L. Adv. Mater. 2002, 14, 99. 3. Podzorov, V.; Sysoev, S. E.; Loginova, E.; Pudalov, V. M.; Gershenson, M. E. A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