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阐述了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影响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加强品种技术研究、加强水稻高产创建、加强布局统筹规划、开发生态稻作体系、建立健全合作组织等发展对策,以为宿迁市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对策;江苏宿迁

宿迁市是粮食生产大市,种植水稻是宿迁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宿迁市优质稻生产受到重视,优质稻米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很大提高。而进一步利用和扩大优势,提高优质水稻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宿迁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位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71.2 m,最低点海拔 2.8 m。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2 ℃,极端最高温度40 ℃,极端最低温度-23 ℃。年均降水量910 mm,但降雨分布极不均衡,其中70%的雨量集中在6—9月,年均日照总时数2 291.6 h。该市土壤主要有黄潮土、黄褐土、砂礓黑土等,pH值7.2~7.5,经长期农业耕作,多为农田土壤,耕作层厚度30 cm左右,有机质含量 1.12%~1.50%,全氮含量为0.048%~0.089%,全磷含量0.1 mg/kg左右,速效钾含量150 mg/kg左右。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 km。京沪高速、宁宿徐高速、徐宿淮盐高速以及新长铁路、宿盐跌路、205国道、245省道、305省道穿境而过。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 km,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 km,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60 km,空港优势非常明显。宿迁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十五”以来以“两湖”(洪泽湖、骆马湖)、“四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沭河)为骨干的排灌水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提高,全市大力打造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品牌农业,农业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至2008年年底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分别达到249、132和16个。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87.5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3万hm2,粮食总产量355.9万t,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0万hm2,总产量165万t,优质粳稻播种面积接近11万hm2,产量接近8 250 kg/hm2,总产达90.7万t。平均总产值10 440元/hm2,远远高于其他农作物,水稻生产在宿迁市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宿迁市水稻生产产业现状

1.1产业化布局已经形成

宿迁市地处苏北淮河流域,处于南北交汇地带,土地资源丰富,优质稻商品基地建设初步成型,生态农业基础和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是我国优质稻主产区。不但

交通十分便捷,而且温、光、水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具有较好的区域优势。2004年宿迁市委市政府就明确将该市水稻划为三大主产区:一是沂河北中熟中粳稻主产区;二是洪泽湖周边中熟中粳稻主产区;三是沭阳沂河以南、宿豫大运河以东、泗阳运河以北杂交籼稻优势产业区;加快宿迁市优质稻米生产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的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又把“压籼扩粳”提到发展水稻生产的重要议事日程,粳稻优质化生产的步伐明显加快。

1.2无公害大米发展迅速

宿迁市委市政府以“强农富民”为发展目标,坚持“绿色农业,生态家园”的发展战略,尊重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辖3县2区均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是著名的“杨树之乡”、“绿色氧吧”。建成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339 km2。其中洪泽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全省第1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个湖泊(洪泽湖和骆马湖)水质清澈,灌溉着这个著名的鱼米之乡。目前,宿迁市通过认定的无公害水稻产地172个,面积20万hm2,无公害产品98个;通过绿色食品认定的稻米加工加工企业16个,主要产品64个,绿色水稻生产基地9.73万hm2。成功打造“蟹园”、“高墟”、“湖清”、“麦华”等知名品牌,开展超市连锁化经营,宿迁稻米品牌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其中泗洪县蟹园米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蟹园”牌大米已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农场转换证明,蟹园牌大米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允许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并获得2002年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会十大金奖产品证书,中国粮食协会授予“放心米”称号。并在苏果超市连锁销售,受到广大市民的亲睐。

1.3良种良法配套

宿迁历年来重视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自2000年以来农业部门把主要的优质品种与主推的技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到千家万户。特别是近年来在水稻良种补贴、农业3项工程、粮食丰产工程以及水稻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大力资助下,水稻品种实现了由单一高产向高产、优质多抗等方向转变。粳稻主推品种以徐稻4号、徐稻5号、泗稻12号、武运粳21等品种为主,杂交籼稻以推广II系列品种为主。这些推广的品种品质都达到国标3级以上,为宿迁市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前提保证。

总结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栽培技术,明确水稻水稻旱秧精确定量、栽插基本苗的精确定量、肥料运筹的精确定量以及水浆管理的精确定量等具体操作规程。将其归纳为“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十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全市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影响宿迁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2.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水平低

宿迁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虽然经过多年的农业综合

开发,但农田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是很强。全市还有13万hm2中低产田急待改造。基础条件薄弱,严重制约我市优质水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1-2]。

2.2企业加工能力弱,带动作用低

从产业化的内涵上讲,农业产业化,即是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从宿迁的实际情况来说,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该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瓶颈和关键制约因素。宿迁市2009年水稻总面积20万hm2,总产达165万t,稻米加工企业接近350个,但年生产能力2万t以上的重点加工企业19个,年加工能力仅50万t,只占全市水稻总产的30%左右。

2.3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档次低

一是缺乏食味性好的优质品种。近几年来,宿迁市虽然加大水稻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水稻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但多数品种在适应性、抗病性、商品性和适口性等方面特别是食味性方面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生产的优质稻米难以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的需求。二是水稻安全生产技术不配套。由于宿迁水稻生产以农户为经营单位,生产规模散而小,在水稻优质生产方面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稻米中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现象较普遍,从而影响水稻整体质量的提高。

2.4产业链松散,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是一种松散型关系,“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机制未能很好实施。企业没有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农户没有赖以闯市场的加工企业,企业和农户之间缺少生产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沟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部分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的涉农部门,没有及时把良种良法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广泛推广,没能真正参与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工作[3]。

3宿迁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3.1加快科技创新选育良种

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育种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品种资源丰富,育种基础较好,“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先后育成泗稻9号、10号、11号和12号。国审水稻新品种泗稻12号自2008年通过审定以来,已经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推广17.3万hm2。1996年审定的泗稻10号现在仍然是江苏新洋农场有限发展公司和淮安神农米业作为有机稻米开发的主体品种。近年来水稻育种课题组调整育种思路,把品质育种摆在第1位,兼顾高产和抗病。今后要加大优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的力度,采取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加强优良变异类型选择与鉴定的力度,通过高产与抗病相结合,高产与优质相结合,培育出株型合理、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选育的新品种品质要达到国标优3级,产量比现有的主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