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种。要选择节间盘和芽口突出,略带紫褐色,无腐烂病变的苓种;不要凹陷的芽子、玉嘴苓种。每根苓杆可剪成6—9个苓子,苓子按茎杆大小和部位分级,各级苓子要分别栽,出苗和生长才整齐。
二、选田。宜选两年以上未种过川芎,土层深厚、排灌方便、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以选大泥田最好,油沙田、二沙田、二泥田次之,冷沙田、黄泥田、下湿田、白鳝田不宜栽种。
三、两段育秧法。为了因种中稻而不影响川芎的正常生长,可采用两段育秧。即在立秋前后把苓子密植于苗床内,待中稻收获后,再移栽于大田。苗床的做法:每分田撒施5—6斤定根壮苗肥和100—300斤腐熟农家肥及1斤毒蛄净或呋喃丹,翻地混入土中,浇足水,保持土壤湿润,闷1—2天即可栽苓子。
四、栽种。直接栽苓子应选在大暑开始、立秋前后最好,最迟不能超过处暑。
厢宽1.5—1.6米,沟宽和沟深30厘米,厢面要挖松整细,并做成鱼背形(近年有的农户栽板田川芎或“穿林”播种)。株行距9×5寸,沟深2—3厘米。每沟栽8个苓子,苓子应斜放沟内,轻轻按入土中,节间盘上的芽嘴向上或向
侧,入土不宜过深过浅。行与行之间的两端各栽两个“封口苓子”,每隔10行再栽一行10余个“扁担苓子”,以作补苗或挖“抚芎”之用。每亩用种100—120斤。栽种后,每亩用细土粪混合草木灰(腐熟的),每个苓子一把,盖住苓子的节盘,然后在厢面再盖一层稻草,以防暴晒和暴雨。
五、田间管理。(1)补苗:发生缺苗应及时补苗,要阴天带土移栽,补后及时每桶水加一两定根壮苗肥浇定根水,成活率才高。(2)中耕除草:栽后15天后浅中耕,或用除草灵1号等喷雾除草。第二年1月中、下旬,应扯去枯黄的苗子,然后垒土,保护根茎过冬。(3)追肥:一般2—3次。第一次,栽后15天,每桶水加一两定根壮苗肥(每亩5—6斤)和一档档猪粪水追提苗肥或复合肥;再用腐熟的细渣肥加油枯或钾、锌、硼肥等距根部3寸远丢施。第二次施肥应在霜降前进行,这种前期集中追肥的方法,能够促进根茎在当年就长得较大;但霜降至收获的7个月内不施肥,往往不能满足川芎后期所需养分。因此,对苗差地瘦的田块增施一次春肥(2月底3月上旬)。
在刚刚封林时和第二年4月中旬各喷施一次川芎块根块茎膨大素,可控制苗高,促进根茎膨大,提高产量。
六、病虫害防治。1、根茎腐烂病:产生原因多与种蝇、线虫、根茎菌类病种及雨水过多、排水不良、土壤过湿板结,连作,钾、硼、锰、锌等微量肥料缺乏等有关。在整个生育
期都可发生。其病症是根茎内部腐烂,变成黄褐色的水漩状,又稀又软又臭;而地上部分叶片逐渐变黄枯萎死亡,病株东一株西一株不成片。防治方法:立即拔掉病株;由于此病发生的原因很多,所以应虫病兼治2—3次;2、白粉病:发生在7—10月,叶片背面及叶柄布满白粉,使叶变黄枯死。农药防治:粉锈宁、托布津、百菌清、多菌灵等,加健壮素防治;3、叶枯病:发生在4—7月,叶上产生褐色不规则斑点,使叶片焦枯。农药防治:多抗霉素、菌毒克、贝林等加健壮素治疗2—3次。4、川芎茎节蛾:各代幼虫从心叶或叶鞘处蛀入茎杆,咬食节盘,造成缺苗。防治方法:栽种前,用药剂浸种。发生后可用辛硫磷、快虫杀、稻田杀虫剂等防治;
5、金电子(老母虫):在9—10月咬食川芎幼苗。农药防治:用90%敌百虫灌窝。
总之,川芎要获得高产,就必须做到按时栽培,全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