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海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上海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

作者:李韵燕

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22期

[摘要]以实地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杨浦区内养老服务的供需情况做了调研,发现当前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与养老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对此,我将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老龄化;养老机构

一、老年人的需求分析

1.低龄、健康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60岁至69岁老年人口占户籍老年人口近60%,这部分老年人大多数身体状况较好,其养老需求主要集中在精神文化方面,主要需要社区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老有所乐、老友所为、老有所学。

2.中、轻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对居家照护的需求。社区中有比重不小的中度和轻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年龄段主要是70岁及以上),这一部分老人自理能力差,社会活动少。一方面这些老人从情感上更愿意留在家中,另一方面当子女不在身边时,老人面临生活困难,亟需社区提供专业的居家照护服务。

3.高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对机构照护的需求。杨浦区的高龄老人人数及占比一直位列全市中心城区首位。而高龄老年人大多身体状况较差,甚至有重度失能失智的情况,无法依赖家庭照料。对于这部分老人,必须为其提供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等机构专业的照护服务。

二、养老服务现状与养老服务需求的差距

(一)养老机构供给能力不足

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中建设难度最大、供给能力最不足的是养老机构。目前,全区56家养老机构,核定床位数8358张,相对于老年人口的增速和养老需求,可以说“一床难求”,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社会办机构占比大,公办机构相对不足。二是租赁房屋办院的机构占多数,存在不确定因素。三是“十三五”继续面临床位建设压力。

(二)社区养老服务整合力度不够

目前,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较为多样:一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十助”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化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实施“老伙伴”计划,建立了一支由100名专职关爱员、360名助理关爱员和5100名老年志愿者组成的关爱员队伍,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问候、健康指导等家庭

互助服务。三是在6个街镇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为老服务品牌。这些项目的运作对老人居家养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还有一些不足,首先是项目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要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其次是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分散化、碎片化,服务项目的整合度还不够。

三、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

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每年养老床位建设任务,不仅要靠政府,更要依靠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现有的扶持政策主要是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补贴标准多年来没有调整过,而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每年都在上升,政策的扶持引导效应在减弱,建议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强。

(二)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挖潜可用房源,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推进新增养老床位建设。二是因地制宜,加快“长者照护之家”社区嵌入型小型化养老设施建设,为增加养老床位做贡献,为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打基础。三是进一步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确保“十三五”末,全区建成更多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助餐点街镇全覆盖;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居委全覆盖。

(三)进一步深化老年宜居社区建设

一是试点建设持续性照料社区。建议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社区开展持续性照料社区试点工作。同时,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居家系统,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输至信息系统,实时监测老人的居家安全情况。二是开展贯穿全年的社区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可以借鉴往年的成功经验,推出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歌咏比赛和曲艺展演等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三是培养居家养老合格供应商。制定合格供应商准入标准,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四)进一步强化养老机构服务管理

一是探索养老机构分类定价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保基本类养老机构入住轮候机制,规范养老床位的收费及入住标准。二是引入并完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信息系统,实现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信息化对接,为老年人更为便捷、高效的匹配为老服务项目。三是开展养老机构的星级评定,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管理水平,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五)加强养老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议实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储备培养计划,与专业院校合作,通过定向招录、委托培养等方式,储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养老服务高端人才。扩宽护理员的教育培训渠道,开展各类减压活动,缓解职业压力。

作者简介:李韵燕(1984-),女,上海人,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