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第节课
课型:
课题: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认识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2、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增强其关心环境、呵护自然的责任意识。
3、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了解其意义;熟知常见元素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
出化学式,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
4、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空气作为学习的切入点,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组成的欲望,而且能结合生活实际去关注空气质量,提高关爱自然的责任意识。本单元还在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基础上了解化学式及其相关计算,最后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本单元出现了很多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知识点,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以及符号周围的数字等表达意义的不同。关于氧气的制法和性质,,应该按照“制取→性质→用途”的模式将知识系统和深化。学习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让学生知道水分解的产物,认识分解反应,鉴别氢气和氧气;
2.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空气的成分,进一步形成物质的分类观。
2、能设计实验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从中学会测量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含量的方法。
难点:在测定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实验中,会进行误差分析。
实验准备:多媒体、铜粉、硬质玻璃管、橡皮塞、量筒、酒精灯、铁架台、气球、注射器、广口瓶、双孔塞、燃烧匙、烧杯、酒精灯等。
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活动意图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展示】生活中利用空气流动产生动力的图片
【情境导入】同学们!无论是空中轻盈的“舞者”、搏击长空的雄鹰还是茫茫海上的那叶扁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博大和生命的坚强!请大家告诉我是什么让他们成功地到达了幸福的彼岸?
生:(兴奋、激昂的)大风!空气!气流!……
师:确切地说是:空气的流动。提到空气,我们很熟悉,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它,你知道空气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吗?
生:沉思
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板书课题)利用图片强化感官刺激,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开课设疑,牵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74页内容,三分钟后回答问题:干燥洁净的空气的成分有哪些?其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拿起笔在知识点上圈记,自学时尽可能出声地读出教材内容!
生1:干燥洁净的空气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生2: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稀有气体占21﹪
二氧化碳占0.94﹪,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师:总结(空气是一种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二、空气成分的发现
师:请大家看课本76页“多识一点”内容,三分钟后请你告诉我:
1、相较氧气而言,氮气的化学性质有何不同?
2、简述拉瓦锡是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通过了解空气成分发现史,你有何启发?
必要时大家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展示。
师:激励评价。
师:总结【展示】幻灯片
根据混合气体中氮气的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作为切入点,使氧气与其他固体物质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反应,转化成不占体积的另一种固体,根据反应前后体积变化来测定氧气的含量。通过了解空气成分发现史,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勇于质疑、不懈探索的奉献精神。学生在自学要求学生出声读、圈记,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增强学习效果,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里提出“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来强化学生物质的分类观。
了解利用拉瓦锡实验原理,理清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思路。为下一环节做好知识准备。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课中练习】幻灯片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中,你认为下列反应可以作为替代药品的是()。
A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无色气体)
B 镁+氧气→氧化镁(白色固体,但有少量淡黄色固体出现)
C 铜+氧气→氧化铜(黑色固体)
D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点拨】木炭会和氧气反应,但会产生气体,实验不会成功;镁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C 、D正确,但要足量。利用的化学反应式可以具体地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实验的原理,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避免了认知疲劳。
探究释疑反思评价
【过渡导入】同学们,在科学家的智慧启迪下我们获得了测定混合气体中某一种气体组分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踏着前人探究的足迹,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5“实验探究”内容,利用本组的实验材料完成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生:小组内完成实验探究。
师:巡视,必要时给予指导。
实验装置图
师:【展示】幻灯片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报告
测定原理对“实验探究”的反思和评价一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失分率较高的考点。究其因,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透彻;实验设计思路模糊;对实验探究缺乏反思评价的习惯,缺少问题意识等。
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真知,提高化学“实验探究”素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多媒体
实验操作产生后果对测量结果的
影响
装置气密性不好
铜的量不足
装置未冷却就读剩余气体
体积
加热时没有推拉注射器
【小结】
师:如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数值偏小,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生:归纳总结(必要时给予适当点拨)。
拓展提高归纳总结
【展示】幻灯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他装置
师:创新是科学探究的最佳要素,也是试验成功与否的前提和保证。图片装置中虽测定方法各异,但其原理是一致的。请大家从实验装置和药品选用的角度说出他们的共同点。
生1:都是在密闭的容器内发生反应。
生2:药品都只能与空气中的氧反应
生3:生成物都是固体……
师:激励性评价
【归纳总结】
师:竹每升一段便做一节,我想学习也是这样。下面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准备,将你这节课的收获展示给大家,开始!
生1:空气是一种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物。
生2:这节课还学了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方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气态杂质的情况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物质,根据前后体积变化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生3:还有在探究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装置气密性要好;2、加入的药品要足量;3、要使氧气和药品充分接触;4、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读数等。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善于理解,把握住实质,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