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产业竞争力正式成为经济学术界理论研究的对象。自此,国内外不断有专家学者加入到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中来,研究结果层出不穷,产业竞争力理论日渐丰富。本文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对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字: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理论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5

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由于国际竞争力的主体的多元化性、结构的复杂性和空间的广泛性,关于国际竞争力

的概念仍存在不少争议,对其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一是国家环境说,主要代表是美

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他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研究国家竞争力问题,认为国家竞争

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取决于国家环境。他根据10

个国家上百种产业发展历史研究,归纳出著名的“钻石体系”以分析国家如何在特定领域建立

竞争优势。二是生产+生产力说,代表人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的金碚博士,他对产业

国际竞争力作了详细的阐述: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

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的获得盈利的能力。这一定义在国内影响广泛。

2 传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2.1绝对优势理论

这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斯密于1776年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

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适宜其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条件,各国都生产自己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相互进行交换,那么彼此都能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2.2 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李嘉图

的“比较利益论”中,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

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使一国在两种产

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两者的不利程度是有所差别的,相比较之下总有一种商品

的劣势要相对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李嘉图实际上已经指出生产技术的差别是影响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在生产技术上处于最有力地位的产业,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在承认各国各产业间存在比较优势,而且承认比较优势对国际产业

分工的基本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下着重分析各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比

较优势理论包括四种基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资源禀赋理论、贸易新要素理论和动态优势

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其内容构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奠基石。

2.3 竞争优势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教授是研究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传统经济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都不能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因为,“在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规模经济理论

有它的重要性,但该理论并没有回答我们关心的竞争优势问题”。进而他指出:必须采用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产业竞争力问题。竞争优势有别于比较优势,它是指各国货各地区相同产业在同一国际竞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市场竞争能力。从管理学的角度,他分别提出了用以解释国家竞争力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用以解释产业竞争力的“5种竞争作用力模型”、用以解释企业竞争力的“价值链”分析方法等理论观点,形成了一个涵盖国家、产业、企业三种竞争力主体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体系。

2.4 资源禀赋理论

此理论是有瑞典经济学家俄林提出的,他认为各国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和要素利用强度的差异是国际分工的依据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还认为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有些商品在某一地区比在其他地区能够更便宜地生产出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含有大量相对比其他地区便宜的生产要素。对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学者是赫克歇尔和奥林。他们创立了要素禀赋论,该理论首先基于不同产品所用的生产要素不同的假设将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的劳动成本占其价值的份额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类是使用资本较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其次,该理论又给出四个假设条件:在不同区域生产同一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同一区域生产不同产品所使用的技术不同;在不同心产品的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相对成本必然也低,而供给量较少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较高。密集使用这一要素的产品相对成本必然也高。因此,资本富裕的国家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情况下,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实现最佳国际分工。产品的价格和要素价格在世界各国趋于统一(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

3现代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3.1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的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把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的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它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根据此定义,他们把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准则分解为10 个要点:

(1) 竞争力资产和过程是两个方面的结合;(2) 在一定的条件下创造新资产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3) 单纯依赖资源察赋的国家可能富有,但却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4) 资源贫乏的穷国可能通过高效的转换过程而变得极富国际竞争力; (5) 穷国可能比富国更具国际竞争

力; (6) 国际化是建立在引进吸收或输出扩张能力或两者兼备的基础上的; (7) 竞争是可以测度的,以划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 (8) 硬指标的周期比软指标要短; (9) 从趋势看一国越发展经济,就越依赖软指标的表现; (10) 国际竞争力是变动的,但也是可以长期保持的。基于对国际竞争力的上述理解,他们把国际竞争力分为八类要素:国内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国际化、企业管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政府管理和国民素质。

3.2“钻石模型”理论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专家迈克尔·波特是第一位从产业层面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他首先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定义方法,把产业定义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这样定义产业就可以把企业、产业和国家结合起来分析,从而为全面、正确地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在对许多国家的多种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波特得出结论说: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以下六个要素:

一是生产要素条件。生产要素可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是指一国先天拥有或不用花费太大代价就能得到的要素;高级要素是指通过长期投资或培育才能创造出来的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