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精编文档).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1、合唱艺术对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意义

合唱是儿童歌唱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开展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开展欣赏活动,激发合作的欲望;加强合唱训练,培养合作的默契;升华合唱训练,凸显合作的快乐;展示合唱效果,体验合作的成功。

2、学校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到:“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而良好的乐感是发展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合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但要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要“进入角色”,要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在歌唱过程中,对歌曲情感体验得越深刻、越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就与富有艺术感染力,歌唱者和听众也才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和熏陶。只有启发学生深入到歌曲的内涵层面去领略情感,充分重视通过情感的体验来加深歌曲的理解,才能完成对歌曲教材从感性到理性全过程的认识与掌握,从而才能唱好歌。我们的课题,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其审美意识与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高位置有一定头声色彩的童声。

3、训练学生提高听音、视唱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4、启发学生学会用思维去控制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唱出优美动

听的歌声,从而提高孩子对美的感悟和表现能力。

5、通过训练和演出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歌唱技能的研究

2、根据学生的基础选择“跳一跳,够得着”的内容的研究

3、启发学生能完美唱出歌曲的感情对于提高审美意识的研究

4、积极参加校内外合唱演出与比赛,增强表现能力和舞台经验

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1.本课题以新课标为研究宗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以行动研究为研究方法,以合唱队为研究主体,以自编的校本课程研究内容,以校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主要研究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合唱演绎水平为研究目标。

2.探讨总结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以多声部表现为载体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案例、论文等研究成果。

3.两年至少举行2次合唱比赛或表演,以活动促效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学员在一年来的学习中,有了明显的进步,音域也渐渐拉宽,听辨能力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也很默契,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学校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

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

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

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音乐教学的研讨主题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歌曲与舞蹈的整合”、“音乐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于媛媛老师执教的研讨课《红蜻蜓》试教了二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宋红丽老师和杨苗苗对《木瓜恰恰恰》异教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1、学生间的识谱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歌唱基础、合作能力和发声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学生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所造成的。

2、学生声部间的和谐与平衡还不够理想。听觉的训练还比较欠缺,学生对声音力度的控制还有待提高。

3、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还不能够很好的进入角色中,显得有些紧张胆怯。

4、教师还有待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要不断的汲取新知识,拓宽眼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