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猪的起源进化和生物学特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母猪一般 4—5 月龄达性成熟,6—8 月就可以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平均为 114 天,这 样小母猪满一岁就可以产第一胎,以后一年 2 胎,如采用早期断奶(60—3 周),可以达到 2.2—2.5 胎/年(断奶—配种—产仔泌乳—断奶计 142 天 2.5/年),母猪一般每胎产仔 8—12 头,平均为 10 头左右(我国有些地方猪种,每胎产仔多达 16—18 头),这样一头母猪若让 其后代继续不断的繁殖,5 年内可繁殖直接后代和间接后代 16000 头以上,母猪的繁殖潜力 很大,据报导母猪两侧卵巢中约有 11 万个卵原细胞,但在它一生的繁殖利用年内大约只能 排卵 400 个左右,一个情期排卵 12—20 个,实际产仔 10 个左右,直接后代 150—200 头(15 —20 胎),由此可见,母猪的繁殖潜力很大,但效率并不高,试验证明,进行激素处理,可 使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排卵 30—40 个,个别有达 80 个,在生产上也有不少报道,个别高产 母猪一胎产仔 20 多个,我国的太湖猪有过一胎产 42 头的报道。母猪的这种繁殖潜力为今后 胚胎移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速度显著提高,性成熟提前,一般 3—6 个月龄,而且一年四季发情,猪的性季节消失,一 年产一胎变成 2—2.5 胎。
第二节
猪的生物特性
猪的生物学特性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的猪品种不但有共性,又各有独特之
处,在生产实践中,我们要不断认识猪的生物学特性,并加以充分利用和改造,根据一些资
料报道,概括猪的生物学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章 猪的起源进化和生物学特性
本章学习重点: 现代猪称为家猪,家猪是由野猪进化而来。本章主要学习猪的进化史,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 哪些特性,为以后各章学习及科学及科学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讲授内容提纲: 第一节 起源和进化 一、起源 哺乳纲 偶蹄目 猪科 猪属 学名为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a) 二、野猪种类 亚洲野猪: 体躯较小 体重 100—150kg 体长 120—140cm 头骨短宽 泪骨正方形 欧洲野猪: 体躯高大 体重 200—300kg 体长 150—160cm 头骨狭长 泪骨长方形 三、野猪的驯养历史 中国:6000—7000 年 埃及:3500 年 欧洲:2000(罗马时代) 美洲:15 世纪 四、驯养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1、体躯比例 2、体重变化 3、繁殖性能 4、性情变化 5、生活习性 6、毛色变化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繁殖力高,世代间隔短 二、生长期短,发育快 三、屠宰率高,出肉率高 四、饲料转化效率高 五、杂食动物,饲料来源广 六、小猪怕冷,肥猪怕热 第三节 猪的行为学特点 1、嗅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群间 母仔 录乳 固定 性联系 缉毒) 2、定居漫游,群体位次明显(同品种体大为王不同品种则不一定) 3、聪明可爱,讲究卫生(可完成狗做技巧 马戏团一员 开关使用) 4、对饲料营养可自行平衡 本章应掌握知识: 了解猪的历史和生特学特性。
我国许多地方猪种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表现出性成熟早,发情明显,产仔多,母性强,
繁殖利用年限长,这一独特的优良繁殖性状,在 18 世纪对欧洲猪种改良已起到很大作用。 二、生长期短,发育快
猪和马、牛、羊比较,它的胚胎生长期和生后生长期最短,但生长强度最大(表!)。猪
牛羊马生长强度比较
表 2-3 猪牛羊马生长强度比较
马
0.60
50
50
340
26.30 3.44 29.75
5
猪在胚胎生长期较牛羊马短,同胎中仔猪数又多,使得仔猪在胚胎期各组织器官得不到
充分发育,先天不足,例如头的比例大,上肢不健壮,初生重小占成年体重不到 1%,各系 统器官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低,所以出生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猪出生后,为补偿胚胎期内发育不足,生后的头两个月生长发育特别快。而且饲料利用
畜 别 结合子(mg) 初生(kg) 成年(kg) 孕期(天)
体重加倍次数
胚胎期 生长期 整个生长期 生长期(年)
猪
0.40
1
200
114
21.25 7.64 28.84
3
羊
0.50
3
60
150
22.52 4.32 26.84
2-4.5
牛
0.50
35
500
28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6.06 3.84 30.00
4-5
数量大为增加,有时还是活的、怀孕的,人们就将小的、怀孕的暂时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实际上此时人们已无意识的开始由狩猪进入畜牧时代。据《礼记、月令疏》载“能执伏牺牲 谓之伏羲(伏羲当时征服野兽的意思),自古以来流传着伏羲氏最早发明网罩,教人猎兽捕 鱼和驯养野兽的方法。
由于猪腿短体重与牛马不同,不能远距离移动,以后由于人类由游牧转向定居才有圈养 的可能,也就是说才真正能开始驯养。游走不定不能带走,不同狗。我国殷越出土的甲骨文 中就有“家”字,家是由“宀”和“豕”相合而成,它象征着凡是人类定居的地方就有猪的 饲养,并说有猪就有“家”或有家必养猪(简化失言),人类驯化野猪是除因为它是一种体 型比较小的产肉多产仔多的动物外,更因为它有杂食性,可以利用动植物饲料,饲草还能利 用人们的残汤剩饭。
科学养猪,就是把猪的进化发展规律和在进化过程所形成的生物学特性作为理论依据, 结合现代家畜饲养学、遗传育种学、繁殖学、环境卫生学以及生态学等各门学科的先进技术, 制订出饲养管理、繁殖和育种技术措施来合理地组织养猪生产,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 家猪的起源和进化
世界上所有人工饲养的猪称为现代家猪,都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都经历数千年驯化而来。
三、 猪在驯养进化过程的变异 在以自然选择的环境中以有利于生存的性状首先发育,而在猪的驯养进行过程中,一直
是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据考证人类在驯养野猪的过程中,首先是制造“系绳”以限制野猪的活动,促使发生变
异,性情变得温驯,而后又进一步发展为简易圈养,在甲骨文中有“”字,图形为“”,象 征着猪已养在人工制成的猪栏中,猪有了一定住所,已不同于露天野生的性状,经过若干代 后,猪的行动在被限制的环境中,许多性状开始发生变异,首先猪的警觉性变差了,性情变 得比较驯服,易于调教,体态也变得肥胖了,其初驯养野猪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如何使野猪 在家养的条件下正常产仔,因为从野生到家养当初是失去了繁殖能力,后来随着它对新环境 的逐渐适应,经过长期的驯化,它的繁殖能力才逐渐恢复起来,甲骨文中的“ ”字,专家 们解释为“它象征着人们用双手捧着腹中有仔的母猪,说明怀孕的母猪受到精心饲养和照顾, 这是劳动人民从母猪到仔猪的进行驯化的生动写照”。
一、 猪的起源 经对出土的猪骨化石的研究和人类历史文物的考证,加上野猪与家猪交配能生产正常后
代(具有繁殖力),证实现代家猪的祖先是野猪。它在动(生)物学的分类上属于哺乳纲、 偶蹄目、猪科、猪属。其学名称为家猪 Sus Scrofa domestica 野猪的种类很多,世界上有诸 如欧洲野猪、南亚野猪、印度野猪、喜马拉雅野猪、地中海野猪、大西洋野猪、南欧野猪等 等。多年来研究猪历史的学者在野猪的分类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分歧意见,虽然如此,但大致 将其分为亚洲野猪和欧洲野猪两大类,还是能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它们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至于我国家猪起源于哪一种野猪,现在还不同的见解,主要有三种说法:
野猪在自然环境里,为了生存竞争,它的形态和特性都与野生生活环境相适应。家猪在 人类的喂养下,通过杂交,选种选配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使猪的特性和特征得到了深刻的 改造,越来越有益于人类的经济需要,主要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体躯比例的变化:猪在野生状态下,前躯占整个体躯的 70%左右,中后躯占 30%,而现 代家猪已颠倒过来,前 30%,后 70%,大家知道产肉最多的部位是中后(尤为后部)躯, 这样后躯的增加,产肉量也大大提高了。 2、体重的变化:野猪在野生状态下,由于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每年体重春小秋大,长长 降降,三岁方达 70—80 公斤,而现代优良猪种 6 月龄可达 90—100 公斤,日本已有 120 日 龄达 90 公斤的记录(我国有 100—100)。 3、繁殖的变化:野生时每年秋末冬初一次发情,前面经过一个较为丰富的饲料季节,体内 贮积一定营养,此时妊娠产仔在最有利生存的春季,而现在人们的饲养则常年多次发情,产 仔也由 4—6 头进化到 10 头以上/胎,妊娠时间也由 140 天减少到 114 天。 4、性情:野猪较胆小但也凶猛,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当其受伤或遇追击时也会伤人(故 老猎人不打成年野猪)野猪敌害很多,因此显得特点机警,而现代家猪温驯且相对迟纯。 5、生活习性:野猪昼伏夜出 家猪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6、毛色具有暗灰保护色,幼猪有条纹,白、黑、花、花。 7、消化系统的变化:野猪每次进食的数量和种类均不能保证,而家猪提供的饲料种类齐全、 营养全面,从而促进了消化系统的适应性变化。消化道长度增加,胃肠容积也比野猪大。 8、性发育:野猪长期生活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生活没有保障,因而生长发育缓慢,性成熟 晚,18—20 月龄才能达到性成熟,处于性成熟期的公母猪均有严格的性季节,一般秋末冬 初才开始性活动,此时公、母猪的膘情较好,且能保证仔猪在较温暖的时间出生,同时有丰 富的食物,这有利于野猪的种族延续。而家猪因生活得到改善,饲料充足且营养丰富,生长
效率最高,一月龄为初生重的 5—6 倍(6.5—8kg),2 月龄体重又为一月龄体重的 3—4 倍(25 —28kg),这样迅速的生长发育,使它的各系统器官很快趋向完善,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断 奶后至 8 月龄前生长仍很快,种用后备猪 8—10 月龄体重达成年体重的 4%左右,体长可达 70%—80%,一般培育品种六月龄可达 90—100 公斤,以后生长则逐渐减慢,呈 S 型 生 长曲线,各屠体成分发育也不均衡,总的趋势是生长初期骨骼生长强度大,以后生长重点转
1、 亚洲家猪起源于亚洲野猪,中国家猪的祖先属亚洲野猪系统。(张仲葛 北 京农大)
2、 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高式武 华南农大) 3、 华南猪起源于亚洲野猪而华北猪主要起源于欧洲野猪的东方亚群,部分起
源于亚洲野猪。 (韩陆齐 中国商学院 3 本养猪书) 三者都各有依据,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从猪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 同的类型欧亚野猪间,野猪与家猪间,不同原始家猪间,都有过杂交。因此,现在去寻求现 代家猪到底起源于哪一个野猪类群是很困难的。(人类起源于非洲) 下面我们讲一下由野猪怎样驯养成现代家猪的,这倒对生产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 猪的驯养 野猪演变成现代家猪,有一个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要考证猪的驯化是从新石器时代前 期开始的,距今约有 8000—10000 年历史,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发掘的猪牙、猪骨经同位 素C14测定,结果为 11310±180 年,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家猪骨骼(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 当前世界上公认的出土最原始的家猪化石,是从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贾尔木遗址中发掘出来 的,距今约有 8500 年。我国是什么时间开始驯养野猪的呢,在我国考古发掘出来的几处具 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猪骨化石,经比较解剖验证与现代家猪相似,这其中出土 最早的 54—58 年有西安半坡遗址,73—76 年家猪骨骼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1921 年首次 发现于渑池仰韶村(公元前 5000—3000 年)。我省淅川县下王岗公社遗址,以及山东的龙山、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从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化石,都证实我国猪的驯化历史已经超过 6000— 7000 年。美国学者研究认为我国约在公元前 4900 年开始驯养猪,埃及仅于 3500 年前才开 始养猪,欧洲更晚于罗马时代(公元前二世纪左历成为西方大国,公元一至二世纪是罗马帝 国的强盛时期,公元 476 年彻底覆灭)后猪才成为主要家畜,美洲大陆本来没有猪,是 15 世纪(1493)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16 世纪由欧洲移民带去发展起来的。只不过几百年 的历史。 从猿进化到人类经历了几百万年之久,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过着游牧生活,有很长一 段历史时期叫做旧石器时代,依靠最原始的劳动工具、石块、木棒狩猎生活的,到了新石器 时代,人类经过漫长的劳动实践,逐步改善了工具,首先发明了网罟和弓箭,使捕获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