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3 庐山的云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表中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读不写。

根据相应的文本环境词语的意思。

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⒊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
课时目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庐山。

(板书)你们听说过庐山没有?有人去过吗?(学生介绍)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我们会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生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

⒉完成课题:3 庐山的云雾读这个题目,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读题)
⒊庐山的云雾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提出自学要求:
⑴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⑵标出小节,划出步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

⑶思考:在作者的笔下,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
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分节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正句。

⑵质疑并理解词语:
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想到了谁?表演一下。

千姿百态:(联系上下文)后面的话就是解释千姿百态的。

瞬息万变:“瞬”就是眨眼,“息”就是喘气。

一眨眼、一喘气的工夫就是“万变”。

幽谷: (师板画山峰之间的山谷,指画)这就叫山谷。

“幽”不好解释,山峰之间,光线暗不暗?山谷深不深?
你说大山之中,静不静?大概这就是“幽”的意思。

这些
词语要真正理解,还要多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
增多,才会真正理解。

⑶说说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的特点。

(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⒈熟读生字。

⒉自主识记。

⒊交流方法。

⒋重点字强调:
幻(幼)、瀑(字形分解)、系(第一笔是“撇”)、罩(四字头要变形)
⒌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总第8课时)
课时目标: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并仿段写话。

⒊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⒈听写生字词。

⒉把句子补充完整。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千变万化、飘飘悠悠、千奇百怪、浓浓的、茫茫的、……
⒊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欣赏庐山云雾的美妙。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地方的云雾有什么特点?(用“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能概括其特点的词。


⒉理解“千姿百态”,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找近义词、查词典、联系课文)
⒊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姿态呢?
(山头的云雾像帽子,山腰的像玉带,弥漫山谷的像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像巨大的天幕。


⒋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

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⒌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⒍大家快看:(投影)
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⒎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练读。

⒏个别读,齐读。

⒐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练背第二段)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⒈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指名读。

⒉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⒊(出示第三自然段)
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⒋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⒌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⒍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庐山云雾的多姿与多变,它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大师,为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觉。

此时你的感受或想法呢?(交流)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流连忘返”
请看:(出示第四自然段)来到这里,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慨的(读好这句话。

四、赏读课文
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我们一起来用动听的声音向大家介绍神秘的云雾吧!
⒉配乐朗读全文。

⒊练背全文。

(提示篇章结构:总—分—总)
五、拓展延伸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这美景所吸引,所以很多诗人来到此地,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课后搜集赞美庐山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六、作业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

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用总分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3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相关资料:诗画庐山
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飞瀑和绝壁。

北临长江水,东倚鄱阳湖,一山独峙,群峰峥嵘。

山中常年云雾缭绕,缥缈虚无,薄似轻纱,动如瀑布。

“瀑布云”、“云海”为其特色,锦绣谷、石门涧、龙首崖均有山峰峡谷之秀美,同时也是赏雾的绝佳地点,特别是在冬季,漫山白雪和晶莹剔透的雾淞相拥舞蹈,竟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千古流传、经久不衰的诗句,是李白在感叹秀峰黄崖瀑布的壮观与神奇。

“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于秀峰”。

到过庐山的人无不想去看李白笔下的“银河”,去亲身感受在山脚下仰望瀑布飞流直下的美景。

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更是白水飞瀑出于峻岭绝壁,经山川石阶折成三叠,坠入深潭,落差百余米。

庐山东门进山可见高耸峻峭的5座山峰,峰峦叠嶂,有种“只有天在上,更无与山齐”的压迫感,这就是五老峰,其中三峰最险,四峰最高,五峰最远。

站在四峰向北望,进山时所见边连绵起伏的山峦一下子变成一座笔直的绿色屋脊,正应了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五老峰道路修于峰顶五座山峦之间,看似路途迢迢,却较容易攀登,完全不似秀峰,明明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

有关庐山的诗: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阳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徐凝《庐山瀑布》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独夜题西林壁望庐山五老峰
唐元稹宋苏轼唐李白
寒空五老雪,横看成岭侧成峰,庐山东南五老峰,
斜月九江云。

远近高低各不同。

青天削出金芙蓉。

钟声知何处,不识庐山真面目,九江秀色可揽结,
苍苍树里闻。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吾将此地巢云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