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制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
19
4.制备方法
❖ 薄膜分散法 ❖ 逆向蒸发法 ❖ 冷冻干燥法 ❖ 注入法 ❖ 超声波分散法
放线菌素D 脂质体
取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胆固醇(9:1:10)溶
于氯仿,减压蒸去氯仿使在器壁上形成膜, 将含有放线菌素D的磷酸盐缓冲液加入上述容 器内,在振荡器上混合均匀,超声处理1h形 成0.3-1um的单室脂质体,放置30min后,将 此混悬液通过Sephadex G-50层析柱,收集脂 质体,除去未包入脂质体内的放线菌素D,即 得含放线菌素D脂质体
7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 2.靶向制剂特点
降低给药剂量
降低了毒性(LD50) 、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靶向制剂特点
靶向制剂设计复 杂,难于大规模 生长。
提高疗效
提高药物的有效性 (ED50)。
机体的复杂性 使设计的难度 较高。
提高DDS
载体无毒 生物降解
控制释药
✓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药剂学项目中, 靶向制剂占25项,占总数的48.1%,可见我国对靶向制剂研究的 重视。
4
一、靶向药物的发展史
❖ 靶向药物近30年历程
1997
1
2019
FDA批准的第一个 靶向肿瘤药物 Rituxan(利妥昔单 抗)开启了肿瘤治 疗的新时代
100多种靶向抗肿瘤 药物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得的 超微型球状载体。
分类: 小单室脂质体(SUV):粒径约<200nm 大单室脂质体(LUV):粒径在0.2~lµm 多室脂质体 (MLV):粒径在1~5µ m
16
脂质体透射电镜图
17
2.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磷脂+添加剂 ⑴磷脂 结构: 亲水基团:一个磷酸基和一个季铵盐基 疏水基团:两条较长的烃基疏水链
靶向作 用
缓释效 果
安全可 靠
9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 3.分类: ❖(1)、按载体的不同,靶向制剂可分为脂质体、
毫微粒、毫微球、复合型乳剂等; ❖ (2)、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直
肠给药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 肤给药系统及眼用给药系统等; ❖ (3)、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 向制剂、脑靶向制剂等。
靶向制剂
1
目录
1 靶向药物的发展史 2 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3 靶向给药系统分类介绍 4 发展趋势与展望
2
❖ 发展史:
一、靶向药物的发展史
第五代
第四代
脉冲式给药系统(时 间定时释药剂型)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缓释、控释剂型 (缓控释剂型)
片剂、注射剂、胶囊剂与气 雾剂等(常规剂型)
汤剂、膏剂、丹剂、丸剂、 散剂等(传统剂型)
10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4 )、按药物到达部位分类
药物的靶向从到达的部位讲可分三级,即: 到达特定的靶组织或靶 器官 到达特定的细胞(如肿瘤细胞
而不是正常细胞,肝细胞而不是Kupffer 细胞)
到达细胞内特定的 部位(如溶酶体)
11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5)、从靶向传递机理分类,大体可分为三类:
18
3.脂质体的特点
1. 靶向性
被动靶向:静注的基本特征。 主动靶向:常见的配体如抗体、糖、蛋白质等。 物理化学靶向性:较成功的粒子为温度敏感脂质
2. 缓释性
如阿霉素制成脂质体后,其消除半衰期由17.3h延长至69.3h。
3. 降低药物毒性
富集于肝、脾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细胞,降低对心、肾的毒性。
4. 保护药物提高稳定性
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 1.被动靶向
❖ 即自然靶向,药物以微粒给药系统为载体,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运送 至肝、脾、肺等器官;
2.主动靶向
表面经修饰后的药物微 粒给药系统,不被单核 吞噬系统识别。
Cell
Microparticles
Cell
Microparticles
3.物理化学靶向
(一)被动靶向制剂
采用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材料等作为载体 材料,将药物包裹或嵌入其中制成各种类型的、可 被不同器官(组织、细胞)阻留或摄取的胶体或混悬 微粒制剂。
14
TDDS 分类介绍
脂质体
研究最多的 被动靶向给药制剂
乳剂
微球、微囊 纳米粒、纳米球
15
脂质体(liposome) 1. 定义
❖ 然后加入0.9%氯化钠水溶液5ml,充分振摇5min,在 水浴旋转蒸发仪上旋转水合1h,然后用探式超声仪在冰 水浴中超声1min, 即得脂质体混悬液。
❖ 将环孢素脂质体混悬液置冰箱中密封冷藏保存。
21
表1 临床试验的部分抗癌药被动靶向给药制剂及其载体
5
一、靶向药物的和发展史 我国已上市的肿瘤靶向药仿制药
6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 1.基本概念: ➢ 靶向给药系统(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简称TODDS ):即靶向制剂,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 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 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主动靶向制剂与靶细胞受体的结合
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磁、温度、pH),将药物传输到特定部位而达
到靶向。
12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 4.靶向制剂的质量评价 靶向给药系统的靶向性可由以下三个参数评价:
1. 相对摄取率(re ) 2. 靶向效率 (te ) 3. 峰浓度比 (Ce )
13
三、靶向给药系统分类介绍
20
实例1 环孢素脂质体
处方 大豆磷脂 100mg 胆固醇 25mg 环孢素 5mg 0.9%氯化钠 5mL
❖ 环孢素5mg置茄形瓶中,加入大豆磷脂100mg和胆固 醇25mg,用氯仿10mL使溶解。
❖ 利用水浴旋转蒸发仪在不断旋转振摇下,减压蒸发除去溶 剂(水浴温度35℃±1℃), 使脂质混合物以薄膜状均匀地 沉积于瓶的内壁形成。
靶向给药系统(靶向 剂型)
3
❖靶向制剂的发展史:
✓ 首先由Ehrlich P在1906年提出; ✓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科学的发展
---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了解药物的作用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比较全面研究TDDS
---制备、性质、体内分布、靶向性评价以及药效与毒理
✓ 1993年:、创办靶向制剂专业期刊 “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 ---促进了靶向制剂的深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