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比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要求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文化产业得以存在和有可能不断发展壮大的“形”;而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则要求它必须充分考虑和彰显其无形的社会效益,这是文化产业的“质”,也是文化产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辨证关系,在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旗帜鲜明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产业就开始在欧美国家勃兴,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迅猛发展之势。

如今,在西方的一些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有关权威人士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尚处于破题阶段。

20世纪80 年代以前,我们一直否认文化的经济属性。

大约从8 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有识之士从“以文补文”的甜头中闻到了文化的商品气息,初步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模糊概念。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文化产业”首次写入中央文
件。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提出,从理论上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科学论断,对于处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的我国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一般的理解是,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作为主体资源,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为消费者提供有偿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企业和行业的总称。

从文化产业的概念来看,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它既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纽带,又是能带来丰厚利润回报、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产业首先具有一般行业共有的经济属性,要按照消费者的需要生产产品,要按照市场的方式销售产品,从而实现其应有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为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即和意识形态紧密关联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更多的是用来满足人们“看不见”的需要,即内心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吃文化”的需要。

这是一种更深层面的需要,这与基本的吃穿住行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需要使文化产业必然要被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它既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要遵循艺术生产的规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紧
密相联。

一方面,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比例、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既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又必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实践“三个代表”、贯彻发展先进文化要求的具体举措,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与西方文化产业不同的是,我国的文化产业根植于中国5000年的丰厚文化土壤之中,它的产生、存在与发展,始终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紧密相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繁荣先进文化的具体实践紧密相连,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紧密相连。

发展文化产业,其终极目标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群众创造并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

其作用和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个方面:
其一,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文化安全,更好的弘扬、传播和创新优秀的民族文化。

随着物质财富
的空前充裕,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将最终取决于文化之间的较量,而文化产业无疑是展示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窗口,并为这种特殊的较量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平台。

我们在欣赏《泰坦尼克》大手笔、大制作的同时,潜意识里也在有意无意的接受着作为西方主流文化的个人奋斗和冒险主义,久而久之,就有可能淡化我们一向提倡的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

同样的道理,从《英雄》的震撼画面中,彰显的不仅是东方文化的神秘,还有儒家思想的“义利观”等种种文化精神。

其二,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不仅对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强劲的支撑作用,而且必将为文化事业的创新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注入一股鲜活的血液。

文化产业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润滑剂”、催生器和动力源。

其三,发展文化产业,既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又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在更广阔的空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这是由文化产业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产品的可选择性和服务的日趋人性化所决定的。

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人民群众参与或享受免费文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与不自觉的被动的“他我”的层面。

而文化产业提供的可供任意选择的有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才有可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找到“上帝” 的感觉,进入“自我”消费和享受的境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求它绝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文化的产业属性又驱使它追求最大的利润回报。

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始终紧密相联,占领市场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在总体上是统一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长远的目标追求上具有一致性。

文化产品只有面向群众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只有更好地占领市场才能更多地占领阵地。

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经济效益越好,社会效益越实在;社会效益越好,经济效益的增长潜力就越大。

此外,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仅体现在满足国内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上,还有文化输出的意义。

西方国家给我们输入文化产品,既是为赚钱,也是要强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我们的侵蚀力。

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就是我们的文化产业必须弘扬主旋
律,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时代发展
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生产无害的文化产品,提供有益的文化服务。

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宏观上来讲,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这也是一切产业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具体到文化产业,就是不允许传播或提供反党、反社会主义、违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生产或提供的可能不一定完全是作为主流文化的先
进文化,但首先必须是健康有益的文化,是先进文化的补充。

二是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艺术生产的规律。

因为文化产业生产的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服务,而不是一般的商品生产和服务。

违反了艺术生产的规律,必然导致其丧失应有的艺术性。

三是从文化产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来看,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长远的社会效益必然要超过其暂时的经济效益。

但文化产业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只有等到相当长的时间,空前繁荣的文化产业才更有可能显现出巨大的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

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必须旗帜鲜明地追求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既是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本能追求,也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其社会效益的必然需要。

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终是通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来体现的,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台戏,读者或观众越多,经济效益越好,社会影响越大,其社会效益也就必然越大。

如果说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实现的前提,那么,经济效益无疑是社会效益实现的保障。

没有现实的经济效益,就没有长远的社会效益。

没有充分的经济效益,也就没有持久的、真正的社会效益。

如果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持久甚至一摧即垮;如果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就会背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国家法律所不容,为人民群众所排斥。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还必须警惕两种危险的倾向。

一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分降低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的质量,导致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粗疏、平庸甚至低级媚俗。

当然,从市场的需求和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实践来看,在某一个阶段,低级庸俗甚至是黄色反动的文化产品或服务确有一定的市场,但这毕竟不可能成为主流,主流市场的需求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必然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否则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就不可能发展、不可能进步。

二是过分强调文化产品的艺术性,淡化其商品性,不问市场,不问观众,使艺术生产不能完成面对观众的生产过程,失去了展现其思想、艺术、审美魅力的可能性,成为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孤家寡人。

只有既承认艺术产品的商品性,又不使商品性浸染于艺术生产中精神创造的层面,才有可能从艺术性与商品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看似对立的夹缝中争脱出来,生产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化产品,提供最优质的文化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