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专题史全国卷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二步 第3讲 中国古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古代篇第二步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即时训练

1.(2015·江西赣州二模)明朝时,有“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头叩拜矣”的记载。这主要反映了( )

A.官僚贵族是作为君主奴仆身份而存在

B.手握国家利器的官员仰仗皇帝的家奴

C.宦官专权严重加剧了封建政治的腐败

D.宦官借助专制皇权以抬高自身的地位

解析:选A。材料说明“内官”作为皇帝的代表,公侯驸马这些官僚贵族都要对其“回避之,且称以翁父”,大臣则对其“并头叩拜”,这实际上表明官僚贵族是作为君主的奴仆而存在,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宦官专权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宦官地位提高背后反映的是皇权的提高,故D项排除。

2.(康熙帝)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 )

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

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南书房设立的背景,目的是削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作诗写字是表面现象,故A项排除;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康熙年间已经不存在丞相,故C项错误。

3.(2015·江苏海安中学高三四模)“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为市日,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

C.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发展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明清工商业市镇)。从材料“每为市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中可以看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商业市镇,根据所学知识,这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与汉代、宋代和唐代的“市”无关,选择D项符合题意。

4.(2015·山东青岛二模)“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 )

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

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

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相关史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据相关史学知识可知,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食物的短缺,材料的说法错误,夸大了偶然因素带来的后果,故选C项。

5.(2015·江西赣州二模)《明夷待访录》之《原法》篇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结晶。他认为:“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这里的“法”具有现代意义,是指具体的法律条文

B.该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中君主和民众的地位和关系

C.集中体现了作者国法家法同构实现治世的大胆设想

D.黄宗羲认为天下共治和理想的君主原型只存在于三代

解析:选D。由“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可以看出其认为天下共治和理想的君主原型只存在于三代,故D项正确。材料中“法”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不是指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指限制君权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和民众的关系,故B项错误;国法家法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6.(2015·武汉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材料二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基本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一中“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等信息,可说明朝贡制度体现了清朝时期自以为是“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根据材料一中“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应用于朝贡贸易”的信息,可说明朝贡制度体现出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据材料一中“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信息,可说明朝贡制度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第(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