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造成发酵染菌的可能途径有哪些?
菌种培养过程操作不当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发酵设备(如发酵罐、管道)密封不严 空气除菌不净
3、染菌会对发酵工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染菌仍是发酵工业的致命伤。轻者影响产率、产 物提取收得率和产品质量;严重者造成生产失败, 浪费大量原材料,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扰乱生 产秩序,破坏生产计划。遇到连续染菌,特别是又 找不到染菌原因,未有防治措施时,往往会影响人 们的情绪和生产积极性,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
(4)发酵后期染菌
发酵后期发酵液内已积累大量的产物, 特别是抗生素,对杂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杀 灭能力。因此如果染菌不多,对生产影响 不大。如果染菌严重,又破坏性较大,可 以提前放罐。
4、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带菌
将导致染菌范围不断扩大,使 生产蒙受重大损失。
空气带菌
使发酵大面积染菌。
培养基或设备 灭菌不彻底
3、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又分为种子本身带菌和种子培养过程 中染菌。加强种子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种子 本身带菌是可以克服的。种子培养过程染菌与 发酵一样有许多因素造成。
4、灭菌不彻底
灭菌技术的好坏与灭菌质量很有关系
蒸汽通入培养基,升温快慢、保温时间——产生 过多泡沫
蒸汽总压是否达到要求标准
环境中的杂菌数量因季节而有很大差别。如上海 第四制药厂在卡那霉素生产中,于炎热的夏季将连 续灭菌预热至800C的培养基采样培养,可发现无法 计数的大量的芽孢杆菌;而在冬季取样的培养中, 则仅发现2~3个芽孢杆菌。故染菌率因季节不同而 发生明显变化。
日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多年来抗生素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百分率%
种子带菌或怀疑种子带菌
9.64
接种时罐压跌零
0.19
培养基灭菌不透
0.79
总空气系统有菌
19.96
泡沫冒顶
0.48
夹套穿孔
12.36
盘管穿孔
5.89
接种管穿孔
0.39
阀门渗漏
1.45
搅拌轴密封渗漏
2.09
罐盖漏
1.54
其它设备渗漏
10.13
同 产
产生青霉素酶。不论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
品 染有能产生青霉素酶的杂菌,都能使青霉素迅
速破坏。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虽不象青霉素发酵染菌那样一 无所得,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杂菌大量消耗营养,干扰生
不 产菌的正常代谢;改变pH,降低产量。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抗生素抑制霉菌,对细菌几乎没有
注意 事项
1、无菌试验的肉汤或培养平板应保存并观察至本批(罐) 放罐后12h,确认为无杂菌后才能弃去。 2、无菌试验期间应每6h观察一次无菌试验样品,以便能 及早发现染菌。
(二)检查的工序和时间见表3—1
回
二、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分析目的 总结发酵染菌的经验教训,积极采取必
要的措施,防止生产过程中再次染菌,把发 酵染菌控制在生产前。防患于未然是发酵生 产过程中控制染菌污染的最重要措施 。
第三章 工业发酵的染菌及其防治
发酵染菌及其防止
1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2
发酵染菌的分析
3
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止
第一节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一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二 染菌对发酵产品提取的影响
三 染菌对三废治理的影响
1、什么叫发酵染菌?
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 液,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
(1)种子培养期染菌
由于接种量较小,生产菌生长一开始不占优 势,而且培养液中几乎没有抗生素(产物) 或只有很少抗生素(产物)。因而它防御杂 菌能力低,容易污染杂菌。如在此阶段染菌, 应将培养液全部废弃。
(2)发酵前期染菌
发酵前期最易染菌,且危害最大。 原因 发酵前期菌量不很多,与杂菌没有竞争优势;且还 未合成产物(抗生素)或产生很少,抵御杂菌能力弱。 在这个时期要特别警惕以制止染菌的发生。 染菌措施 可以用降低培养温度,调整补料量,用酸碱调 pH值,缩短培养周期等措施予以补救。如果前期染菌, 且培养基养料消耗不多,可以重新灭菌,补加一些营养, 重新接种再用。
(一)杂菌的检查方法
• 1、显微镜检查法(形态观察) • 2、肉汤培养法 • 3、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 4、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
无菌试验
无菌试验时,如果肉汤连续三次发生变色反应(由红 色变为黄色)或产生混浊,或平板培养连续三次发现有 异常菌落的出现,即可判断为染菌。
(一)无菌试验方法
二、发酵染菌对提炼的影响
• 2、发酵染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如内毒素):
杂菌种类繁多,其代谢产物亦多,且多属未知,难于
监测。 • 3、发酵染菌对产品外观的影响(如土霉素):
由于感染杂菌,正常的代谢产物受到杂菌产物的影响, 使得外观质量达不到质量标准要求。
三、染菌对三废治理的影响
• 正常的发酵废液中混杂有大量的糖类、少量的 微生素、蛋白酶和其他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废液中的废菌体本身又是高蛋白物质,是良好 的禽畜饲料添加剂,如可回收利用,即可治理 环境,化害为利,也可创造经济价值。
26.00
停电罐压跌零
1.60
接种
11.00
蒸汽压力不足或蒸汽量不足
0.60
管理问题
7.80
操作违反规程
1.60
种子带菌
0.60
原因不明
35.00
造成染菌的主要原因总结
• 一、设备渗漏 • 二、空气染菌 • 三、种子染菌 • 四、灭菌不彻底 • 五、技术管理不善
造成染菌的主要原因总结
1、设备渗漏
二、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一)发酵染菌率计算基准 总染菌率指一年发酵染菌的批(次)数与总投
料批(次)数之比的百分率。染菌批次数应包括 染菌后培养基经重新灭菌,又再次染菌的批次数 在内。这是习惯的计算方法,也是我国的统一计 算方法。
总染菌率%=
二、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造成染菌的因素很多,但总结几十年的经验,对绝大 部分罐批染菌的原因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实际生产中发酵 染菌率仍比较高,可以说产生这种现象大多数是由于工作 中“明知故犯”“不负责任”和“侥幸心理”所造成的。 例如,灭菌的蒸汽压不足不能灭菌;设备有渗漏不能进罐 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但因为有侥幸心理还是照样灭菌, 进罐,结果以污染杂菌而告终。现将我们收集到的国内外 几家抗生素工厂发酵染菌原因列于下:
一、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1 染菌对不同发酵品种的影响
2 污染不同微生物 3 不同染菌时间 4 不同染菌途径 5 污染不同菌量
1、染菌对不同发酵品种的影响
不 放线菌由于生长的最适pH为7左右,因此染细
同 菌
菌为多,而霉菌生长pH为5左右,因此染酵母
菌为多。
青霉素发酵染菌,绝大多数杂菌都能直接产生
不 青霉素酶,而另一些杂菌则可被青霉素诱导而
设备渗漏包括夹套穿孔、盘管穿孔、接种管穿孔、阀门渗漏、 搅拌轴渗漏、罐盖漏和其它设备漏等。从日本工业技术院发 酵研究所对染菌原因分析发现,这类染菌占33.85%,上海 三厂的分析这类染菌为37.5%。所以说加强设备本身及附属 零部件的严密度检查,对防御染菌是极其主要的,也是重要 的。
设备渗漏方面原因
污染其他杂菌的异常现象:
1)溶解氧的异常变化 当杂菌是好气性微生物时,溶解氧的变化是在较短时间内 下降,直至接近于零,且在长时间内不能回升; 当杂菌是非好气性微生物,而生产菌由于受污染而抑制生 长,使耗氧量减少,溶解氧升高。
2)排气的CO2异常变化 好气性发酵排出的气体中的CO2含量与糖代谢有关。对 于特定的发酵过程,工艺确定后,排出的气体中的CO2 含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染菌后,培养基中糖的消耗发生 变化 ,引起排气中CO2含量的异常变化,如杂菌污染时, 糖耗加快, CO2含量含量增加,噬菌体污染后,糖耗减 慢,CO2含量减少。因此,可根据CO2含量的异常变化 判断染菌。
同 抑制和杀灭作用。 产 品
疫苗生产危害很大。现在疫苗多采用深层培养,这是一类不加提纯
而直接使用的产品,在其深层培养过程中,一旦污染杂菌,不论死
菌、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因此,发酵罐容积越大,污
染杂菌后的损失也越大。
2、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
(1)污染噬菌体噬菌体的感染力很强,传播蔓延迅
• 但是被杂菌污染的发酵废液中会含有内毒素, 禽畜食后,容易发生病变,因此不能用作饲料 添加剂。而染菌后的废液中的BOD含量增高, 因此会增加三废治理的费用和时间。
第二节 发酵染菌的分析
• 一、染菌的检查检查方法 • 二、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回
染菌的检查和判断
检查判断 目的意义
• 发酵过程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判 断。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如何及早发现杂菌的污染并及 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是避免染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重要手段。因此,生产上要求能准确、快速的检查出杂 菌的污染。目前常用于检查是否染菌的无菌试验方法主 要有以下四种:
渗漏原因 由于发酵罐需要经受温度的升降变化,使用久了难免
会出现夹层盘管的细微腐蚀而出现渗漏,导致染菌的发生。 染菌特点
当设备渗漏时,往往每批染菌发生的时间逐渐提前。
回
2、空气带菌
从日本工业技术院和上海第四制药厂分析空气带菌而 造成的染菌分别为19.96%和26%。国内外空气除菌 技术虽已有较大改善,但仍然没有使染菌率降低到理 想的程度。因为空气除菌系统较为复杂,环节多,偶 遇不慎便会导致空气除菌失败。
1、发酵染菌对过滤和提取的影响
染菌发酵液中含有比正常发酵液更多的水溶性蛋白和其它杂质。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提炼工艺,则极易发生乳化,很难使水相 和溶剂相分离,影响进一步提纯。 采用直接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提取工艺,如链霉素、庆大霉素, 染菌后大量杂菌黏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或被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大大降低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而且有的杂菌很难 用水冲洗干净,洗脱时与产物一起进入洗脱液,影响进一步提 纯。 生产酶制剂时,杂菌产生的蛋白酶会水解产品酶,使产率降低。
操作原因
10.15
原因不明
24.94
上海第三制药厂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百分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种子带菌
14.15
盘管穿孔
14.20
阀门渗漏
23.30
空气系统有菌
10.0
管理不善
25.80
其它
7.49
原因不明
5.78
第四制药厂链霉素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百分率%
外界带入杂菌(取样、补料)
8.20
设备穿孔
7.60
空气系统有菌
一般不具延续性,使单个(批) 发酵罐发酵失败。
设备渗漏
染菌几率较大。
5、污染不同菌量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程度越严重,即在发酵罐内的杂菌数量就 多,对发酵的危害也就越大。但当生产菌在发酵 过程已有大量的繁殖,并已在发酵液中占优势, 如果污染极少量的杂菌,此时对发酵不会带来太 大的影响。
二、发酵染菌对产品提取的影响
(3)发酵中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会严重干扰产生菌的代谢。杂菌大量产酸, 培养液pH下降;糖、氮消耗快,发酵液发粘,菌丝自溶, 产物分泌减少或停止,有时甚至会使已产生的产物分解。有 时也会使发酵液发臭,产生大量泡沫。
措施 降温培养,减少补料,密切注意代谢变化情况。如果 发酵单位到达一定水平可以提前放罐,或者抗生素生产中可 以将高单位的发酵液输送一部分到染菌罐,抑制杂菌。
速,也较难防治,故危害极大。污染噬菌体后,可使发 酵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的造成断种,被迫停产。
(2)污染其它杂菌有些杂菌会使生产菌自溶产生大
量泡沫,即使添加消泡剂也无法控制逃液,影响发酵过程 的通气搅拌。有的杂菌会使发酵液发臭、发酸,致使pH下 降,使不耐酸的产品破坏。特别是染芽孢杆菌,由于芽孢 耐热,不易杀死,往往一次染菌后会反复染菌。
4、在现有科学条件下能否做到彻底不染菌?
据报道,国外抗生素发酵平均染菌率为2%-5%,国内的 抗生素发酵、青霉素发酵染菌率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 环素发酵染菌率约为5%,谷氨酸发酵噬菌体感染率1-2%。
5、既然染菌不可避免,哪我们应该怎样做?
目前要做的是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 把握好各个易染菌的环节,尽可能防止发酵染菌的发生;而 且一旦发生染菌,要能尽快找出其污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 的有效措施,把发酵染菌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回
其它异常现象
还可以根据其他的一些异常现象,如菌体生长 不良、PH值的异常变化、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异常 增多、发酵液的颜色异常变化、代谢产物含量的 异常下跌、发酵周期的异常拖长、发酵液的粘度 异常增加等判断染菌。
3、不同污染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培养期染菌 对整个发酵过程的危害极大。 发酵前期染菌 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生长繁殖。 发酵中期染菌 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 。 发酵后期染菌 影响相对较小 。
菌种培养过程操作不当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发酵设备(如发酵罐、管道)密封不严 空气除菌不净
3、染菌会对发酵工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染菌仍是发酵工业的致命伤。轻者影响产率、产 物提取收得率和产品质量;严重者造成生产失败, 浪费大量原材料,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扰乱生 产秩序,破坏生产计划。遇到连续染菌,特别是又 找不到染菌原因,未有防治措施时,往往会影响人 们的情绪和生产积极性,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
(4)发酵后期染菌
发酵后期发酵液内已积累大量的产物, 特别是抗生素,对杂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杀 灭能力。因此如果染菌不多,对生产影响 不大。如果染菌严重,又破坏性较大,可 以提前放罐。
4、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带菌
将导致染菌范围不断扩大,使 生产蒙受重大损失。
空气带菌
使发酵大面积染菌。
培养基或设备 灭菌不彻底
3、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又分为种子本身带菌和种子培养过程 中染菌。加强种子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种子 本身带菌是可以克服的。种子培养过程染菌与 发酵一样有许多因素造成。
4、灭菌不彻底
灭菌技术的好坏与灭菌质量很有关系
蒸汽通入培养基,升温快慢、保温时间——产生 过多泡沫
蒸汽总压是否达到要求标准
环境中的杂菌数量因季节而有很大差别。如上海 第四制药厂在卡那霉素生产中,于炎热的夏季将连 续灭菌预热至800C的培养基采样培养,可发现无法 计数的大量的芽孢杆菌;而在冬季取样的培养中, 则仅发现2~3个芽孢杆菌。故染菌率因季节不同而 发生明显变化。
日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多年来抗生素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百分率%
种子带菌或怀疑种子带菌
9.64
接种时罐压跌零
0.19
培养基灭菌不透
0.79
总空气系统有菌
19.96
泡沫冒顶
0.48
夹套穿孔
12.36
盘管穿孔
5.89
接种管穿孔
0.39
阀门渗漏
1.45
搅拌轴密封渗漏
2.09
罐盖漏
1.54
其它设备渗漏
10.13
同 产
产生青霉素酶。不论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
品 染有能产生青霉素酶的杂菌,都能使青霉素迅
速破坏。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虽不象青霉素发酵染菌那样一 无所得,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杂菌大量消耗营养,干扰生
不 产菌的正常代谢;改变pH,降低产量。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抗生素抑制霉菌,对细菌几乎没有
注意 事项
1、无菌试验的肉汤或培养平板应保存并观察至本批(罐) 放罐后12h,确认为无杂菌后才能弃去。 2、无菌试验期间应每6h观察一次无菌试验样品,以便能 及早发现染菌。
(二)检查的工序和时间见表3—1
回
二、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分析目的 总结发酵染菌的经验教训,积极采取必
要的措施,防止生产过程中再次染菌,把发 酵染菌控制在生产前。防患于未然是发酵生 产过程中控制染菌污染的最重要措施 。
第三章 工业发酵的染菌及其防治
发酵染菌及其防止
1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2
发酵染菌的分析
3
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止
第一节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一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二 染菌对发酵产品提取的影响
三 染菌对三废治理的影响
1、什么叫发酵染菌?
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 液,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
(1)种子培养期染菌
由于接种量较小,生产菌生长一开始不占优 势,而且培养液中几乎没有抗生素(产物) 或只有很少抗生素(产物)。因而它防御杂 菌能力低,容易污染杂菌。如在此阶段染菌, 应将培养液全部废弃。
(2)发酵前期染菌
发酵前期最易染菌,且危害最大。 原因 发酵前期菌量不很多,与杂菌没有竞争优势;且还 未合成产物(抗生素)或产生很少,抵御杂菌能力弱。 在这个时期要特别警惕以制止染菌的发生。 染菌措施 可以用降低培养温度,调整补料量,用酸碱调 pH值,缩短培养周期等措施予以补救。如果前期染菌, 且培养基养料消耗不多,可以重新灭菌,补加一些营养, 重新接种再用。
(一)杂菌的检查方法
• 1、显微镜检查法(形态观察) • 2、肉汤培养法 • 3、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 4、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
无菌试验
无菌试验时,如果肉汤连续三次发生变色反应(由红 色变为黄色)或产生混浊,或平板培养连续三次发现有 异常菌落的出现,即可判断为染菌。
(一)无菌试验方法
二、发酵染菌对提炼的影响
• 2、发酵染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如内毒素):
杂菌种类繁多,其代谢产物亦多,且多属未知,难于
监测。 • 3、发酵染菌对产品外观的影响(如土霉素):
由于感染杂菌,正常的代谢产物受到杂菌产物的影响, 使得外观质量达不到质量标准要求。
三、染菌对三废治理的影响
• 正常的发酵废液中混杂有大量的糖类、少量的 微生素、蛋白酶和其他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废液中的废菌体本身又是高蛋白物质,是良好 的禽畜饲料添加剂,如可回收利用,即可治理 环境,化害为利,也可创造经济价值。
26.00
停电罐压跌零
1.60
接种
11.00
蒸汽压力不足或蒸汽量不足
0.60
管理问题
7.80
操作违反规程
1.60
种子带菌
0.60
原因不明
35.00
造成染菌的主要原因总结
• 一、设备渗漏 • 二、空气染菌 • 三、种子染菌 • 四、灭菌不彻底 • 五、技术管理不善
造成染菌的主要原因总结
1、设备渗漏
二、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一)发酵染菌率计算基准 总染菌率指一年发酵染菌的批(次)数与总投
料批(次)数之比的百分率。染菌批次数应包括 染菌后培养基经重新灭菌,又再次染菌的批次数 在内。这是习惯的计算方法,也是我国的统一计 算方法。
总染菌率%=
二、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造成染菌的因素很多,但总结几十年的经验,对绝大 部分罐批染菌的原因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实际生产中发酵 染菌率仍比较高,可以说产生这种现象大多数是由于工作 中“明知故犯”“不负责任”和“侥幸心理”所造成的。 例如,灭菌的蒸汽压不足不能灭菌;设备有渗漏不能进罐 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但因为有侥幸心理还是照样灭菌, 进罐,结果以污染杂菌而告终。现将我们收集到的国内外 几家抗生素工厂发酵染菌原因列于下:
一、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1 染菌对不同发酵品种的影响
2 污染不同微生物 3 不同染菌时间 4 不同染菌途径 5 污染不同菌量
1、染菌对不同发酵品种的影响
不 放线菌由于生长的最适pH为7左右,因此染细
同 菌
菌为多,而霉菌生长pH为5左右,因此染酵母
菌为多。
青霉素发酵染菌,绝大多数杂菌都能直接产生
不 青霉素酶,而另一些杂菌则可被青霉素诱导而
设备渗漏包括夹套穿孔、盘管穿孔、接种管穿孔、阀门渗漏、 搅拌轴渗漏、罐盖漏和其它设备漏等。从日本工业技术院发 酵研究所对染菌原因分析发现,这类染菌占33.85%,上海 三厂的分析这类染菌为37.5%。所以说加强设备本身及附属 零部件的严密度检查,对防御染菌是极其主要的,也是重要 的。
设备渗漏方面原因
污染其他杂菌的异常现象:
1)溶解氧的异常变化 当杂菌是好气性微生物时,溶解氧的变化是在较短时间内 下降,直至接近于零,且在长时间内不能回升; 当杂菌是非好气性微生物,而生产菌由于受污染而抑制生 长,使耗氧量减少,溶解氧升高。
2)排气的CO2异常变化 好气性发酵排出的气体中的CO2含量与糖代谢有关。对 于特定的发酵过程,工艺确定后,排出的气体中的CO2 含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染菌后,培养基中糖的消耗发生 变化 ,引起排气中CO2含量的异常变化,如杂菌污染时, 糖耗加快, CO2含量含量增加,噬菌体污染后,糖耗减 慢,CO2含量减少。因此,可根据CO2含量的异常变化 判断染菌。
同 抑制和杀灭作用。 产 品
疫苗生产危害很大。现在疫苗多采用深层培养,这是一类不加提纯
而直接使用的产品,在其深层培养过程中,一旦污染杂菌,不论死
菌、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因此,发酵罐容积越大,污
染杂菌后的损失也越大。
2、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
(1)污染噬菌体噬菌体的感染力很强,传播蔓延迅
• 但是被杂菌污染的发酵废液中会含有内毒素, 禽畜食后,容易发生病变,因此不能用作饲料 添加剂。而染菌后的废液中的BOD含量增高, 因此会增加三废治理的费用和时间。
第二节 发酵染菌的分析
• 一、染菌的检查检查方法 • 二、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回
染菌的检查和判断
检查判断 目的意义
• 发酵过程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判 断。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如何及早发现杂菌的污染并及 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是避免染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重要手段。因此,生产上要求能准确、快速的检查出杂 菌的污染。目前常用于检查是否染菌的无菌试验方法主 要有以下四种:
渗漏原因 由于发酵罐需要经受温度的升降变化,使用久了难免
会出现夹层盘管的细微腐蚀而出现渗漏,导致染菌的发生。 染菌特点
当设备渗漏时,往往每批染菌发生的时间逐渐提前。
回
2、空气带菌
从日本工业技术院和上海第四制药厂分析空气带菌而 造成的染菌分别为19.96%和26%。国内外空气除菌 技术虽已有较大改善,但仍然没有使染菌率降低到理 想的程度。因为空气除菌系统较为复杂,环节多,偶 遇不慎便会导致空气除菌失败。
1、发酵染菌对过滤和提取的影响
染菌发酵液中含有比正常发酵液更多的水溶性蛋白和其它杂质。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提炼工艺,则极易发生乳化,很难使水相 和溶剂相分离,影响进一步提纯。 采用直接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提取工艺,如链霉素、庆大霉素, 染菌后大量杂菌黏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或被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大大降低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而且有的杂菌很难 用水冲洗干净,洗脱时与产物一起进入洗脱液,影响进一步提 纯。 生产酶制剂时,杂菌产生的蛋白酶会水解产品酶,使产率降低。
操作原因
10.15
原因不明
24.94
上海第三制药厂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百分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种子带菌
14.15
盘管穿孔
14.20
阀门渗漏
23.30
空气系统有菌
10.0
管理不善
25.80
其它
7.49
原因不明
5.78
第四制药厂链霉素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百分率%
外界带入杂菌(取样、补料)
8.20
设备穿孔
7.60
空气系统有菌
一般不具延续性,使单个(批) 发酵罐发酵失败。
设备渗漏
染菌几率较大。
5、污染不同菌量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程度越严重,即在发酵罐内的杂菌数量就 多,对发酵的危害也就越大。但当生产菌在发酵 过程已有大量的繁殖,并已在发酵液中占优势, 如果污染极少量的杂菌,此时对发酵不会带来太 大的影响。
二、发酵染菌对产品提取的影响
(3)发酵中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会严重干扰产生菌的代谢。杂菌大量产酸, 培养液pH下降;糖、氮消耗快,发酵液发粘,菌丝自溶, 产物分泌减少或停止,有时甚至会使已产生的产物分解。有 时也会使发酵液发臭,产生大量泡沫。
措施 降温培养,减少补料,密切注意代谢变化情况。如果 发酵单位到达一定水平可以提前放罐,或者抗生素生产中可 以将高单位的发酵液输送一部分到染菌罐,抑制杂菌。
速,也较难防治,故危害极大。污染噬菌体后,可使发 酵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的造成断种,被迫停产。
(2)污染其它杂菌有些杂菌会使生产菌自溶产生大
量泡沫,即使添加消泡剂也无法控制逃液,影响发酵过程 的通气搅拌。有的杂菌会使发酵液发臭、发酸,致使pH下 降,使不耐酸的产品破坏。特别是染芽孢杆菌,由于芽孢 耐热,不易杀死,往往一次染菌后会反复染菌。
4、在现有科学条件下能否做到彻底不染菌?
据报道,国外抗生素发酵平均染菌率为2%-5%,国内的 抗生素发酵、青霉素发酵染菌率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 环素发酵染菌率约为5%,谷氨酸发酵噬菌体感染率1-2%。
5、既然染菌不可避免,哪我们应该怎样做?
目前要做的是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 把握好各个易染菌的环节,尽可能防止发酵染菌的发生;而 且一旦发生染菌,要能尽快找出其污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 的有效措施,把发酵染菌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回
其它异常现象
还可以根据其他的一些异常现象,如菌体生长 不良、PH值的异常变化、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异常 增多、发酵液的颜色异常变化、代谢产物含量的 异常下跌、发酵周期的异常拖长、发酵液的粘度 异常增加等判断染菌。
3、不同污染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培养期染菌 对整个发酵过程的危害极大。 发酵前期染菌 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生长繁殖。 发酵中期染菌 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 。 发酵后期染菌 影响相对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