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文化与消费社会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后现代消费是一种炫耀性消费。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凡勃伦早在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中,就对 炫耀性消费作了系统研究。他认为炫耀性消费是工业 社会的主流消费观念,是通过消费来显示自己的地位, 博得荣誉,获得心理的满足。人的消费动机大体可以 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缺乏性动机,这是由生存与安全 一类的基本需要缺乏而产生的排除缺乏的消费动机, 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主要出于这种动机。二是丰富性动 机,这是追求某种需要“差异”的心理状态,炫耀性 消费就是出于这种动机。布希亚的消费理论指涉的主 要就是炫耀性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
#5
根据消费研究文献,人的消费目的首先是满 足物质上的需要(material welfare);其 次是满足心理(精神)上的基本需要 (psychic welfare);再次是满足炫耀 (display)的需要。前两种消费主要是指 为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进行的消费,也就 是对所谓必需品的消费,最后一种消费则 属于社会性的——为炫耀而进行的消费, 主要是满足社会的要求。
#2
在中国,虽然消费社会尚在形成之中,消费主义文化 也并未成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但现代消费观念正 在逐步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之中。专家认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学者确指为1997年) 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分水岭,其突出特征是从短缺经 济发展到饱和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消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具有的主导和拉动 作用越发突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速 了消费社会的形成。特别是在2006年,我国人均 国民总收入突破2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已由低 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为消费社会的形 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此背景下,当代中国流行文 化也鲜明地显示出消费主义倾向。
#12
中国虽然尚未全面进入消费社会,但在一些 富裕城市和富裕人群中,炫耀性消费已初露 端倪,并受到了社会舆论的诟病。
#13
2、后现代消费是一种符号与景观的消费
西方后现代语境下的消费理论,已脱离一般物质消耗的范畴,赋 予了一种文化与批判色彩。后现代消费就是一种符号消费,法国 社会思想家吉恩·布希亚就是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布希亚认 为,与我们的直觉相反,我们所消费的并不是物品,而是各种符 号。他说:“消费……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动……为了 成为消费物品,物品必须成为符号”。正是这种符号控制着我们 消费什么和不消费什么。我们并非是在购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而是在购买符号告诉我们应该购买的那些东西。以这种观点看来, 当我们在麦当劳就餐,我们不是在购买食物,而是在购买食物向 我们表明的东西,比如,我们是这个快节奏的、流动的社会的一 部分。他认为,在一个符号所控制的世界里,消费与我们通常所 认为的那些“需要”的满足不再有任何联系。那些物品不再具有 因它们的用途、它们的效用才具有的那些意义。商品被当作一种 “风格、声望、奢华以及权力等等的表达和标志”而被购买。
#8
消费主义价值观是与后现代主义联系在一起 的,它所表征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与 消费文化,而是消费主义文化。换言之, 这是一种后现代消费观。后现代消费的突 出特征表现在,它是一种“异化”的与炫 耀性的消费;是一种符号的与景观的消费。
#9
#10
1、后现代消费是一种异化的与炫耀性的消费 有学者将当代消费行为归纳为六大特征:一是早熟消费,即消 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二是畸形消费,即 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地向高档化和享受型倾斜;三是豪华消费, 即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和浮华;四是炫耀消费,即把高 消费当作实现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五是悬空消费, 表现为追求一种脱离经济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 六是情绪化消费,即把消费对象的占有、享受作为弥补精神空 虚的手段,等等。(李西建:《重塑人性——大众审美中的人 性嬗变》,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2页。)
#3
1、需要、需求和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 动力
人的需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的需要、社 会心理的需要和意义的需要。当代流行文化 就是一种不断制造需求、诱发欲望的文化形 态,它以其特有的市场召唤力,使人永远处 在一种不满足的渴望之中。
#4
2、消费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代消费是一种发生在消费社会的、跨越温饱型 的、富含精神意义的和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文化行 为。现代消费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 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是消费者进行“意义” 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 过程。消费是一面“镜子”,它不但从一个侧面 映出了经济体系某个部分的运行机制,而且也照 出了文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许多“秘密”。(参 阅王宁:《消费社会学》,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绪论第2页。)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消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从消费的物的 层面延伸到精神文化层面,从消费技术转向 消费文化。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不仅仅是对 于物品的实物消费,而且还包含着符号消费 等更多的内容。消费正日益生发出更为广泛 和深刻的含义,它已经超越了对物品和服务 的消耗行为,而体现出文化的特征。
#7
在很多情况下,消费主义代表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和 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带有一定的贬义色 彩。我们可以说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文化,但不 能说消费文化就是消费主义。有研究者是这样定 义消费主义的:它是存在并产生于消费社会,主 要是指以美国为代表,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普遍存在,并开始在后发展国家出现的一种提倡 “需要至上”的消费生活方式和文化取向,它最 明显的特征,是将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看作是 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实现,看作是高质量生活 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孙英春:《大众文 化:全球传播的范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第286页)
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
主讲人:孙瑞祥
1
消费主义文化是20世纪伴随西方消费社会到来而出 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以推销商品 为动力,以消费至上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消 费主义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五六十 年代开始向西欧、日本等国扩散,随之,对消费主 义文化特征的研究也日趋盛行。当今流行文化研究, 越来越重视对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符号的学解 读。其实,“流行文化实质上是消费的导师。” ([美]里斯曼:《孤独的人群》,王昆等译,辽宁 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