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课堂环境下“血液循环途径”一节教学设计
顾源媛(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苏州215000)
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课时内容。

营养和废物的运输都离不开血液的循环流动。

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与消化、呼吸、泌尿系统均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时是在学习了血管、心脏、血液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的观察、血液循环的途径、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分,是学生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尝试在互动课堂环境下开展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环节,通过学情前测、分组实验、观察模型、小组讨论等手段,让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发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同时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通过适当的启发、点拨等手段,师生共同搭建构成重要概念的知识框架。

2 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及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及观察、综合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理解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形成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

3 教学过程
3.1 教学前准备
3.1.1完成预实验,确定实验材料
本节课学生需要对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进行观察,以此理解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本地区易捕捉或购买到的小鱼有泥鳅和草金鱼。

教师可在课前完成预实验,尝试观察,确定实验材料。

泥鳅易得,价格便宜,生命力强。

因其活动能力较强,可在5%的酒精溶液中麻醉约5分钟后,进行观察【1】。

但泥鳅尾鳍中色素斑点较多,血液流动速度快,学生可能无法在显微镜下快速分辨三种血管(如图1);而草金鱼尾鳍内无色素斑点,血流速度相对和缓,若选择尾鳍色素较少的草金鱼,观察更为便捷(如图2)。

图1 泥鳅尾鳍观察图2 草金鱼尾鳍观察
3.1.2课堂前测,了解学生水平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涉及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相对较难。

要理解血液循环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和意义,学生需有相应认知基础:心脏结构;心脏与血管的相连;血管类型;红细胞作用;血浆作用等。

教师需在课前了解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

前测工具较多,笔者采用了互动软件“汗微微课宝”的“立即测”功能,每位学生通过答题器,将答案发送教师终端,教师通过记录数据,了解学生前概念掌握情况:学生对心脏与血管的连接关系内容错误率较高,其他内容掌握良好(如图3)。

而心脏与血管的连接关系是学习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基础,教师可在课堂板书书写过程中再和学生复习一遍。

图3 学生前概念测试数据记录
3.1.3 信息技术准备
希沃授课助手,希沃白板5,汗微微课宝
3.2情境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引导:人类很早就对血液充满了各种神奇的想法。

以前,人们认为血液在体内不是循环流动的,而是像潮水那样,一阵阵向前涌去,在经过几天的时间,最后消失在身体的四周。

后来许多学者都提出质疑,包括英国医生哈维。

他提出了血液循环,曾断言: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之间,一定会有某种肉眼见不到的起连接作用的血管,限于当时的条件,他没有找到这种“中介”血管,因为他没有使用显微镜。

我们能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到血管的连接呢?
3.3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一(血液的流动)
学生讨论分析:光学显微镜需透光观察。

在不伤害生物的前提下,可选择薄而透明的生物材料(小鱼的尾鳍)。

小鱼取出时,若太过活跃,可轻微麻醉。

为了保证小鱼能够正常呼吸,可用湿棉絮盖住小鱼头部。

教师进一步指导:显微镜观察时,找到小鱼尾鳍中出现分叉的血管;观察分叉血管中血液流动方向;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形态;将观察结果画出。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班巡视,利用移动工具(手机或平板),寻找典型,学生所画观察结果拍摄图片。

教师可利用课堂互动平台,将记录内容实时展示。

笔者选用希沃手机助手,将结果上传至大屏,共全班学生观看、对比和理解。

学生讲述本组的观察现象,教师可根据学生表述,对图片进行实时标注等处理(如图4)。

图4 学生分析小鱼尾鳍血液流动观察结果
通过学生的分析,师生可共同得出结论:血液流动情况为动脉至毛细血管至静脉。

教师可再将显微镜下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实时拍摄视频,上传至大屏(上图图2即为视频截取画面)。

通过视频呈现,学生加深印象,搭建概念框架。

3.4模型和视频辅助,建构概念(体循环)
学生理解了血液在三种血管的流动情况后,再和心脏联系,构成了小鱼体内血液循环系统。

教师引导:人体的血液流动情况和小鱼类似,板书展示:血液从左心室流入主动脉,流经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教师展示自制血液循环模型(如下图5,打开代表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的光纤开关,会出现红色和蓝色灯光,代表血液流动),引发认知冲突:为什么在经过了全身毛细血管后,血液颜色发生了变化?
图5 自制血液循环模型
视频辅助:播放“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

在希沃白板中播放视频时,可边播放边截图。

教师可截取“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进入毛细血管”两张图片(图6)。

学生观看视频后,重点对这两张图片进行理解。

教师再进一步讲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图6 视频播放时截图
3.5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二(肺循环)
教师引导:血液通过体循环至右心房。

右心房收缩,血液至右心室,又会经过怎样的途径呢?学生观察模型,打开相应代表“血管”的光纤开关,研究血液还将如何流动。

小组讨论后,将学案中血液循环图示补充完成,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血液成分的变化。

和活动一类似,教师在全班巡视过程中,利用移动工具(手机或平板),寻找典型,拍摄学生完成结果,实时展示呈现。

若有错误,可标注修改;若完成出色,可及时提出表扬。

3.6归纳总结,情感提升
归纳总结,分组讨论交流:氧气分子从空气到达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的路程;二氧化
碳分子从组织细胞产生,最终排出人体外的路程;药物分子从手腕处静脉注射,到达下肢伤口炎症处的路径。

小组讨论后,可由两位代表上台展示结果。

利用希沃手机助手的实时直播功能,全班同学可在大屏上观看到清晰实时动态,展示结果更生动形象。

图7 直播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课堂结束前,教师引导:“血液是循环流动的”本是司空见惯的真理,但是在探寻真理的路上,科学家们付出了极大的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为宣传血液循环,被活活烧死。

科学研究会有艰辛,探寻真理会有不易,但这些都不能阻止我们人类探寻真理的脚步。

这种孜孜以求,求真求实的精神,希望可以一直引领我们前进。

4 教学反思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2】。

本节课,教师尝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互动平台,融入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通过前概念检测,分析平台数据,教师掌握学生学情,有针对性的备课和上课。

课堂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进行探索,掌握所学知识。

在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分享自主探索结果,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环境良好,真正将互动技术作为学习要素融入了课堂教学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