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 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 国家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先后五次出兵苏维埃俄 国,并支持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企图颠覆新生 的苏维埃政权。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 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都在 敌对势力的控制之下,粮食等物资极度匮乏。
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怎样的形势?
——《苏联兴亡史》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的农业生产
(2010·全国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 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 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 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1928年,苏联按照 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 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 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根据材料说明苏联建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形势?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 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 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召开 会议通过了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 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 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材料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 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 围之中,孤立无援。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 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 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按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 础,而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 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 1930年苏联粮食 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 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
材料一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 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材料二 1928—1932年,苏联从农业国发展为工 业国;1933—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世 界第二。
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 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 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材料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 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 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 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 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根据材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战后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了哪些 严重的问题?
列宁开始重新思考一条新 的探索之路……
列宁开始重新思考一条新 的探索之路……
“目前已很清楚,我 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 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 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 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 了 …… 政 治 形 势 向 我 们 表 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 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6·江苏单科·19)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 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 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有俄罗斯学者认 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 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5·海南单科·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 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 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 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 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材料 战争使2000多万人丧生,农业生产直线下降,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战前1913年的一半。日用物品严重 缺乏,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 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
材料 生活的困苦引发人民的不满情绪,广大农民、 工人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在彼得格勒、莫 斯科等城市爆发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在乌克兰、顿河流 域、西伯利亚等地区,农民暴动频繁发生。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 1928年,苏联开始实 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 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 《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材料三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 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材料四 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提供了一套带电话 的住房,两个电影院的永久专座──这是斯达汉诺夫获 得的全部物质奖励。但其他热情的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太 多的回报。尤其是农民每天都得面对严重的物质匮乏。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5) 1931年,斯大林 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 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