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

(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

(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

(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

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

(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

(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

(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
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攀登);谈沧溟
..(海洋)之广,以为知海,
不如估客
..(商贩)之一瞥;观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吃)。

(魏源《海国图志》)
18.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短文阐述的道理。

(2分)
19.“知山”“知海”“知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请各用原文中的1个字回答。

(3分)(1)“知山”在于();(2)“知海”在于();(3)“知味”在于()。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5.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妇抚儿乳.()(2)宾客意少舒
..()
(3)便有妇人惊觉
..欠伸()(4)虽.人有百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分)
17.文中哪一个句子概括了表演者表演的成千上万种声音?(2分)
年。

土人始而恐,稍益习之,今皆以为常。

《旋风》:熙宁九年,旋风经武城县城,官舍民居略(全)尽,悉卷入云中。

卷去复坠地,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

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18.说说划线句的大概意思。

(2分)
19.古人曾以“欲以区区愚民之智,穷究至理,不其难哉”表达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恐惧,请你以当代中学生的身份,说几句激励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话。

(3分。

40-50字)
(7)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完成15—19题。

(共
12分)4461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

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

在涅贵不缁⑤,暧暧⑥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

行行⑧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

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③谤议庸何伤: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④臧:褒奖。

⑤在涅niè贵不缁zī: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

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徒,同“途”,道路。

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

⑧行行:刚强的样子。

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5.解释下列加点短语。

(2分)
①惟吾德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往来无白丁
...()..()④行之苟有恒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17.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

(2分)18.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

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来?(2分)
19.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

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的落后思想。

(2分)
(8)、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片断,完成19——22题(8分)1624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负箧曳屣.()(2)无冻馁.之患()
(3)廪稍
..之供()(4)以.中有足乐者()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比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作者运用这些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联系本文,请你谈谈应该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指南针》一文,完成23——24题(4分)
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及长……甚有乡曲之誉……时惟胤与关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23.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写出一个成语(2分):
24.这段文字中的车胤与宋濂在求学的经历方面有相似之处,请用文中的几个字概括(2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媵人持汤.沃灌()
腰.白玉之环()主人日再食.()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的意思。

(3分)
20.选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
21.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理解。

(3分)
(11)阅读文言短文《捕鼠》,回答22-23题。

(4分)1665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

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
之,告其父曰:“盍.(he 何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你)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我垣墉.
(yuan 城墙),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里子》)
22.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①“其子患之”的“之”是指
②“有鼠之祸”是
2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④执策.
而临之(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2分)
18、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请选用文中词语,仿照所示答案,分
别用两个字加以说明,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2
20、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2
分)
(13)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20—21题。

(共4分)2309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
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

臣请献一朝⑤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二》)
[注释]①比:接连。

②三旦:三天。

③莫:没有。

④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子。

⑤朝:早晨,也指一天。

⑥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20、“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
句回答。

(2分)
21、本文所说明的道理与《马说》一文有什么相通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口技》片段,完成17—20题。

(共12分)2351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

)(2分)
(1)既而
..儿醒,大啼()(2)妇抚儿乳.()(3)夫叱.大儿声()(4)众妙毕.备()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片段内容,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表演者摹拟的各种声音的变化
..特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文后问题。

(5分)
陈康肃公善射,亦以此自矜(自夸)。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有删改)
(1)根据《卖油翁》片段内容,将下列一副对联补充完整。

(2分)
上联:康肃公射技一流,自矜天下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上文和《口技》一文后你有什么启发?请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作答,并据此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余幼时即嗜.学()(2)手自笔.录()
(3)不敢稍逾.约()(4)无从致.书以观()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
19、仔细阅读上文,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余”为什么能“遍观群书”?(4分)
20、阅读下面袁枚的《黄生借书说》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4分)
非夫人
..(心..(那人)之物而强.(勉强)假.(通“借”)焉,必虑.(担心)人逼取,而惴惴
中不安)焉摩玩
..(玩弄,这里指读书)之不已.(停止),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
之矣。

”;若业
..(收藏)焉,曰“姑.(姑且)俟...(如果)为吾所有,必高束.(挂)焉,庋藏
(等)异日
..(以后)观.(看)”云尔。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文中对读书的看法。

(2分)
(2)请在文中找出跟“不敢稍逾约”的借书心情类似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16)综合阅读(40分)2855
(一)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
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
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文
10、《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

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

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

”,应该用(?)结束。

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籍。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①或.依林木之下②虽.死犹存③负.笈从师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286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文体 “ ”。

作者是 朝
的 。

(3分)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故虽.有名马 ( ) 骈死..
于槽枥之间 (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 策.
之不以其道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分)
4、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
5、作者认为是“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3分)
(19)阅读《核舟记》片段,回答19-22题。

(8分)2898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其两膝相比.者 (2)佛印绝类.
弥勒 (3)神情与苏、黄不属. (4)诎.
右臂支船 20.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1.选文写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那么佛印与苏、黄的神情分别是怎样的?(2分)
22.选文从哪两个方面反映了雕刻工匠的高超的技艺?(2分)
(20)阅读《纪昌学射》,回答23-24题(4分)2898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拉)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
以目承牵挺。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眼角)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
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
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馀物,皆小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
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23.从纪昌学射的经历猜测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的技艺是怎样练成的?(2分)
24.纪昌学射的故事给你有什么启发?(2分)
(21)阅读文言文《核舟记》片段,完成17—20题。

(共8分)2907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2)其两膝相比.者 ( ) (3)诎.右臂支船( ) (4)珠可历历..
数也(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1)表现苏黄关系亲密的句子是:
(2)表现佛印不拘世俗礼法的句子是:
20.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佛印的神情为什么和苏黄不同?(2分)
(22)阅读《孙叔敖纳言》,完成21—22。

(共4分)2907 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
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
不知足者患处之⑥。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
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令尹(y 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不肖:不能干,
没有贤德。

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21.文中那位“老父”在服饰、行动上与“一国吏民”有什么不同?(2分)
22.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孙叔敖是一个怎样人?请用自己的话....
简要概括。

(2分)
(23)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22-23题。

(4分)2956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溜①。

即投伞下同行。

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值炊糕者②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续笑林》)
[注释] ①檐下溜:滴水檐下。

②炊糕者:蒸糕的人。

22.依据文章,用现代文字简要说明“赴饮夜归者”为什么怀疑同行人是鬼?
23.这个笑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7-20题(8分)2962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腰.白玉之环(2)缊.袍敝衣
(3)媵人持汤.沃灌(4)日再.食
1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1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2分)
20、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八年级文言文答案
(1)15.鞋子,两顿(次),挂在腰间,羡慕。

(4分,每个1分)
16.仆人拿着热水来给我浇洗,又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我才暖和过来。

(3分,意对即可)
17.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分)
18.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作者当时强多了,应该好好珍惜,不与同学比吃穿,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

(2分,意思对即可)
(2)(共4分)
19.大家害怕何充的话得罪了有权势的王家兄弟,很为他担心。

(2分,意对即可)20.何充。

因为他正直敢言,不畏权势,刚正不阿。

(2分,意对即可)
(3)(共8分)
15.①喂养马的人②驱使,驱赶③不能显现出来④鞭子(共3分,对1个得1分,得满3分为止)
16.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3分。

意对即可,个别字词不到位的可以不扣分)
1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分。

答“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的也算对)
(4)(共5分)
18.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阐明“只有亲自接触事物才能了解事物”的道理。

(2分,意对即可)
19.依次是“足”、“瞥”、“啜”。

(3分,1字1分)
(5)9分
15.①喂奶;②稍微舒缓、放松;③惊醒;④即使。

(共4分)
16.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措,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就要抢先逃跑的。

(3分)
17.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分)
(6)5分
18.当地人一开始很害怕,后来慢慢熟悉了(地震的情形),现在都习以为常了。

(2分。

不是翻译,不苛求字词理解的准确,说出大概意思即可给满分)
19.略。

(3分。

语言要符合科学精神,要有激励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积极立意)
(7)(共12分)
15.①品德高尚。

②使身体劳累。

③没有学问的人(或知识浅薄的人)。

④如果能坚持(有恒心)。

(共2分。

答对两个得1分)
16.(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了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了竹帘里。

(2)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共4分,每句2分。

略有欠缺的可以不扣分)
17.在涅贵不缁(2分。

答成“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的建议不扣分。

自己概括不得分)18.参考:“无说己之长”,“隐心而后动”,“守愚圣所臧”,“暧暧内含光”,“慎言节饮食”。

(共2分。

答出1句给1分,得满2分为止。

有偏差的可以考虑给1分)
19.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伯乐;孤芳自赏、清高孤傲。

(2分。

意对即可)
(8)
19.见教参
20.见教参
2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2.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得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

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

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

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9)
23.囊萤映雪
24.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10)(共11分)
18.担心,忧虑;热水;挂在腰间;提供伙食(2分。

答对2个给1分。


19.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3分。

大致意思对即可,有明显语病扣1分。


20.从行走、食物和衣着三方面加以概括。

(3分。

一个方面1分。


21.只要有崇高的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物质生活很苦,也会其乐无穷。

(3分。

)(11)(共4分。


22.①其鸡亦尽。

②窃吾食,毁吾衣,穿我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2分。

每句1分。


23.处事和用人都要分清主次轻重、权衡利害得失。

(2分。

意思对即可。


(12)(8分)
16、①喂养②等同(一样)③怎么④马鞭。

(2分。

对2个得1分。


17、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马之千里”解释语序不当扣1分,“或”、“尽”等关键词未正确解释扣1分。

(2分)
18、策马、食马。

(2分。

每个1分。

如答“策之”、“食之”也可。


19、围绕作者良好的愿望作答。

如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

也可从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方面回答。

(2分。

意对即可。


(13)(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