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聆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聆听

WTT

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聆听是音乐活动乃至音乐教育的基础和首要任务,而音乐欣赏教学如何进行有效聆听音乐一直长期困扰着广大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本文从教学法层面研究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音乐聆听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向度探究有效音乐聆听的结构内涵和教学现状,借助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美学等多学科理论为音乐欣赏聆听音乐搭建有效通道。通过了解何为音乐聆听,分析音乐聆听的意义,创设有效聆听的方法,阐发有效聆听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音乐;聆听;中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xx)06-0045-03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基本途径。柯达伊曾经指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在于系统训练具有敏锐鉴别能力的听觉。”①曹理等也认为“从音乐教育的角度看,关键在于通过音乐教育,特别是通过音乐欣赏学习,培养学生会听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最终成为具备‘音乐的耳朵’的人。”②音乐是陶冶情操,影响人内在气质的艺术学科。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堂更加注重如何培养

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一、何为音乐聆听?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聆听的含义。我们说的听是当学生们听到声音后的一种本能的自然动作,而聆听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动作,而是学生在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带有情感的主动动作。因此,聆听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聆听能丰富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更好地表达音乐。

而笔者在观摩中小学音乐课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实习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区分“听”与“聆听”音乐。例如:教师在教歌曲之前告诉学生:“让我们来聆听一首歌,名字叫《西风的话》。”听完之后,教师问学生:“好听吗?”“好听!”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紧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学唱歌曲旋律,学习歌词等等。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在学习歌曲前听了音乐,但谈不上聆听音乐。

试问,这样的听,听之前没有有效的问题情境,听之中也没有有意识的引导体验,听之后更没有意义地讨论探究,整节课只听这么一次,能叫聆听吗?教师只是在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自然动作,而并没有引导学生带有情感地聆听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会聆听的主动动作。若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前,通过有意

识地设计一些有关音乐情感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聆听音乐,如:歌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特点?……这种带着任务的有效聆听,不仅能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还能培养学生的注意集中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通过聆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另一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聆听是学习者进行的主体行为。音乐美学家张前教授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是接受者进行的主体行为,它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这些主观条件包括:“1、生活阅历,文化艺术修养,情感气质与联想能力;2、音乐接受-欣赏能力与经验;3、欣赏当时的心境和专注程度。”据调查研究的数据证明,学生的音乐聆听的感知能力,随着其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逐年提升。小学低年级属于听觉的最敏感时期,在此年龄段的学生用耳朵去感觉,跟随感觉把握音乐,并且喜欢用肢体动作去对音乐节奏和旋律做出反应。但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较单纯,在聆听的过程中比较难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通过介绍乐曲的故事情节、歌曲的歌词等等来帮助学生聆听音乐;小学中年级属于学生聆听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童儿身心迅速发展,听觉能力明显增强,对旋律和节奏的表现更加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开始增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旋律可以在其心中唤起简单的想象;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仅在听觉能力方面继续增强,他们的智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以及运动能

力都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能力的增强促进其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的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对音乐音色的变化、丰富的和声变化以及旋律的反复、变化、对照等等都有一定的感受,并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音乐的爱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不用再依赖歌曲的歌词等来感受歌曲的情感,由于他们的生活情感体验日益丰富,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色彩的体验与理解也越来越准确;中学生由于其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其音乐感知能力发展得也较为完善。在听觉方面,已经具有较为准确的辨别调式的能力,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阅历,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通过以上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主体行为的分析,笔者认为音乐聆听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来培养他们聆听音乐的能力,以达到音乐教学的最大成效。

二、聆听的意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个定义是毫无疑问的。音乐新课程标准鲜明地强调音乐是一门以听觉艺术这一观念。不论从音乐发生的过程来说,还是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来看,聆听都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才因此学会聆听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倾听音乐,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樂

的经验。朗格说听音乐本身“是耳朵的特殊才智,像所有的才能一样,它是通过练习而发展的。”③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听力训练是通过音乐手段训练人对于音响的感知和了解音响的表现力。听力训练主要是70年代之后,由奥尔夫的后继者按照奥尔夫的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发展的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音乐教育中听力的训练,通常被认为是音乐教育的中心问题。它的任务是帮助每个孩子尽其所能地体验音响的表现力。作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普通音乐课,其基本任务,首先应当是帮助儿童发展体验音乐的能力,而不仅是表演和作曲。发展音乐听力,是普通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的的确确,聆听是音乐学习过程中音乐体验不可或缺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聆听伴随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这是普通音乐课的重心和目的所在。

三、有效聆听的几个方式

在音乐是听觉艺术,人通过聆听声音而获得情感体验的这样一种前提之下,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聆听的有效性。我的导师陈孝余博士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有效聆听”的概念,并且通过他的博士论文《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系统分析和研究了中小学阶段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聆听”的方式和方法。的确,既然聆听很重要或者说是基础性的音乐体验方式,那么有效聆听就需要研究。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