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共振理论、有机酸碱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成及π 络合物
(3) 电荷转移络合物(CT complex) 的生成反应
通过电荷配位而形成的络合物叫做电荷转移络合物。它是通过电子从给予体 (碱)的分子转移到电子受体的分子上,然后两者以静电吸引或其它作用力相
结合而形成的。这类络合物的一个特点是常带有显著的颜色。如:
橙色
深红
深紫色
其中各种甲苯是电子给予体(碱),四氰基乙烯是电子接受体(酸)。苯环上的 甲基越多,生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的颜色越深,这表示甲基的数目增加致使电荷 转移程度加大。在紫外光谱中发生红移。
环庚三烯正离子 4n + 2
亲核反应发生在大环,主要产物是4,6,8 位;亲电反应发生在小环,主要产物是1,3 位。
5.判断反应速度 -BrOHCH2=CHCH2Br —→ CH2=CHCH2+ —→ CH2=CHCH2OH
稳定性高反应快
-BrOHCH3CH2CH2Br —→ CH3CH2CH2+ —→ CH3CH2CH2OH
• 三、硬软酸碱(HSAB)理论
• 为了较好地描写Lewis酸碱及其反应行为,1963年皮尔逊 (Pearson)归纳大量实验事实提出了HSAB原理:硬亲硬, 软亲软。 • “硬”、“软”两词实指酸碱约束外层价电子的紧松。 • 硬酸(HA):受体原子体积小,有较高正电荷,外层价电 子可极化性小,不易激发。 • 软酸(SA):受体原子体积大,有较小的或没有正电荷, 可极化性大,外层价电子易激发。 • 硬碱(HB):含有电负性高,可极化性低,难氧化的授电 子原子。 • 软碱(SB):含有电负性低,可极化性高,易氧化的授电 子原子。
1 2
1 2 3
3
P2,3 = 1 + 1/2 = 1.5
键长相等,为正六边形结构。
Pi = 1 + ND/SC ND - 双键出现次数 SJ - 合理共振式数目 eg. C10H8 P1,2= 1 + 2/3 = 1.67 P3,4= 1 + 2/3 = 1.67 P2,3 = 1 + 1/1 = 1.33
+
+
A
-
H A Ka

HA
A PKa log Ka PH log
HA
一般 Pka 越小,酸性越强 。
用离解作用的平衡常数Kb的大小来表示酸碱的强度
B+ H2O OH+ HB
OH HB Kb B

Ka与Kb的关系???
因此,可以认为带有氢的任何分子都可以是一个潜在的勃 朗斯德酸,而任何分子都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勃朗斯德 碱
C X
、δ+
C O
、 δ+
C N
)。
碱的范围:具有未共享电子对的中性分子 H2O 、 ROH 、 RNH2 、 RSH 负离子(OH-、X-、RO-、NH2-、R-、CN-)
π碱
C C 、
甚至是σ 键的电子对(甲苯与超酸)
•按Lewis理论许多反应都可认为是酸碱反应, •取代(亲电取代,酸的置换,亲核取代碱的置换
ArSH NH4+
4. 路易斯理论
酸 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有空轨道 或潜在的空轨道) 碱 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因此,一般的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碱的电子对与酸的空轨道 形成共价键。
Ag+ + BF3 +
2:NH3 :F
-
[Ag(NH3)2]
BF4
-
+
酸的范围:质子酸(Lewis理论) 正离子(Li+、Ag+、Ca2+、R+、 O + Br+ 、NO+ 、 ) R C 有空轨道的中性分子(BF3、AlCl3、SO3、SnCl4、FeCl3、ZnCl2) 某些极性基团( δ+
酸 碱
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2.布朗斯德—洛易酸碱理论
1.重要论点: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都是碱(即 有电子对)
所有酸碱反应都可用下式表示:
AH

+
B:

A:
-
+
BH
+
共轭碱
共轭酸
3.酸碱强度的衡量
HA + H2O H3O

CH2 CH CH O a CH2
+
CH2
CH CH b CH2
+
O
O c
+
CH CH O d
CH CH O e
丙烯醛的五种极限结构的稳定性顺序为 a>b>c>d>e。
(4) 键角和键长变形较大的极限结构稳定性差,对 真实分子的贡献小
(5) 原子不具有完整的价电子层且带电荷的极限结构 稳定性差,对真实分子贡献小。
OH E H
OH E H
OH E H
OH
OH E H
OH
E H
OH OH
Cl
间位定位基
N02 N02 E E H
N02 E H
N02 E H
N02 E
N02 E H
N02 E E H
N02 E H
N02
N02 E H
N02
N02
E
H
E
H
CHO
4. 特殊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
只有用共振论来预测
环戊二烯负离子 4n + 2
O O C O
O O O O 碳酸根的共振结构 C
O C O
2 书写共振结构式的规则
(1)书写共振式时,允许电子移动,原子核的位置不能 变。
CH2 CH CH CH2 a
+ + +
CH2
CH CH CH2 b CH2 CH CH CH2 e
+
CH2
CH CH CH2 c
CH2 CH CH CH2 d CH2 CH CH CH2 g
7、介质的影响
• 在气相中,不存在溶剂化作用,胺的碱性次 序与烷基的排电子效应一致:R3N > R2NH > RNH2 > NH3 (R = Me, Et, Pr) • 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对其共轭酸的溶剂化作用, 使碱性顺序往往发生变化:例如R为C2H5时, 水溶液中溶剂化作用使二乙胺的共轭酸的稳 定性大于三乙胺的共轭酸,故碱性: R2NH > R3N > RNH2 >NH3 (了解)
实际 无单双键之分, 为正六角型。
1.39 A 1.39 A
共振论的基本思想:

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真实结构式是其能够 满足价键理论的所有结构式叠加而成,每一结构式称 共振结构式或极限结构。真实的分子、离子或自由基 是所有极限结构的共振杂化体 极限结构之间用双箭头↔(共振符号)联系起来。
解决了苯环结构问题
稳定性差反应慢
习题:判断下列共振式是否合理?为什么?
1)
H 2C
C H
CH 2
CH2
C H
CH2
O
OH
O
2)
有机酸碱理论
酸碱概念在化学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化学科学的发展也使得酸碱理论得以不断 的发展
酸碱理论也是高等有机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 认识和理解有机化合物性质及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加成反应
一些不饱和键上的加成反应也可视为酸碱反应。如:
酸碱的强弱
影响酸碱强度的因素:
• 1、诱导效应:一般取代基的-I效应将提高酸度, 降低碱度;+I效应则与此相反 • 酸性:O2NCH2COOH > ClCH2COOH > CH3COOH; • 碱性:(CH3)2NH > CH3NH2 • 2、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类似,取代基的-C效 应提高酸度,降低碱度;+C效应作用相反 • C6H5NH2 NH3 PKb = 9.4 PKb = 4.75 • 3、芳香性:(环戊二烯、吡咯)
能与正离子结合的负离子或中性分子 2C 5H5 +
Fe 2+
根据这一思想可把有机分子分解为两个部分:
CH3CH2Br CH3CO2CH2CH3 CH3CH2+( acid) CH3CO+ Br- (base)
CH3CH2O- (还可如何断开)
路易斯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中的很多反应可以看作是酸碱反应,如: (1)取代反应 所谓的亲电试剂是路易斯酸;亲核试剂是路易斯碱。因此亲电取代反应是 路易斯酸的置换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是路易斯碱的置换作用。如:
各类酸的Pka值
PKa ArSO3H CH(CN)3 H3+O RCOOH O O -6.5 -5 -1.74 3.5 7 9 9.3 ArOH R2CHNO2 RSH CH2(CN)2 OEt O O H2O RCONH2 15.7 16~17 PKa 10 10 10 11 13 CH3OH R3COH ArCOCH2R HC CH RCOCH2R ArNH2 Ar3CH NH3 CH3CH CH2 PKa 17 18 19 20 25 26 32 34 36 45 CH4 39 40 C6H6 37 H2C CH2 PKa 37
1,2键比2,3键长,奈是拉长的六边形结构。
1 2 3 4
3. 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
取代反应是一个竞争过程,可以从中间体稳定 性判断反应的方向。 对于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取代的中间体共振 结构多,稳定性高,邻对位产物占优。
邻对位定位基
OH E OH E H
OH E E H
OH E E H E H E H E H OH OH
NC
CN
NC
CN
NC
CN
一些不通常不像 碱的物种,如乙烯和芳香族化合物,按路易斯酸碱理论都是碱。 如:
象上述反应所表述的反应可以形成 p- 配位的碱称之为 p- 碱。
由于化合物中配位键普遍存在,因此路易斯酸的范围更广。酸碱的新定义:
酸 碱
CH 2 + 正离子或具有空轨道的中性分子; CH 2 Ag + CH 2 CH 2 Fe(C 5H 5)2 + Ag
• 6、杂化作用及中间体稳定性 • S轨道的电负性比p轨道大,能量比p轨道 低,因而杂化轨道中S成分愈大,轨道电 负性愈大,其能量愈低,即形成的碳负离 子就比较稳定。 • 碳质酸(Carbon acid)的酸性:电负性: SP > SP2 > SP3 • 酸性:Ar3C-H > Ar2CH-H > ArCH2-H > CH3 -H > (CH3)2CH-H (注意碱的稳定性)
1.酸碱理论的发展
1)电离理论( 1889 阿伦尼乌斯) 能电离出H+的为酸,OH- 的为碱 仅适用于水溶液体系,无法解释胺类等等很多物质的酸 碱性 2)质子论 ( 1923 Bronsted布朗斯德( Bronsted ))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 是碱 3) 路易斯理论----电子理论(Lewis 1923)
CH2 + O CH3 + CH2 O CH3
稳定
不稳定
碳不具有完整的价电子层
(6)参加共振的极限结构越多,分子越稳定。
共振式中如果所有的原子都有完整的价电子层 则是非常稳定的。
CH2 0
CH3
CH2=O
稳定
CH3
不稳定
电荷分离的共振结构式稳定性降低。
O CH3 C CH3 CH3
O C CH3
稳定
越稳定的极限结构 对真实分子的贡献也越大
真实分子体现这些极限结构性质的程度也越大
极限结构的稳定性及对真实分子贡献的基本规则
(1) 共价键数目越多的极限结构,稳定性越强,对 真实分子贡献也越大。
a对真实分子的贡献最大
(2)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极限结构,能量相同,对真 实分子的贡献也最大
(3) 有电荷分离的极限结构 两个异号电荷相距越 近越稳定;正电荷处于电负性小的原子上稳定,负电 荷处于电负性大的原子上稳定。
不稳定
练习:写出对硝基苯酚负离子的合 理共振结构式
O
NO2
§2
共振论的应用
1.定性判断分子稳定性 依据:能写出的共振式越多,真实分子越稳定。
分子 离域能
共振结构
苯 2β
奥 3.36β
萘 3.683β
联苯 4.383β
蒽 5.316β
菲 5.444β
2
2
3
4
4
5
2.对键长的判断 Pi = 1 + ND/SC ND - 双键出现次数 SJ - 合理共振式数目 eg.C6H6 P1,2= 1 + 1/2 = 1.5 P1,2 = P2,3
莫冬亮
2015. 3. 26
共 振 论 简 介 共振论是一种有机结构理论。该理论简单、直观, 能解决共轭体系的结构与性能问题,结果与分子轨 道理论HMO法的计算结果相似。
共 振 论 的 产 生
苯环结构的问题,理论与现实严重不符 理论 有单双键之分,键长不 同,应为不规则形状。
1.54 A 1.34 A
+ +
CH2
CH CH CH2 f
(2) 所有极限结构必须符合价键理论的规则,碳 不能超过四价,第二周期元素价电子层的电子数 不能超过8个。
(3)所有极限结构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必须相同
CH2 CH CH2 CH2 CH CH2 CH2 CH2 CH2
3 共振稳定作用(要点)
不同的极限结构稳定性不同
H N
• 4、与周期表的关系 •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电负性增大,酸性增强, 碱性减弱: • 酸性:CH4 < NH3 < H2O < HF; RCOOCH3 < RCONH2 < RCOOH • 碱性:CH3-> NH2-> HO- >F• 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酸性 增强,碱性减弱: • 酸性:HF < HCl < HBr < HI; H2O < H2S • 碱性:NH3 > PH3 > AsH3 • 5、氢键的影响(邻对位羟基、甲氧基、卤取代 的芳基甲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