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境界,将人文精神融合在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使学生具备高等教育要求的人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目标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发展问题是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和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其核心功能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同样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其特定的内涵,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坚实的理论基
础与现实基础。
我国教育一直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基本方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职业教育中全面发展的内涵
正确认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是在职业教育中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前提。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涵其中》中所做的精辟论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教育的任何社会经济功能都是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实现的。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为职业教育贴上“经济腾飞的基石”、“促进就业的秘密武器”
等等标签,对职业教育功能的认识体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于职业教育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则认识不足。
我国当前的职教研究对职业教育能否实现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人的片面发展相对立的,其基本含义指的是以脑力和体力为要素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经过教育实践的检验与升华,其涵义逐渐丰富并更具现实意义。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基点来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发展的全面性,即不能忽视或轻视人的个性的任何一个方面;二是发展的自由性,即个体能够按自己的意志与选择实现自身的发展;三是发展的充分性,即让个体的各种潜在素质能获得最充分的挖掘,从而使其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基于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职业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教育指的是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实现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
全面发展既要体现在学生各个素质指标的提高上,更要着眼于学生整体个性的完善与和谐。
正如埃德加·富儿在《学会生存》中对教育目标的表述:“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与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
二、人文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底蕴
新世纪要求创新人才必须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科学知识是客观
世界的知识,人文知识是精神世界的知识,古今中外的大家,皆两者兼备。
如果强调人才培养的知识性、技能性,忽视人文素养培育,必将造成知识技能结构单一,人文底气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据调查,不少学生存在着“组织能力较差,自卑情绪较浓,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缺乏创新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是非观念模糊,价值取向错误”等一系列问题。
事实证明,人文教育的作用,是眼睛不容易看到的,不是现在时,而是将来时,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只有高技能,没有人文底蕴,最多是人手,不是人才,生存尚可,发展乏力。
全面发展主要依靠文化的积淀。
文化的根本在化,这“化”,就是内化、融合、升华和超越,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
人文科学解决价值理性,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干什么?这是自然科学不能解决的。
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使我们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精神,太需要使我们寻找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
文化是一种精神富有,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流淌的思想,是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没有坚实的文化积累,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素养,即使有足够的聪明,也不是大智慧,也永远成不了大器。
文化修养的欠缺,文化根底的肤浅,是当前青年学生素质欠缺的最本质原因。
人文学科具有体验性、教化性和评价性特点,它可以使人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
正如美国一项权威调查报告所指出的,人文学科告诉我们如何设法对付生活中永恒不变的基本问题,那就是:正义
是什么?应该爱什么?应该保卫什么?什么是勇气?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世界大哲学家怀特认为,天才是一个人的心灵中产生了有意义的综合。
竞争诺贝尔奖的选手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蕴,需要大思路、大智慧、大视野。
接受知识需要理性,科学创新的灵感则依赖于悟性。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实现高情感与高科技的联姻,人文气质与科学精神的合璧,促使人追求自身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从人文教育的自身发展和内在要求来看,追求人性的完美一直是其最高目标。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有特殊的侧重点,其主要任务是将人文教育的养分有机地渗透到科技教育活动之中,在高职学生走向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过程中,供给“绿色”的生长食粮。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与人文思想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精神、人文素养,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在品质,并体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与核心。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及其自身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
物,人是社会的人。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作或间接进行交换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做为社会的人,要想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社会关系,就必须首先对人和自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必须对人的最终命运予以关怀。
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使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环境的熏陶、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具有重要
的作用。
同时,人是有个性的存在物。
人的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成材,而且关系到社会整体的发展与前进。
对人的个性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尽可能的发挥和挖掘人的能力,包括尚未开发利用的人的潜能。
“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类的潜能以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
发展和体现”。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目标应定位于:尽可能地满足高职学生成长的自由性、发展的全面性、存在的主体性、成才的多元性需求,教育和引导学生逐步走向完整的人。
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不可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因其学生基础素质、发展方向与培养模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性技术人才。
显然,从其培养目标
中“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要求看,高职教育不是培养单纯的专业人,也不是培养单纯的职业人,而应该是培养社会人。
因此,高职教育不能忽视人文内涵,必须要有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
今天,迫于国际经济竞争需要和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
我们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必须瞄准教育的目标。
既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现实社会,特别是促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目的,也要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仍然是一种价值追求的过程,它同时应该满足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应该以追求人性的完美、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其最高目标。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要对高等职业教育做出“应然”的思考,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像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说的,“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那么“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或者说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失败。
”
参考文献:
[1] 国际21世纪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涵其中[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0
[2] 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4.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95
页
[5]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16页。
作者简介:金辉(1986-),男,河南商丘人,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