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地位的几点理解-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地位的几点理解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予以高度评价,其涵义十分深刻。3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及当今中国的发展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对改革开放历史背景、目的和性质作出概括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报告中的这段话,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地位和巨大意义的高度概括和精炼表述,其含义十分深刻,也是我们深刻理解、评价改革开放历史地位的最基本的依据。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在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抉择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正是面临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当时的情况是:国际上,一个以发展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作为增强竞争力的核心与重点,以科技与创新为发展经济的关键点及核心推动力的时代已经来临。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已近末期,前苏联已经初显出冷战中的发展内力不足、体制僵化的弊端。许多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及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在这一时期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强国际,加强改革,制定相应政策,使本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增强。从国内方面看,中国正在经历一个极其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选择发展道路时期。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后不久,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综合国力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甚为悬殊,而且与十几年、几十年前的发展水平相近,甚至高于对方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也明显落后,差距拉大了。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将如何改变现状,这是一个摆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解读上的偏差,也由于我们的国家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可借鉴的先例,社会主义建设时间又不长。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
题还没有、在当时也不可能搞清楚。因而,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初起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就是按照当时对科学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来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仿照前苏联在经济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经营机制上,实行单一计划经济;在分配机制上,实行带有平均主义大锅饭色彩的按劳分配制度;在对外关系上,突出强调以意识形态划分并决定对外交往对象及交往内容。虽然也提出过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口号及思想,但在实践层面上却基本没有体现,视资本主义为对立物、洪水猛兽,对其持几乎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社会主义的理念与模式和对资本主义的态度,是从社会主义建设那天开始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20多年中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特征和发展的主线。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没有搞清楚,由此导致了我们在这几十年中没有达到我们本应该达到的发展目标,其中许多方面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乃至到文革结束时,中国社会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生产力发展停滞,综合国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混乱。经过文革结束后两年的特殊时期,历史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又一次关键抉择:是继续原来的思维模式和已有的体制,还是进行改革?是坚持原来对外关系的态度,还是予以改变?何去何从,这是对执政党的一次不容回避、不容拖延、不容失误的决策考验。正是在这个关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主要标志,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将其上升为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一个基本点,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指针和明灯。这条基本路线规定、指导着我们各方面工作的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从此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条航船沿着正确航向乘风破浪,奔向成功的彼岸。中国的发展及对世界的贡献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改革开放历史地位的又一精辟概括。其中,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主要是就近代历史上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国情而言,只有接受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以之来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才是拯救中华民族唯一正确道路。然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只是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打下一个必备的坚实的基础,只是开创和展现了一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如何来发展中国,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新的、更为现实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结合世界形势发展的新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而找到了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
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起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在这一问题上一直没有解决好,没有找到使中国真正实现发展的正确道路。主要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还是否存在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否将对外开放与中国发展紧密起来这些问题认识不清。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与中国发展的关系才被从理论上逐步明确阐述、实践上大胆稳步的实施。邓小平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强调改革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要使这一制度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实质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关于对外开放,邓小平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起来,认为搞建设“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落后不行”。“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邓小平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开放也是改革,改革需要继续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时,对改革开放指导思想也更加明确,指出: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主要是改革和开放政策。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的开放。在党的十三大上,把改革开放正式写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与四项基本原则相互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此后党的改革开放思想内容不断丰富,并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成为中国能够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在改革问题上,我国进行全面有序、逐步拓宽、稳步推进、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事业,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标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正确把握对外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对外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30年改革开放成为我们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成为中国能发展到今天程度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30年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结论的最好证明。从经济领域看,相比30年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低下状况,如今,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济保持年均近10%的快速增长。1978年GDP总量仅3624亿元,20XX年已达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增长速度极为罕见,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20XX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1735亿美元。,20XX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20XX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