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

发表时间:2018-06-19T15:21:08.3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作者:朱嘉隆

[导读] 摘要:受当前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了对我国现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性的提高。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潮州潮安供电局 515638)

摘要:受当前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了对我国现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性的提高。至此,本文出于更好地帮助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设计目的,从供电可靠性程度高低的不同可将供电的区域划分为六大类,并从配电自动化主站模式的建设、终端与通信在配电自动化中的体现、配电网中的继电保护等方面对配电自动化实现技术维护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及通过农村配电网以及城市配电网等实情证明了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差异化规划的实现。

关键字:供电可靠性;配电终端;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则

前言:

保障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为配电的自动化,并自发展产生以来就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建设以及推广运用。但是,对于当前存在的部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仍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就比如按照市区全覆盖的主站规模配置以及为了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而对几乎所有的开关进行加装电动操作的改造以及更换,还将配有“三遥”终端功能以及密集度较高的光纤通道等,使得大量的投资进去只能满足到部分较小区域配电自动化技术的运营,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主站配置不当的问题,而且不利于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发展[1]。因此,为了使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设计适应实际发展需要,本文将根据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同对供电进行区域划分,并且分析与阐述出各类区域配电自动化理念与基本原则以及彰显设计合理性与可行性特征的实践运用。

一、供电的区域划分

根据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同对供电所进行的区域划分为A+区域、A类区域、B类区域、C类区域、以及D类区域和E类区域。其中A+类区域的负荷密集为30NW/km2以上,其负荷表示密集,且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极高,通常情况下的供电区域高达99.999%,其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重点城市的市中心以及有特殊供电要求的国家相关技术开发区等区域;A类区域的负荷密度主要为15~30NW/km2 ,其负荷表示为较密集,且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高,通常情况下的供电区域为99.99%,其主要分布于国家直辖市市区、中西部方向的重要城市的市中心以及国家高级技术开发中心等区域;;B类区域的负荷密度主要为6~15NW/km2 ,其负荷表示集中,且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的供电区域为99.965%,其主要分布于国家地级市市区、重要城市的市中心以及省级高级技术开发中心等区域;C类区域的负荷密度主要为1~6NW/km2 ,其负荷表示较为集中,且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中等,通常情况下的供电区域为99.897%,其主要分布于地级市城市中心以及经济等各方面较为发达的城镇等区域;D类区域的负荷密度主要为0.1~1NW/km2 ,其负荷表示较为分散,且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一般,通常情况下的供电区域为99.828%,其主要分布于一般的城镇与农村等区域;E类区域的负荷密度主要为0.1NW/km2 以下,其负荷表示及其分散,且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不高,通常情况下的供电区域只满足于对社会所承诺的要求,其主要分布于高山、偏远的农牧区等区域;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技术运用

(一)配电自动化主站模式的建设

做好主站的设计并将其细致化是配电自动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且配电自动化分为大模式、中模式以及小模式和前置延伸模式。为了充分采集区域的相关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就地监控的目的是前置延伸模式在主站监控范围内所进行地前置延伸;而为了扩大所容平台使得EMS、PMS、以及GIS通过信息网进行互联的目的是大、中、小模式的价值所在,通过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达到配电网在信息上的共享以及对信息所进行的整合,配电网图模就是在此基础上所构建而成的,以达到能够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监管处理。至此,应以信息所接入的量度来对不同类型的主站进行参考建设,就比如以10万左右的信息接入量来评判作为小型主站信息的接入数值,于50万内的信息接入量来评判作为中型主站信息的接入数值,又或者说以大于50万的信息接入量来评判作为大型主站信息的接入数值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对配置软件模块以及硬件设备运用之间的区分,这主要体现在大型主站的建设需要充分运用SCADA软件进行配置,并在此前提条件下引入信息交互模块以及配置软件模块和应用软件等;而高级应用软件运用于中型主站中具有可选择性,而小型主站模式的建设需要充分运用SCADA软件进行配置,并在此前提条件下引入信息交互模块以及故障处理模块。

(二)终端与通信在配电自动化中的体现

确保终端合理且具有重要意义是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图最终目标。一般情况下的终端以“三遥”和“二遥”为主。所上报的故障数据信息符合以及具有遥测电流功能的需求的中端被称之为“二遥”,在实际设计中并不需要以电动操作机构的作用将开关部分进行引入,但如果中端本身的功能具备本地保护,在此种情况下则可以通过引入无线专网或者GPRS等方式来实现终端功能[2]。对所上报的故障数据信息中融入遥测、遥控以及遥信等功能的表现,被称之为“三遥”,在实际设计中并需要以电动操作机构的作用将开关部分进行引入。

(三)配电网中的继电保护

供电可靠性作为继电保护技术的核心要领需从农村配电网以及城市配电网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多出现路容量低且短、供电半径较长以及分支较多等内容为农村配电网的主要特点。以其系统路容量较大、供电半径较短以及分支较少等内容为城市配电网主要特征。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差异化规划的实现

在对配电自动化进行实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终端设计、继电保护以及主站设计的合理科学化以及差异化规划等原则。于实践运行过程中,可以将前置延伸模式的主站运用于县城等区域,而将大、中、小型模式的主站运用于大、中、小型的重要城市中心;通过依据不同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数据信息进行参考来提供对配电终端以及继电保护[3]。好比如通过引入全电缆供电的方式对A+类型的区域进行供电配置,与此同时配以相适应的“三遥”终端,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较低故障的发生概率以致及时恢复供电。再比如通过配以相适应的“三遥”终端并选用相适应的绝缘导线或者缆线作为供电路线对A类型的区域进行供电配置,同时,需要在配置中融入本地保护以及GPRS通道和“二遥”终端等方式来达到有效降低线路故障发生概率等问题的解决[4]。总而言之,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实际规划设计时,需要做好全方位的用户相关需求数据信息整合规划,其中具体规划方式可以参照上述A+类型区域的方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充分保障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为配电自动化,但这要求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需要根据各类型区域的供电可靠性进行差异化的规划设计,以很大程度上使得所涉及的成本费用以及规模效益都趋于合理化,尽最大限度地避免见着开关就认作为终端,是终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