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法制节目,任重而道远。
从来都很少看法制节目,唯一的印象就是在很早之前和爸妈一起在家的时候和他们一起看过几期《今日说法》之类的,对这一类的节目也是关注甚少,直到上到电视文化这门课的时候才开始对这一类节目有所了解,而真正去认真看认真分析也是从这个作业开始,在这段时间里我去看了几期我们国内的法制节目,例如央视的《今日说法》上海电视台的《东方110》以及凤凰卫视的《文涛拍案》,总的看下来作为一个观众的感受很直白,反正不怎么好看,对于我这个年纪的大学生来说不具备什么吸引力,那么,法制节目是不是就是一定不好看的呢?为了对比,我特意找了几期国外所做的法制节目来进行对比,对比之下,才看出了差距,原来,法制节目也是可以很好看形式很丰富的。
法制节目,并不是枯燥的。
首先看咱们国内的法制节目吧,最早国内的法制节目是“简单的介绍民事、刑事案件的经过”,仅仅只是满足受众最简单的信息需求,到现在的“着重分析案件的发生原因以及社会的舆论导向”,突出了法制节目中的人文关怀精神,重视人的表述、人的呼声、人的命运,并将生活与法律发展历程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电视法制节目已将纪实、写意、普法结合在一起,用情和法的矛盾与交融中来打动人、震撼人、教育人。
从而展现法制节目最主要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电视国内法制节目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六种:
●专题类节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上海电视台《东方110》)
●新闻信息类节目(长沙电视台《政治频道》凤凰卫视《文涛拍案》)
●谈话节目(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
●服务类节目(太原台《维权在线》)
●娱乐类节目(江苏台《探案俱乐部》)
●杂志类节目(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
其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
●与受众的贴近性增强(增加当事人的镜头,给观众最直接、最真实、最客观的感受)
●讲述的内容更为通俗。
●分析案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娓娓道来,环环相扣。
●节目新闻意识增强(节目放松更为及时,注重第一现场)
●更加注重于观众之间的双线互动(突破法制节目本身的严肃,加设短信平台)
各家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各具特色,但是纵观各种法制节目其实我们还是会发现类型还是偏少,现阶段法制节目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举案说法类:以《今日说法》为代表,通过一个案例,再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分析,达到普及法律的目的。
而主持人撒贝宁独特的主持风格、自身健全的法律知识,正派的外形更是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但是,这类节目并不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只是通过对案件的后期报道以及权威专家的分析,达到做出符合判断的标准。
我自己最熟的节目也是《今日说法》,说实话,对于早就发生,已经完全处理的案子我并不是十分感冒。
但《今日说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平实的讲述,客观的分析,公正的判断。
二、演播室讨论类:这一类节目是目前电视台最喜欢做的,也是收视率相对容易出来的节目类型,以山东电视台《举案说法》为代表,突出的特点是:一方面树立了深刻的传播理念,将典型案例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得出建设性的意见,对社会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引导;二是跳出了单纯揭露犯罪过程和犯罪猎奇细节的误区,抓住生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和人际关系中,将案件置身社会环境中甚至生活环境中,引起观众共鸣。
突出人文关怀。
三、纪实性警务题材类:以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为代表,充分运用了纪实的画面
来震撼观众,用一种与观众同步的视角来讲述案件,增强新闻现场感,提高观众参与性。
四、益智互动类:以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为代表,在选择案件上重在选择曲折的典型案例上,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将纪实和讲故事相结合,追踪案件侦破,直击案件审查。
五、庭审直播类:通过现场直播个案的审查过程,直观的表达法律程序,具有舆论监督的作用,再在直播的过程中穿插专家和观众的讨论。
这类形式的节目我在很早之前有看到过,具体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六、电视连续剧类:通过对案件的改编制作剧本,达到普法效果。
很早以前在有一部剧叫《红蜘蛛》的就是一个代表,但对于国内这类电视剧在制作上往往容易偏离主题,以大尺度的片名来吸引观众,最终观众在意的都是与法制无关的一些东西。
下面我们来看国外法制节目的基本类型吧。
(我比较熟悉的国外法制节目主要是《全美最高通缉》,所以以下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网上检索的资料)
法律新闻类:
除了常规节目外,目前还存在一些“法律娱乐”类资讯节目。
它们以涉及法律纠纷等问题的各界名人为报道对象,向观众提供有关名人的各类与法律相关的花边新闻,其中的代表栏目有Court TV的《好莱坞热线》,以及《名人正义》(Celebrity Justice)。
这类节目以讲述明星们的新闻案例事实为主,并不过多地关注司法程序,其风格活泼、明快、轻松,而包装也注重娱乐化,从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到服装化妆,从现场的道具、灯光布置到摄像方式,从剪辑手法到画面的拼接,甚至宣传语和预告片,都表现得时尚、跳跃。
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短期注意力的特点,这些节目的各部分环节时间都不会太长。
新闻访谈类节目:
代表栏目有美国C-SPAN的《美国与法庭》(America and the Courts)。
此类节目的基本策略是以专家访谈的方式来拓展案件深度,以法庭人员答记者问的方式来满足观众对案件细节的了解。
《美国与法庭》时长60分钟,就每周最热门的案件采访相关专家,每期节目通常有两个案例,每个案例都由演播室访谈、双视窗的专家连线和相关人士在法院外答记者问三部分组成,其中,相关人士在法院外答记者问的实录所占时间最长。
另外,法国电视二台的综合性深度报道栏目《媒介人周刊》也有大量的法律性内容,它重视双视窗与现场记者对话的报道手法,还在演播室与当事人或主管机构负责人、专家进行座谈。
案例纪实类:
这一类型中比较出色的栏目有美国的《法医档案》(Forensic Files)、《终极证据》(Extreme Evidence)、《大师》(Masterminds)、《全美最高通缉》
(American Most Wanted)和英国BBC-1的《犯罪观察》(Crime Watch)等。
《法医档案》、《终极证据》等在美国知名度很高的电视栏目采用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手法来讲述案例。
它们融入了大量的侦探、法医等技术性知识,用以讲解破案的方法和技巧,阐述工程师、化学家、电脑专家等特殊职业人员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追寻线索,从而揭开犯罪、事故的真实原因。
这些栏目还力求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之中,节目中会不断设置问题,解决问题,让观众全程参与分析案件的过程和各种可疑线索的侦破,很好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全美最高通缉》和《犯罪观察》的风格与上面的栏目有些不同。
《全美最高通缉》每期会选取2~3个真实的案子,通常一小时的节目分成2~3段,采取事后案情模拟的方式来介绍案情,并会在节目中安排对涉案人员以及法律工作者的访谈。
它有时还会展示犯罪分子的真实照片,并提供免费热线以便观众举报破案线索。
此外,这一栏目还有着其他内容,包括在遭遇犯罪分子时如何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经验,法律团体和受害者团体的活动,对美国相关执法部门人员的采访等。
《犯罪观察》的片子通常会在犯罪发生地实地拍摄,而且会尽量聘用与所描述的罪犯体貌相近的演员来演出整个犯罪过程。
调查员或警察们则在现场直播的
演播室中接受主持人有关案情的访问,并且还会接听观众们打来的电话。
节目通常会在故事播出之后,向观众介绍最新的案情调查情况。
并且,特定案件的节目组在节目播出之后还会一直和有关侦探人员保持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的联系,以便使观众能够持续得到案件进展的相关消息。
《全美最高通缉》和《犯罪观察》的播出帮助警方破获了许多大案,这也使得这两个节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从 1988 年2月 7 日以来,《American most wanted》已经捕获 840个罪犯,找回 41个失踪的孩子。
这档节目已经连续播出了17年,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庭审类:
除了对真实庭审的播送,还存在着模拟庭审栏目。
在Court TV的节目中,真实庭审类节目的主持人通常具有很强的法律背景,它也会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及专职记者担纲解说并对案件进行评论分析。
为了丰富节目的信息量,制作者们还在法庭审讯的直播画面中穿插大量的字幕,包括滚动的法律新闻标题、正在播放的审判案件名称、发言人的姓名、身份、教育背景、从业经验或犯罪前科记录及其与案件的关联等等。
模拟庭审类中最著名的栏目当为《朱蒂法官》(Judge Judy)。
主持人Judy Sheindlin 曾经做过职业法官,有着丰富经验的庭审经验。
她的主持风格强悍、幽默、辛辣,这对节目的成功至关重要,使模仿者难以成功。
由于这一节目的成功,Judy本人也身价过亿,跻身美国女性富豪的前20位。
《朱蒂法官》为派拉蒙所有,开播于1996年,时长30分钟。
尽管播出时间为下午,该节目仍然截获了不少傍晚档女性观众,特别是在25~54岁年龄段的观众中保持着很高的忠诚度。
《朱蒂法官》的每集节目都会处理2~3个案件,法官在审判的过程中,会讯问纠纷双方的原告和被告,并进行快速的当庭判决。
由于这一节目的主要目标受众集中于以家庭主妇为主的赋闲在家者,而刑事案件与这些观众无很大的关联,因此《朱蒂法官》所选择的案件都是日常生活中小于5000美元的民事纠纷赔偿,诉讼事由各异,观众可以网上提交诉讼案例。
节目中所采用的审判过程基本上模拟了正规法庭,但审判过程中没有辩护律师,因此,在“控辩双方”陈述事实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争执甚至辱骂的情景,并由此揭露出令人震惊的背景内容从而激发观众的情绪。
在审判结尾,观众都会看到“坏人”受罚而“好人”获赔,因此会感觉非常痛快过瘾。
他们还能了解到在美国这样诉讼倾向性高的社会中,个人权利在受到侵犯的时候,怎样做才能使个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护。
完全模拟审判过程的节目《第二次裁决》是美国PAX频道(已于2007年1月更名为ION Television)于2004年推出的。
整个节目进行过程中,参与人员无需遵循任何法律条款,而主持人的作用只是在于承上启下,不加入任何评论,也不提供任何信息。
节目最大的卖点则在于真实的陪审团和模拟审判之间的那种差异。
通过陪审团成员在休息室里激烈的唇枪舌战和多次不同的表决结果,使节目更容易抓住观众的心。
在节目进行中的陪审团成员始终是不知道真实审判时候的结果的,因此当最后一次表决结果出来时候,再穿插播放真实的审判结果,通过这种蒙太奇的效果把节目推向高潮。
真人实录类:
比如Court TV的《捕获》(Caught)以及福克斯的《警察故事》(Cops)。
《警察故事》利用警车的录像装置记录下警察在街头值勤、执法等情景,真实记录警察执法的全过程。
整个节目全程跟踪记录拍摄,无解说。
题材涉及警察工作中的各种案件、各种执法过程,整期节目完全是现场录像剪辑,非常具有真实感。
《捕获》是在公共场所设定一些不为人知的测试项目,利用偷拍形式捕捉人们面对这些测试情况的异常行为,比如利用在街头无人看守的货摊来测试人们的诚实度。
整个节目的目标是探究在无人所知的情况下人们会做什么。
它以普通大众为收视群,看点正是偷拍镜头中记录的人物的异常行为,满足人们的窥视欲望。
每期节目通常由3~4个测试组成,每个测试项目的内容包括测试设计过程记录、人们测试行为的偷拍和心理学专家解释测试意义,每个测试板块之间由广告片和频道宣传片进行分隔。
制作者为了加强节目的可视性,避免客观记录这种方式可能出现的节奏缓慢、沉闷等问题,特地调动了各种手段,比如在偷拍画面中播放快节奏的背景音乐、有趣的宣传片等等,从而造成节奏的张弛有度,并且以悬念的设置激起观众的收视欲。
游戏竞赛类
在Court TV的节目中,除了《我,侦探》之外,这类节目还有《伪装》(Fake Out)。
它通常在夜间播出,时长30分钟。
每期节目有三位志愿者参加,分为三轮。
选手通过自己设置问题询问对手来判断对方是否在撒谎,判断出色的一名选手将进入最后环节,和来自曾经是美国FBI特工的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测谎游戏,如果最终战胜主持人便可以获得2万美元的奖金。
游戏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选手从对方的语言、表情、姿态等各个方面判断其是否在说谎,一旦判断失误,选手将被淘汰;而对方也会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尽量不给质问者以机会猜透真相。
节目当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专业性知识,质问者不光要判断对方的描述是真话还是撒谎,而且事后要详细描述自己的判断过程,说明自己为什么会判断对方有无撒谎。
主持人曾在FBI专门负责心理型的案件侦破,他在每轮结束时将会从对手的细微动作和神情变化来给观众作最权威的测谎判断,从而使观众学到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
电视连续剧类:
目前最为成功的法律类电视剧应为美国的《CSI》,即《犯罪现场调查》(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该剧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王牌节目,获得艾美奖6项提名,入选2002年美国“十大最佳电视剧”。
CSI已播出6季,它采用了系列剧形式,每集都以罪案发现开场,紧接着又和另外一两起案件交织在一起,然后案件的调查逐渐深入,各种谜团也渐渐清晰起来,直到真相大白。
《CSI》制作阵容强悍,它的专职顾问曾在洛杉矶的安全部门供职长达15年,从事犯罪现场调查工作,所雇用的6名剧本作家也多为美国名校毕业,而它的演员阵容也同样是大牌云集。
《CSI》的剧情多取材于真实案例,真正地从专业科学技术的角度来拍摄,展现了大量前沿尖端的高科技侦破技术:弹道学、法医毒理学、DNA破裂鉴定、血型分析、痕迹学、高智商犯罪心理学等。
它采取了重建现场的方式,对于各种细节的合理设置,给观众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快节奏的叙事方式,数案并发,扑朔迷离的案情使得悬念更加紧凑集中,情节上互相交叉,内容上饱满生动。
观众的注意力将会追随着调查人员,看他们如何从现场残缺的人体、毛发纤维、指印和指甲以及尘埃等等各种细微的证据入手,进行细致的分析筛选,满足了观众的探索欲望,剧情也因此丰满而立体。
该剧播出后成为美国警方的必备学习教材,连英国苏格兰场、日本警卫厅以及法国警局都视其为教材。
同时《CSI》也掀起了法医学热潮,许多学校顺应学生要求开设了法医学课程。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普法工作也有序的进行着,以法律为准绳评论是是非非,评论天下大事,报道大案要案,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法制节目的作用也就越越大,今天的法制节目对于中国百姓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普法、说法,它还为电视传媒构筑了一个展示理性意识、扩展话语权力的空间,所以,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对于法制节目都有着强烈的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题材过于狭隘:关注刑事、民事案件较多,但涉及行政法、合同法、国际法的内容较少。
对于煽情、色情、血腥等“暴力题材”的报道较多,削弱了电视媒介的舆论引导功能。
对历史案件以及国外案件关注不够多,为了追求效果,制造话题往往追求答案,忽视小案。
形式稍显单一:虽然国内电视法制节目看上去有很多类,但是看似节目丰富百花齐放的背后,节目类型实则单一。
主要活跃的还是以案说法类,纪实侦查类,主要通过讲故事的手
法阐述案例。
对节目的开掘与创新相对欠缺。
节目报道深度不够:节目往往重视阐述而轻视评论,对拍摄事件做浅层次的描述,再用法律条文框套案例进行判决,对案件背后的社会背景,犯罪人的心理动机以及心路历程分析不够。
媒体的功能仅仅停留在传播法律知识上。
对于法律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关注不深。
探讨法律与人的关系不深。
思考不够。
重于惩戒功能而轻视保护功能:目前的许多法制节目向受众传达的都是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公正性,人民武警的英勇奉献,中国共产党的公正无私…….
而对于法律保护和维护公民权利的功能宣传大大不够,往往给我们一种错觉,法律只是用来惩戒犯罪分子的片面的错误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公民对于运用法律来维权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
大大削弱了法律的功能。
作为新闻专业的一名学生,通过这次对国内外法制节目的分析,我对传媒业又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法制节目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过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要关注熟悉国家出台的各种法律,以及学习其他各行各业的法规。
要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
将人文思想和法律的理性贯穿于节目的内容和风格志宏。
最后还要有一个专业传媒人的素养,进行客观、公正、理性的报道、客观真实的叙述事件的本末。
电视法制节目的从业人员,任重而道远。
13新闻班康飞燕
20130602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