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家 郭沫若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第8课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 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 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 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 表自己的见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历史贡献:创王办室私垄学断,教打育破的了局贵面族;和主
大教育家 张“有教无类”;注重道
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 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 则和方法。
历史影响:
《论语》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8课 百家争鸣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学说记录: 《道德经》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历史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史贡献:提出“仁”的学说;“仁
大思想家
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主
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
对苛政。
第8课 百家争鸣
1.请说出下列孔子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 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主张顺其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春秋 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三变
生产力是根本原因
社 会
社会制度的变革

变 革
思想领域的争鸣
动 脑 筋:
耕的推广 技

水利工程 术 的修筑 的
改 进
阶 级 出 现
各国变法
商 鞅 变 法
中 国 封 建 制 度 确 立 百家争鸣
一、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人们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善于从 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 治”。
第8课 百家争鸣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的是如何形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 新


铁器和牛 产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提出“仁”的学说,主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张“为政以德”。主张 “因材施教”、谦虚好
学、“温故而知新”
老子
春秋末期
《道德 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 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孟子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 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 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 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中 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 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 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 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庄子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主张顺其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此“俭“认之富朴贫为谓贵素贱孟大不,不子丈能洁能的夫淫身移这。”自”段”,好,—话表,表—体现不现《现了奢了孟了富侈在子什贵淫穷·么后靡 困滕精,的中文神仍精,公?然神矢下节。志》 不不受移富,贵意诱志惑坚,定不,为正贫直贱高动洁摇,,不不阿为谀武奉力承 屈的服精,神这。才叫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 表“现威出武了不英能雄屈气”概,,表我现们了今对天不就怕叫强做权有,骨勇 气敢。无畏,不卑不亢,一往无前的精神。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以德德”,和齐“之礼以”礼是,孔有子耻—政且—治格《的。论主语要.主为张政。》
你有“方认什为法为么政提孔积以出子极德的提的”要倡意是求“义对。为?执要政政求以者执德的政”素者“养实道、行之执“以政仁德的政”” (1)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
削“ “,为道应政 之在以 以富德 德民的””同::时治用教政道化要德百以来姓德引;为 导首 、, 约以 束 (德 老2)治百执政 姓政首 ,者先 用应要礼用言法自正、身。礼的以仪德行德来给治规百政 范姓才 人作能 们示使 的范, 建天 行立下为一归 ,定服 那的。 么道德以老标德百准治姓来政就规才会范能知人凝道的聚 什行人 么为,心 是以。 耻 实辱现并社自会觉的纠稳定正。自己的行为!
第8课 百家争鸣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第8课 百家争鸣
整理古籍
文 化
编定《春秋 》、
五经:《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
就 言论记录
四书: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第8课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 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了一个繁荣的 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