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小组成员:张旦国贸一班 1205034117
李茂长国贸一班 1205024217
吕姣灿国贸二班 1202034212
王丽萍国贸二班 1205024118
何亚婷国贸二班 1207074212
刘娟国贸二班 1207094214
叶丹凤国贸二班 1207094216
试析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农民战争。其失败原因是:领导集团过早封建化,给太平天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关键时刻领导人决策失误,贻误了许多有利时机;缺乏合乎民心、合乎当时中国国情的革命制度与措施;对文化及儒家的态度。
关键词:太平天国;儒家;腐败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由洪秀全建立的政权。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存在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100万人,实力雄厚,但天京变乱后,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做为农民阶级运动的代表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引起了很多人惋惜,也引发了很多学者对其失败原因的思考。经过分析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领导集团过早封建化,给太平天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用封官许愿等封建思想鼓舞士气。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形成了以洪秀全为核心、以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较坚强的领导集团,他们都抱着强烈的反清思想。①在洪秀全的思想深处却萌发着封建帝王思想,在发动起义之初,就经常用封官许愿等封建思想来鼓舞士气。建都天京后,由于革命事业取得所向无前的胜利,冲昏了革命领导者们的头脑,使得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抵挡不住封建阶级的思想影响和侵蚀。他们一方面强烈反抗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另一方面又规定了比封建王朝更为繁琐的礼节和等级制度,把原来的兄弟关系变成了依附性的君臣关系。大兴土木,奢侈腐化。洪秀全自从所居住的两江总督署被烧后,于1854年2月修建天王府, 1854年正是太平军北伐和西征两个战场上军事都十分紧张的年度,而洪秀全却在天京大兴土木,养尊处优,完全改变了前期艰苦朴素的作风,这同当时革命战争气氛是毫不相容的。可见,当时领导者身上已经滋长了很多不健康的东西和个人权威思想,无论政治思想还是生活上都已开始封建化,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革命积极性的倒退。
二、关键时刻领导人决策失误,贻失了许多有利战机
1853年3月,太平天国攻占金陵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没有也不善于总结革命经验,没有及时变更自己的预定战略集中全力进攻北京,错误地接受了保守派的意见建都南京,而放弃了进军河南直捣北京的计划。1853年3月,太平军建都天京后,没有及时全力拔掉天京和扬州外围江南、江北大营,而是分力北伐、西征。再加上没有及时第二次西征,给曾国藩湘军提供了充分准备的时间。然而天京被围,没有及时“让城别走”,采取了消极防御的策略。战略决策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决策的失误,军事上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势力上的不平衡。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由于多次领导人的决策失误,使多次战争趋于失败。
三、缺乏合乎民心、合乎当时中国社会国情的革命制度和措施
《天朝田亩制度》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群众意愿。1854年初洪秀全建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种农民平均主义的思
想,反映了当时在清朝封建政权统治下千百万无地少地农民,千百年处于饥饿线上的农民的要求和理想,足以动员和鼓舞广大人民去从事革命斗争。但这种做法,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民习以为常的生活方法,打消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些农民是不会赞成的。而且,单凭平分土地的措施,并不能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也不能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②的理想社会,可见平分土地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有一定的局限。而《资政新篇》在一定时期中的太平天国革命史上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对革命事业是有贡献的。但是洪仁玕作为一个总揽朝政的革命领导者,由于没有参加过实际斗争,无论在他的谕示或著作中,几乎找不到强调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和发动群众的号召,加上他著作的重点似乎不在于发动劳动人民而在于发动那些地主阶级出身的官绅和知识分子,所以在后期的革命政权中,混进了不少阶级异己分子,这是新政的根本弱点。太平天国在制度上的一些不合理措施、政策,超出了当时社会的客观实际进程和群众认识水平,虽然大多在实行了一个时期后重新改正了,但已给太平天国造成了严重损失,成为太平天国战争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团。
四、对文化及儒家的态度
太平天国创立之初就以“拜上帝教”的精神作为治理的根本,太平天国的上位者以洪秀全为首的人对儒家及其他的宗教信仰大肆的反对,由于当时的清政府是以儒教作为官场之根本的,因此太平天国对儒教就更为强烈地抨击。定都后太平天国领袖的洪秀全不再理政治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拜上帝教”及文化思想的研究上。在这个过程中洪秀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大力的践踏,对非“拜上帝教”的其他宗教也进行了严厉打击。但对于整体民众而言这种强制的甚至暴力的政治极大的刺激了长久以来的信仰,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稳定。这种以宗教统治的集团,失去了社会精英人群支持,因此失去了大批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人才,这也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失败。在文化方面,由于西方文化引入中国不久,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引入的西方文化发生强烈的冲突。洪秀全一面把自己当成上帝的儿子来确立自己地位并宣扬要把天国移入到人间,但在另一面又要借助历代统治者的制度与警句来为自己找到依据。正是由于这种互相矛盾的理解使得太平天国的文化也是扭曲的。文化的冲突也反映在了经济政策的层面上,一方面要人人平等,公有制;另一方面又提出来尊卑等级。起初的反对腐败的清政府腐败统治的初衷是正确的,但是到后期一味的崇拜宗教而大肆反对儒家思想,这样就完全违背了封建社会中读书人的根本。而儒家思想是千百年来读书人的根基,是统治者最为推崇的思想,这种完全的否定也在另一层面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参考文献: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见《太平天国》Ⅲ,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1983年, 172页。
②《东王杨秀清劝告天京人民诰谕》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第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