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菌根与菌根真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 真菌的最新分类系统及新的分类单元
但保留硬囊霉属( Sclerocystis),。 并把这2 个属归入Paoletti 在1889 年设立的内囊霉科 (Endogonaceae) 。 1922,Bucholtz研究了它们的有性生殖, 指明这一科隶属于 接合菌纲, 毛霉目。
1974年, Gerdemann 和Trappe 重新设立球囊霉属( Glomus ) ,
并描述了2个新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 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
并对内囊霉科重新分类, 下设Glomus 、 Acaulospora、 Gigaspora 、 Sclerocystis 、 Endogone 、 Glaziella 、 Modicella 共7 个属。 实际上这7 个属中只有 Glomus 、 Acaulospora 、Gigaspora 、Sclerocystis 4 个属形成丛枝菌根。
第二节 菌根真菌
1. 概 念
菌根真菌是指能侵染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 以前认为大部分属担子菌亚门,小部分属子囊菌 亚门、接合菌门。 现在另立一个门: 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 约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5-10%。
2. 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生物多样性
AM 真菌最早被归入Link 1809 年建立的内囊霉属( Endogone ) 1844 年, Tulasne 兄弟描述了球囊霉属( Glomus ) 。 1875年, Berkeley 和 Broome 建立硬囊霉属( Sclerocystis) 。 1912年, Thaxter 将球囊霉属( Glomus )的种归入内囊霉属( Endogone );
体发育作了详尽研究后, 在系统发育和进化树的基础上提出 了能反映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 建立了球囊霉目( Glomale) , 下设2 个亚目, 即球囊霉亚目和巨孢囊霉亚目, 包括原来内囊霉科中除内囊霉属( Endogone ) 外的6 个属。
1990年,Almeida 和Schenck 把Sclerocystis 中除S . coremioides 外的所有种移入球囊霉属( Glomus ) 。
第三章 菌根与菌根真菌
1885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和森林学家Frank首次发现一些真菌菌丝 与树木根系正常地共生结合,并把他观察到的真菌与树木根系共生体 命名为“菌根”。 “菌根”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开始菌根研究的标志,Frank成为菌根学 的奠基人。 随着研究的深入,观察到许多植物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形成菌根。 据统计,80%以上的陆地植物能够形成菌根。 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若没有菌根真菌共生,则不能成苗; 杜鹃科植物若没有菌根真菌的共生,则植物发育不良。
真菌的菌丝体主要存在于根的皮层薄壁细胞之间,并且进入细 胞内部,不形成菌套。它们侵入植物根后向细胞中伸出球形或分枝 状的吸器,从根外表看不出有菌丝存在。
由于它们具有与植物共生的高度专一性,迄今尚未分离获得纯培养体。 内生菌根较普遍存在于各种栽培作物中,如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等。
2.3 内外生菌根: 是内生和外生菌根的过渡类型, 并具有两者的一些特征。 对其共生的真菌知之较少,主要分布于森林 土壤中。
1979年,Benjimin将内囊霉科由毛霉目移入Moreau(1953) 建立的内囊霉目 (含内囊霉科1个科) 。 之后, Glaziella 和Modicella 分别被移出。
1986年,Walker 和Sanders 从Gigaspora 属中分出Scutellospora, 1979, Ames 和Schneider报道了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2000年,Redecker 等通过研究 核糖体18S rRNA 基因序列并结合形态及分子特征, 提出 Sclerocystis coremioides 也应属于球囊霉属( Glomus ) , 从而取消了Sclerocystis 属, 把其中的所有种都归入球囊霉属( Glomus ) 。
2001年,Morton 和Redecker总结有关AM 真菌分子特征的研究 (如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脂肪酸构型等)发现,
内囊霉科仍包括7 个属: Glomus 、Gigaspora 、Acaulospora、Sclerocystis 、 Entrophospora 、Scutellospora 、Endogone 。 其中Endogone 不形成丛枝菌根。
1989年,Pirozynski 和Dalpé建立了球囊霉科( Glomaceae) 。 1990年,Monton 和Benny 对AM真菌和繁殖体形态特征及个
原属
些AM 真菌在系统发育上与同属其他种关系较远,
把这些种归入新设的原囊霉科(Archaeosporaceae) 和类球囊霉科 ( Paraglomaceae) , 分别包括原囊霉属( Archaeospora) 和类球囊 霉属( Paraglomus)
大部分菌丝生长于根外部,向周围土壤伸出菌丝,代替根毛的作用;
部分菌丝侵入根的外皮层细胞间隙而形成特殊的网状结构—哈氏网。
常可以在许多森林的树木根部发现,如松柏类、栎树等。
2.2 内生菌根(endomycorrhiza)
又称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或泡囊-丛枝菌根 (Vesicalar-Arbuscular mycorrhiza, VA)。
第一节 菌 根
1. 概 念 菌根(mycorrhiza)是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
根形成的共生体 。 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建立相互有利、互为条件的
生理整体,并各有形态特征,这是真核生物之间 实现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
2. 菌根类型
根据形态和解剖学的特征,分为 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
2.1 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 外生菌根的特征是真菌菌丝不伸入根部细胞,真菌菌丝体紧密地包 围植物幼嫩的根,形成菌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