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三维动力灾害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结构设计与制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三维动力灾害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结构设计与制造

1.工作条件:

1.1 见总则第3条。

2.设备用途:

2.1 项目概况:根据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的重大仪器设备研制项目“深部巷道/隧道动力灾害物理模拟试验系统(批准号:)”,拟研制一套大型三维动力灾害物理模拟试验系统,模拟深部巷道/隧道岩爆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实际条件,解决岩爆物理模拟中的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揭示深部巷道/隧道岩爆等类似动力灾害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2.2 功能概述:大型三维动力灾害物理模拟试验系统,主要包括外框架、静力加载系统和动力加载系统,加载方式为真三轴加载且每个方向独立控制,每个方向最大静力加载能力为3200吨,每个方向最大动力加载能力100吨,可连续振动多个周期,试件在加载过程中需进行开挖钻孔操作,加载设备外框架应预留开挖孔。

3.技术规格

本次招标仅为机械设计与制造部分,包括加载外框架、静力加载缸和动力加载缸,不涉及液压系统、采样系统、控制系统及相关传感器元件等,但须预留各类传感器、阀件、管路接口。

3.1 外框架

3.1.1 外框架整体刚度不小于7×109N/m;

*3.1.2 最大静力加载(3200吨)和最大动力加载(100吨)叠加条件下,外框架应满足强度要求,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0;

3.1.3 外框架需保证在最大静荷载和最大动荷载共同作用下的长期稳定性,应提供计算报告说明外框架设计方案满足3.1.1和3.1.2的要求。

3.2 静力加载系统

*3.2.1 静力加载单元数目:3个;

*3.2.2 加载方式:三向独立加载,每个方向最大加载能力3200吨;

3.2.3 与试件直接接触的承载板每侧预留试件变形量:20mm;

3.2.4 加载面与试件之间应均匀接触,确保静力均匀分布在试件表面;

3.2.5 静力加载油缸与承载板之间采用活动连接方式;

3.2.6 三向稳压精度:±10吨;

3.2.7 三向最长稳压时间:30天;

3.2.8 三向可自动补压,补压大小为达到预定压力;

3.2.9 静力加、卸载速率均可控,静力加载采用分级加载方式,可按不同步长加载。

3.3 动力加载系统

*3.3.1 动力加载单元数目:3个;

*3.3.2 加载方式:三向独立加载,每个方向最大加载能力100吨;

*3.3.3 三向动力加载频率≥10Hz;

3.3.4 动力加载频率为10Hz时,振幅最大为5mm;

3.3.5 动载控制方式:高精度伺服控制;

3.3.6 三个方向不要求同时振动,但动载油缸可连续振动多个周期;

3.3.7 一次试验内三个动载单元之间可以相互切换使用,但并不要求三个动载单元同时施加;

3.3.8 能提供多种动载波形,如三角形波、正弦波、余弦波等,并留有自定义波形接口,给出自定义波形编程指导。

3.4 其他技术要求

3.4.1 试件尺寸:0.5m 0.5m 0.5m和1m×1m×1m两种规格,试件尺寸为0.5m时,要有相应的过渡垫块;

3.4.2 试件模拟开挖圆形隧道直径:0.1m/0.15m/0.2m,不仅可垂直试件表面开挖钻孔,还可以沿一定角度(5.7°)水平倾斜钻孔,开挖孔起始位置应正对试件表面中心;

3.4.3 为模拟隧道开挖,外框架一侧需预留开挖孔,开挖孔与试件接触部分直径为0.21m的圆孔,框架上外孔半圆部分直径应大于0.21m,保证水平倾斜隧道的轴线可偏离试件中轴线10cm,即倾斜开挖时倾角为5.7°;

3.4.4 为观察试件在钻孔过程中的破坏情况,外框架应预留一个直径20mm的观察孔,其方向垂直于开挖方向;

3.4.5 试件应能准确安放在加载框架内,完全对中,三个加载方向(静力和动力)的轴线正交于试件形心处,保证施加在试件表面的荷载与试件表面垂直,试件每个面受力均匀;

3.4.6 静力加载和动力加载应以并联的形式作用到加载板上,静力加载单元与动力加载单元的行程应精确设计、相互协调;

3.4.7 液压缸能出线连接计算机,随时记录油压数值,油压等参数显示精度满足稳压精度要求;

3.4.8 为防止试样破坏后承载板碰撞,需安装位移传感器监控承载板位移,同时,安装过载保护装置,试样破坏应力迅速降低时可自动开启;

3.4.9 试件六个面与加载面间应有减摩措施,以保证施加在试件各面上的垂直荷载与摩擦力相比占绝对优势;

3.4.10 由于试件开挖钻孔过程中会用到大量水,设备应考虑排水措施,且排水措施不能影响设备内电气系统运行;

3.4.11 外框架应设置一个走线孔,便于多种监测仪器线路走线;

3.4.12 控制系统与加载系统放置不同实验室,要求控制系统在操作时可观察到加载系统试验状况,在实验室设置一套摄像系统

3.4.13 提供一份详细的数值计算报告,包括外框架刚度、强度和变形核算,各主轴、承载杆、连接销等部件的应力、变形分析,标注最大应力、最大变形位置;

3.4.14 提供加载设备所需电力、供水等相关要求;

3.4.15 安装设备前应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厂家应根据甲方提供的地基勘察报告,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基础设计,相关设计与施工图纸须签字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作为仪器设备图纸一部分,具体设计费用应包含在投标总价中;

3.4.16 机械设计应保证试验的可操作性,如试件的吊装、框架的移动(如有必要)等,配置相应的吊装或移动装置,同时还应考虑后期维护保养,易损部件应能方便拆卸;

3.4.17 机械设计与加工制造出来的成品应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整体结构美观;

3.4.18 机械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应经甲方聘请专家论证通过后再开始实施,设计图纸、核算报告及其他往来文件应签字并加盖公章,以备存档;

3.4.19 设备框架要保证安全性,所用零件、材料等无毒无污染,安全环保性能满足行业使用标准,对环境、人体可能造成危害的应特别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