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植物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卷第1期江苏环境科技2000年3月用植物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韩润平+陆雍森(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播要介绍了生物嫠复技术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及对植物的要求。
植物能去除土壤中的有毒金属,将金属富集在生物体内,或将金属变成挥发性气体。
关羹词植物生耪修复重金属离子
RemovalofHeavyMetalinSoilbyPlant
PlanRunping.LuYongsen
Ab血似Removalofheavymetalinsoilby
biologicalremedytechniqueandthereq叫呦tofplantareintroduced.Plantcarl
Ⅱ目"thepolsonousmetalinsollandthemetalisconcentratedinbkmaamis
changeaintovolatilegas.
K竹wordsPlantBiologicalremedyHeavymetalion
环境中的有毒金属的危害已为人们所共识,加快发展可行的治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发展在自然环境中通过生物作用,可以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或在生物体内富集重金属…i。
一般工矿区内的土壤表面都要受到金属污染,如废弃的矿场(含有zn、Pb)、废弃物堆集(含有Cu、Hg、Pb)、污泥堆放等均含有重金属问题。
传统的治理技术是采用填埋,这种方法不仅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填埋后的土壤还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用植物法可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旧J。
植物清除土壤中的金属过程又称为生物修复、生物萃取或生物富集。
与传统方法相比,植物能大面积种植,易成长,用以清除金属是有效的、经挤上可行的方法。
如何处理或处置富含金属的植物?富集重金属(Cu、N;)的植物可以焚烧,残渣用来回收金属。
浓缩了普通金属(如Pb、zn)的植物,需干燥并放在有保护作用的筒中填埋,这一点象常用的处理土壤污染的方法。
但植物质量轻,管理时仍比直接处理土壤经济、方便。
若将其焚烧,残渣可填埋或回收金属。
生物修复的好处要大于其坏处,同时种植植物能增加环境中的绿化面积。
验室将两种不同种属的植物进行基因转移。
用生物化学技术鉴定基因代码,使能吸收大量金属的高积累因子转移其特点至生长良好的、非食用的植物上。
生物修复的成功包括将植物自然易富集的能力与农艺方法相结合,培养出普通植物,能大量生长且易于丰收L3]。
植物培养和分子技术提高丁植物的优点,一些植物能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并将它们无害化。
生物修复是自然过程,在受污染的水体和土壤中能生存的植物对环境更有益处。
植物富集体是指用根部吸收高浓度的污染物,同时在根、叶或树干中浓缩;对低浓度的污染物也能吸收并在体内富集。
这些植物可以在由于自然原因或受污染而富含金属的土壤中生长,如某些芥类植物可积累Ni、Zn、Cu、PB等,其中亚热带地区这类植物较多。
很明显,植物对金属的积累能抵制吃植物的昆虫及一些病原体,植物中的肽链可结合金属并转移至体内的空腔中保存。
良好的重金属生物积累体应该有以下优点:高的富集率(即使环境中污染物浓度较低);有能力积累较高浓度的污染物;同时积累几种金属的能力;高的生物量产出;抵抗病原体和害虫。
1对植物的要求2植物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一些植物虽然可用于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但也显示了一些问题,限制了高富集植物清除土壤中有毒金属的应用,比如生长缓慢,缺乏有效生物体用于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
近年来,研究者在实
+韩润平.男,1967年出生.讲师,现为同济大学博士生。
一28一
在所有污染环境的金属中,Pb是最常见的。
在实际环境中植物吸收Pb的能力很低,但如果往土壤中加人一些络合剂,如EDTA,则络合后的Pb更容易被植物利用[“。
络合剂将吸附在土壤颗粒上
第13卷第1期韩润平/用植物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2000年3月
的Pb解吸,进入土壤溶液,有利于金属达到植物根部,增加了植物对Pb的吸收能力。
加络合剂作Pb的生物萃取实验,树干对Pb的富集达到Pb占干重的1.5%。
不同的植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影响Pb的生物积累【5j。
用络合剂消除了两个主要限制Pb生物富集的因素:土壤中金属的低生物利用性及低效的从树根转移到树干的能力。
管理好时,络合剂辅助的Pb生物萃取技术应该是经济有效的去除污染物的方法,且有望商业化。
将植物种在矿化的土壤中,植物能生长。
且富集重金属,树干中的浓度大于根部,加人络合荆提高了植物的富集能力16J。
因几种重金属污染物常同时并存,需要能同时去除污染物的植物,而金属之间的积累也会相互抑铜。
如较常见的Zn、cd共存时,Zn常是cd的抑制剂,Zn增加到一定水平,植物将不再吸收cd。
如果使用改良的药草植物就能同时积累zn25g/kg、cd1g/kg(干重)t3J。
这种植物非常有用。
用湿地植物将Cr(Ⅵ)还原为Cr(111),降低了Cr的毒性,还原在根部进行,cr主要与草酸根结合【7J。
对生物修复来说,用植物将重金属还原也是一种有效的解毒机制。
3植物使金属变成挥发性物质
生物修复除高效积累外,生物气化一用植物将吸收的金属污染物变为气态的过程,也能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如类金属硒可被气化。
某些在高硒环境中生长的植物会产生毒性小的挥发态硒(arl3SeCH3,CH3SeSeCH3)。
湿地上的某些植物可清除土壤的硒,其中单质硒占75%,挥发态硒20%~25%¨J。
一些植物能将土壤中的汞变为单质汞挥发到大气中。
但金属气化并不是说对环境没危害,如Hg、Pb、Se的挥发物浓度高时有毒,而且汞挥发至空气中危害性更大。
总之,与传统的处理受金属污染的土壤相比,生物修复费用较低。
在该技术商业化之前,仍有许多工作要做:监测实验田的治理结果、寻找更有效的生物积累体、寻找更好的方法处理积累金属的植物。
随着技术的发展,该方法一定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D髓keL.R..RaymnG.D.Plant—derivedmaterialsfor
metalion—sdectivebin曲19andpreconomtration.Anal.
ChdIl,1996,68:22-27
2MoffatA.S..Plamsprovingtheirworthintoxicmetalcleanup.Science,1995,(269):302—303
3WatanabeME.Ph”oI勋ediationonthebrinkofmereialization.Environ.Sci.Techn01.,1997,30(4):182~186
4HuangJW,ChmJ,BertiW.R..CunninghamSD.Phytoremediationoflead-contaminatedsoil:RdeofsyntheticchdatesinleadphytoextrdctionEn、rironSei.Technd..1997,31(3):800~805
5WietzbickaM(jⅫp一目10fleadtoleranceinAlliumcepawithotherplantspeciB.EnvironPoUu,1999,104(1):
4l~52
6WmzeIWW.,JcckwerF..Accumuhtlonofheavymetalsinplantsgrownonminea—alisedsoilsoftheAustrianA【pS.Environ.Poilu。
1999,104(1):145~155
7LytleZM.,L矾leF.W,YangN.YhlanJH.,HamenD.,ZayadA,TerryNReductionofCr(-VI)tOcr(Ⅲ)bywetlandplants:PotentialforinsituheavymetaldetoxificationEnviron.Sci.Technol,1998,32(20):3087--3093
8HansenD.,DudaP.J,,ZayadA..TerryN.Sdenitmaremovalbyconstructedwetlande:Roleofbiotogi吼Ivolatilization.Environ.Sci.Techn01.,1998,32(5):591~597
(收稿日期:1999—12—24)
废酸回收新技术
日本全研开发成功含铜废酸回收利用新技术。
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能回收铜和硫酸循环利用。
新技术应用中空丝膜回收技术处理除去尘土等杂质,再由催化剂将过氧化氢和硝酸等分解后,通过电解处理硫酸水溶液分离回收铜。
回收的铜可作为商品出售,硫酸可循环使用。
洪蔚译自(资源环境对策)1999,35(9)
一29—
用植物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作者:韩润平, 陆雍森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刊名:
江苏环境科技
英文刊名:JIANGS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0,13(1)
引用次数:15次
1.Drake L R.Rayson G. D Plant-derived materials for metal ion-selective binding and preconcentration 1996
2.Moffat A S Plants proving their worth in toxic metal cleanup 1995(269)
3.Watanabe M E Phytoremediation on the brink of commercialization 1997(4)
4.Huang J W.Chen J.Berti W. R.Cunningham S. D Phytoremediation of lead-contaminated soil:Role of syntheticchelates in lead phytoextraction 1997(3)
5.Wierzbicka M Comparison of lead tolerance in Allium cepa with other plant species 1999(1)
6.Wenzel W W.Jockwer F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plants grown on mineralised soils of the Austrian Alps 1999(1)
7.Lytle Z M.Lytle F.W.Yang N.Yhian J.H.Hansen D.Zayad A.Terry N Reduction of Cr( Ⅵ ) toCr( Ⅲ) by wetland plants:Potential for in situ heavy metal detoxification 1998(20)
8.Hansen D.Duda P. J.Zayad A Selenium removal by constructed wetlande: Role of biological volatilization 1998(5)
1.期刊论文孙铁珩.宋玉芳.许华夏.张海荣.杨桂芬.Sun Tieheng.Song Yufang.Xu Huaxia.Zhang Hairong.Yang Guifen植物法生物修复PAHs和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调控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9,10(2)
选择苜蓿草为供试植物,以污染物含量水平、专性细菌和真菌及有机肥为调控因子,进行了植物法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和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PAHs和矿物油的降解率与有机肥含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肥5%,可提高矿物油降解率17.6%~25.6%, PAHs降解率9%.在植物存在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降解功能增强.多环芳烃总量的平均降解率比无植物对照土壤提高2.0%~4.7%.投加特性降解真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AHs总量和矿物油的降解率.真菌对萤蒽、芘和苯(a)蒽/的降解有明显促进作用.而细菌能明显提高苊稀/芴、蒽和苯(a)萤蒽/苯(k)萤蒽的降解率.
2.学位论文陈秀华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2007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土壤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来严重。
由于重金属在环境中只存在价态的转化,而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因而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丛枝菌根(AM)是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
,地球上90%的有花植物都具有丛枝菌根。
丛枝菌根具有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增强植物抗逆性等重要作用。
本论文以AM真菌为研究对象,以紫云英和玉米为宿主植物,研究了G.intraradices侵染紫云英根部皮层细胞的动态过程及在不同侵染时期菌丝酶活性变化;研究了磷矿粉修饰的铜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和解磷细菌对紫云英生长的影响;研究了几种AM:真菌在重金属铜或稀土元素镧污染土壤中对紫云英生长、元素吸收及其机理的影响;以玉米为宿主植物研究了镉锌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吸收镉锌的影响。
探讨了AM真菌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可能性。
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AM 真菌菌丝碱性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与宿主植物生长直接相关,是影响宿主植物生长的关键酶类。
菌丝酶活性越高,菌根对宿主植物的促生长效应越明显。
本研究表明AM真菌侵染率,菌丝碱性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与AM真菌侵染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G.intraradices侵染紫云英6周菌丝酶活性最高,侵染9周菌丝酶活性下降,侵染率随侵染时间持续上升。
解磷细菌PJ07具有很强的分解无机磷矿粉的能力,铜污染土壤接种AM真菌或解磷细菌PJ07都显著促进了磷矿粉修饰土壤中紫云英对磷的吸收,混合接种比单独接种效果更明显,对紫云英生长的促进作用也最显著。
接种AM真菌对铜污染土壤pH值和土壤中铜的形态有一定影响,接种降低了盆栽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中有效态铜的含量。
接种
G.intraradices显著促进了紫云英对铜的吸收,但抑制了铜从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转运,增加了铜在地下部分的积累;接种G.intraradices还显著促进了紫云英对P、K的吸收,提高了紫云英的生物量和对铜的提取量。
接种AM真菌显著改善了稀土元素镧污染土壤中紫云英对P,K,Fe,Cu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接种Gig.margarita和接种G.intraradices显著降低了高浓度镧污染土壤中紫云英地上地下部分镧浓度,降低了镧对植物的毒害,但接种显著提高了紫云英生物量和对镧的吸收量。
镉污染土壤中接种G.mosseae 降低了玉米地上部分镉浓度;高浓度锌污染土壤接种G.mosseae 降低了玉米地上部分锌浓度,对玉米地下部分锌浓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接种显著增加了玉米地下部分生物量,使更多的锌积累在地下部分,降低了锌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加强了锌在土壤中的固定作用,对锌污染土壤植物固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重金属铜镉锌或稀土元素镧污染土壤中接种合适的菌根真菌可以降低污染元素对植物体的毒害,增加污染元素提取量或污染元素在植物体地下部分的积累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3.期刊论文宋玉芳.许华夏.任丽萍.SONG Yufang.XU Huaxia.REN Liping两种植物条件下土壤中矿物油和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修复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1,12(1)
选择苜蓿草和水稻为供试植物,以污染物水平、有机肥、专性细菌和真菌为调控因子,进行土壤中矿物油和PAHs的生物修复研究.结果表明,投肥对
苜蓿草土壤中矿物油降解有促进作用,但对水稻土壤中矿物油降解无明显作用.投肥均使苜蓿草和水稻土壤中多环芳烃总量(11种列于美国EPA黑名单上的多环芳烃)降解率提高,这一降解促进效果在水稻土壤中好于苜蓿草土壤.有机肥量与苜蓿草根际土著真菌、细菌数量明显呈正相关,但仅与水稻根际土著细菌数量呈明显正相关.两种土壤中实测真菌和细菌总数均与试验投加专性真菌和细菌量无关.水稻土和苜蓿草土壤中3环多环芳烃的降解随投肥量增大而降解率提高,其在水稻土壤中的效果好于苜蓿草土壤.投肥对4环多环芳烃的降解并未产生有效作用.
4.学位论文程国玲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菌根生物修复研究2004
该文对外生菌根真菌(ECM)在纯培养及与植物共生情况下对矿物油的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接种条件、不同接种方式对土壤矿物油降解率的影响,筛选出了植物与外生菌根真菌的最佳降解组合,并探讨了外生菌根真菌与专性降解菌、固氮菌、VA菌的联合降解效应.对外生菌根真菌促进降解的原因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的4种外生菌根真菌均可以矿物油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而使矿物油得到降解.培养基种类对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量和降解矿物油的能力有显著影响,以有机氮作为氮源,尤其是提供少量容易利用的碳源作为启动碳源将大大提高其生物量和矿物油降解率.随着油浓度的增加,菌体生物量呈现波动性变化,低浓度刺激生长,高浓度抑制.矿物油对小麦和苜蓿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油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在二者的各项指标中,根或根与下胚轴的干重均随油浓度增加呈现规律性下降,故可作为衡量土壤矿物油污染程度的较稳定指标.在高浓度(10000ppm)矿物油污染土壤上,外生菌根真菌仍然可侵染植物形成菌根.菌根化植物的矿物油降解率及抗干旱、抗低温能力明显增强,并可持续发挥有益作用,第二年某些共生组合可使油浓度降至正常水平.在单接种中,刺槐与E2菌,白蜡与E4,垂柳与E4菌为最佳降解组合.盆栽和田间实验均表明,外生菌根真菌混合接种的降解效果好于单接种和双接种.不施肥接种的降解效果好于施肥接种.灭菌接种使矿物油降解率有所提高,但效果不十分显著.灭菌处理使土壤真菌、细菌数量增加,土壤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这可能是其降解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外生菌根真菌与专性降解菌联合接种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对矿物油的降解效果因植物而异,与固氮菌联合接种则抑制植物生长,降解效果低于单独接种.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明显提高植物生物量和矿物油降解率,降解率最高比对照增加32.3﹪.无论对内生或内外生菌根植物,接种ECM菌都使土壤中细菌数量明显上升,说明接种ECM菌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是其促进降解的主要原因.接种ECM菌使土壤的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说明接种ECM菌可促进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转化、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研究结果为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菌根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为菌根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5.期刊论文张永宏.吴秀梅.班乃荣.雷金银盐碱地的生物修复研究-农业科技通讯2009(7)
盐碱地的治理通常采用水利工程措施、化学改良及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引进筛选耐盐植物是生物修复盐碱地的基础.我们筛选出7个耐盐植物,耐盐程度较高,利用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地,发展养殖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6.期刊论文白建峰.林先贵.尹睿.张华勇.BAI Jian-feng.LIN Xian-gui.YIN Rui.ZHANG Hua-yong砷污染土壤的
生物修复研究进展-土壤2007,39(5)
土壤As污染已是全球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对A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已是研究热点,但相关机理仍不完全清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蚯蚓、植物在As污染土壤中吸收转化As及其解As毒机理,以及微生物-植物复合系统修复As污染土壤方面实验室内研究情况.目前广泛认为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非金属污染较有应用前景,可限于甚至是使用超富集植物单一作用下仍有较多缺陷,如通过微生物技术及蚯蚓调节根际微生态,以利于植物在污染土壤中存活或/和吸收更多的As,将极具应用前景.
7.学位论文胡朝华以凤眼莲为主体的水生植物对铜污染与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研究2007
近三十年来,由于经济和生活水平快速发展,大量氮磷营养物质随着废水废弃物的排放进入江河湖库中,导致水生态系统大面积退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废水中还含有铜等潜在毒害金属,加之富营养化水体中又常使用铜化合物来杀藻或改善水质。
当铜浓度超标时,危及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包括铜在内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对人们和动物的安全和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大型水生植物在重金属和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已在国内外受到极大关注。
本研究通过分析凤眼莲对铜的累积作用及其生理响应,阐明铜胁迫下风眼莲的生理适应机制,并探讨凤眼莲根系抗铜菌的去铜作用及其在缓解菹草铜胁迫毒害中应用潜力。
同时,针对河北省洋河水库富营养化问题,在对水库及其上游西洋河流域氮磷污染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模拟水库开放水域,有针对性应用生态修复工程,创建单一植物生态围隔和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组合群落,对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浓度(0.5-5 mg/L)铜胁迫下,凤眼莲具有较强的累积铜和缓解铜毒害的能力。
凤眼莲各组织的平均铜含量最高达314 mgmg干重(14 d),所累积的铜主要分布在根部,根部最高铜含量在1800 mg/kg干重(8 d)以上。
凤眼莲叶片在铜胁迫下,三种光合色素浓度降低后又能恢复到较高水平,主要归因于SOD、POD和CAT三种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使铜诱导的膜脂过氧化毒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在高浓度(10 mg/L)铜胁迫下,虽然光合色素浓度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等受到严重影响,凤眼莲仍然表现出高累积铜(平均含铜量在300mg/kg干重以上)的潜力,但是达到一定培养时间(6 d)就会死亡。
根系在铜累积胁迫下外观形态和结构逐渐退化,但在较长时间(30 d)内可以维持生长,其根际微生物菌团在缓解铜毒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凤眼莲根系分离到一株抗铜菌ACU,分析表明,该菌具有很强的耐铜和去铜能力。
16S rDNA序列确定ACU是一种属于肠杆菌科的新菌株。
SDS-PAGE分析结果证明,ACU去铜机制可能是通过菌体细胞分泌小分子量(约50 kDa)的胞外蛋白与铜结合形成复合物。
通过在植物表面接种ACU,在低中铜浓度(0-3 mg/L)下,菹草生物量增长率短期内(4 d)就表现出较大幅度的提高,甚至在高浓度(10 mg/L)铜处理中,也推迟了菹草的致死时间(8 d),而对照(没有接种ACU的菹草)4 d内就已死亡。
通过显微镜观察,在中浓度(3 mg/L)铜胁迫下,接种ACU使菹草的根和叶保持相对完整形态结构,而对照处理中根和叶的结构已遭到严重破坏。
这些结果说明ACU具有明显的缓解铜胁迫对菹草的毒害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菹草的生长发育。
通过人工生态围隔考察各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净化效果,试验表明,各受试水生植物均可正常生长,降低水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水平,减轻有机污染负荷,增加溶解氧浓度。
在50 d的监测时间内,所有恢复水生植物生长的围隔内水体已由富营养化状态过渡到中营养化状态。
在此基础上,采用凤眼莲等水生植物以镶嵌组合加串联组合的方式在开放流动的模拟条件下对洋河水库的水质进行了逐级修复试验。
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试验表明,凤眼莲与水生植物的镶嵌组合加各级串联组合能有效去除氮磷,而对于还原性有机污染物,凤菱睡镶嵌组合的去除效果相对要好于镶嵌组合加各级串联组合。
该系统使水库水体由原来的富营养化型向中营养化型转变。
综上所述,凤眼莲在中浓度铜污染水体修复中具有较好效果,其根系抗铜菌ACIJ在污水去铜过程以及缓解菹草铜毒害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在改善洋河水库富营养化水质的的模拟过程中也发挥了较好作用。
8.期刊论文张贵龙.任天志.郝桂娟.高文永.刘青丽.鞠占杰.Zhang Guilong.Ren Tianzhi.Hao Guijuan.Gao
Wenyong.Liu Qingli.Ju Zhanjie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化工环保2007,27(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污染治理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将重金属降解、富集、转移而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过程.综述了植物修复(植物体内降解、植物根系钝化、植物吸收富集、植物气化)、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研究方向.
9.学位论文付保荣Cd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与生物修复研究2004
Cd是环境中典型的重金属污染之一,它可以通过矿藏开采、冶炼、机械制造、污水灌溉、污泥农用、化肥和农药使用、化石燃料燃烧等途径进入土壤—植物系统.Cd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毒害,并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土壤Cd污染引起的骨痛病等环境事件的发生,Cd污染的治理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本论文采用砂培、土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小麦、水稻、蓖麻、玉米和芥菜为供试材料、对不同种类的Cd化合物;P和Zn营养元素;低分子有机酸;共存重金属元素Pb、Cu、Zn对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沈阳市沈抚灌区土壤受Cd污染的实际环境问题,对该灌区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不同P素营养条件下
,Cd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与正常P营养状况相比较,缺P时,Cd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缺P更易导致小麦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增加.低分子有机酸和Cd联合作用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镉作为一种易被植物吸收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影响差异明显.Cd和Cu、Pb、Zn复合污染对小麦、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镉对小麦、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其共存的重金属Cu、Pb、Zn有关.复合污染条件下,对小麦、水稻盆栽试验土壤中镉含量的影响方面,皆是Pb呈拮抗,Cd、Cu、Zn为协同.在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用的关键是寻找最适植物—微生物的匹配组合.本论文所选用的混合EM菌的最适匹配植物是玉米,其次是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