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妇女乳腺癌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8%~10%。
目前,治疗乳腺癌采用手术根治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手术损伤大,术后皮瓣坏死率高。
主要原因是术后皮瓣下积液积血未能及时清除,导致感染以及皮瓣坏死,并且术后会使患侧肢体功能受限[1],因此,术后护理及伤口观察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6例,均是女性,年龄40~60岁。
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7例,腺癌5例,单纯癌4例。
1.2 方法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皮瓣下放置引流管两条,接低负压吸引,术后胸廓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优力舒粘胶)。
2 结果
16例患者中,Ⅰ期愈合15例,其中包含皮瓣下积液2例;伤口感染后裂开1例,通过处理后,能达到Ⅱ期愈合。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1)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2)心理护理、皮肤区准备、普鲁卡因试验。
术前需做手术区皮肤准备和普鲁卡因试验,并且介绍此种手术的成功病例,关心、安慰患者,使患者树立信心,解除其心理顾虑。
同时介绍同室病友,鼓励患者多沟通,减少其孤独感。
并且说明此种手术后可能出现的身体缺陷,同时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及关心。
并介绍术后如何配合护理。
3.2 术后呼吸的观察及护理由于术后胸廓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优力舒),患者会觉得有压迫感,感觉不适,呼吸费力。
应向患者说明使用加压包扎的原因及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及信任。
如出现呼吸极度费力,伴气促气急,有可能是由于包扎过紧,此时需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同时指导患者放松情绪,做有效深呼吸动作。
3.3 皮肤护理临床很多患者出现对粘性弹性绷带有过敏症状,出现瘙痒,甚至起水泡。
需向医生汇报,适当抗过敏治疗,指导患者免用手抓痒,防止皮肤破损造成感染。
如出现严重水泡,需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粘性绷带瘢痕需及时清洗干净(用松节油)。
3.4 引流管护理乳腺癌根治术损伤面积大,术后积血积液多,无论术中手术止血如何彻底,有效引流都是防止皮瓣下积液的关键,术后用“Y”管连接两条皮下引流管,按时使用低负压吸引机吸引。
引流管需用别针固定妥当,防止脱落。
每次使用低负压机吸引后,需用止血钳夹紧引流管,以防负压吸引力突然消失。
手术后2~3天,引流液为红色,逐渐变淡红色。
引流量一般100~250ml/d,逐渐减少到20~100ml/d时,改用负压引流袋放置引流1~2天,检查伤口愈合后,皮下无积液,即可拔除引流管,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5~6天。
3.5 术后减轻患侧肢体水肿由于使用加压包扎,而致影响患侧肢体血液循环功能,导
致患肢水肿,在护理过程中,观察患侧肢体指端血运及水肿非常重要,并且应抬高患肢30°,可减轻水肿发生,促进血液循环。
3.6 术后患侧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步骤第1~2天捉伸指、握拳、屈腕动作。
第3~4天做屈肘运动。
第5~7天练习患侧手掌挠双侧肩及同侧耳廓。
第8天做肩部运动。
第9~12天可抬高患侧上肢,做手指爬墙运动。
第13~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抬头挺胸位,然后继续练习上肢旋转、后伸、轻度扩胸运动。
第15天以后每天2次做功能锻炼操,观察患者患侧肢体活动的耐受力及进展情况,并说明活动肢体重要性,取得患者积极配合,一般10~12个月能恢复正常活动。
4 体会
乳腺癌根治术后使用胸部弹性加包扎,接低压负压吸引,能减少创面积液,并且挤压手术残脏内的积液积血,借助重力及吸引作用,使渗液顺利吸引出来,不过有不利之处是:包扎松紧程度难以掌握,过紧则患者感觉不适,胸廓运动严重受限,呼吸费力,严重者出现胸闷、气促、气急、呼吸困难,需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过松不能完全挤出创面积血积液,从而导致皮瓣下积液积血,致皮瓣坏死。
使用低负压吸引机吸引,能减少此并发症发生,降低皮瓣坏死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若出现皮下积液,需在无菌技术操下抽吸尽皮下积液,使其达到Ⅰ级愈合。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 张随学.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main/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class/. 2010(10)
[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lass/.2010(02)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MRI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lass/.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01)
[9] 高成杰, 张随学,裴强,徐达传.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03)
[11] 续靖宁,邓晓红.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 2009(02)
[12] 刘增佑,朱艳宾,王淼,崔艳双, 张随学,胡群英.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1)
[13]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 河北医药. /news/class/.2010(24)
[14] 林丽珍,杨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
[15] 狄海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11(09)
[16] 张随学,杨彦,杨伟文.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class/. 2007(09)
[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 311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18] 冯妍,刘蒙娜,赵兰娣. 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8)
[19] 易媛媛,其木格, 张随学. 1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02)
[20] 杨宏兰. 非洲妇产科的特点和临床工作体会[J].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8(04)
[6]佚名.邓琴荣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国医学期刊学会/html/?17870.html。